盧君滿臉含笑,望了望熊儀,說:“這位就是楚公子了?”
熊儀拱手答:“不才正是。”
盧君:“公子一表人才,年方幾何!”
熊儀:“晚生二十一歲。”
盧君點了點頭:“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敝國與爾祖上,數十年前就交誼甚厚,多年相安,睦鄰友好,百姓安寧。先輩們的功德無量呢!寡君盼爾等能承繼先祖之法,兩國世代友好!”
丹徒:“君侯可謂智者了!晚輩們定尊祖製,世代和睦鄰邦。不過,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近親。楚、盧若結姻親,兩家之合。豈不是親中加親,錦上添花呢?”
此話一出,倒使熊儀一驚!心道:“這個司徒出口真快,與人三言兩語,便說及提親大事,這不是太唐突了嗎?”
盧君卻未言未語,站起身來,踱了幾個方步,沉呤吟片刻。
丹徒以為失言,暗暗頓了一足。
盧君重坐君位,冷冷地說道:“貴使昨日入城,看到小女了?”
熊儀頓時臉紅,垂下頭來。
丹徒急急拱手,連連說:“不期而遇,無意之中,多有失禮,言語不周,請……”
盧君忽然哈哈大笑,說:“貴差不必如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今的年輕人嘛!”
丹徒鬆下一口氣來,說:“如此說來,君侯可允兩國聯姻了?”
盧君:“慢來。”
兩人心頭又是一沉。丹徒忙說:“君侯有何教誨?”
盧君:“小女自幼聰慧,頗通文墨。不曉得楚公子是否也通文墨呢?”
這話一出,二人頓時來了精神。丹徒嘴快,連忙搶道:“楚人雖居深山,原本也來自中原,黃帝後裔,自然也是文蘊深厚,詩書傳家。囯主以為楚人都是山野莽夫嗎?”
盧君笑道:“那倒不是。荊楚自古人才輩出,諸侯羨歎。寡人自然也願結通世之好。不過,尚待得小女之意,貴使請靜候佳音吧。”
二人忙拱手而出。
不日,盧戎張燈彩,舉行婚慶大典,熊儀娶盧女。禮成,洞房花燭夜,二人戲提林蔭之會。盧女作詩道:
楚郎果然是楚癡,為催佳人驚馬嘶。
長鞭一聲響天雲,卻是戰鼓未催時。
熊儀大笑,說:“原來女公子察知林中有人?”
盧女臉如紅霞。說:“不給你機會,哪來的緣分……”
熊儀興來,作詩道:
荊山山外連荊山,林蔭蔭下巧姻緣。
人間難得真情在,世上唯求月同圓。
熊儀繼君位後,稱“若敖”。若敖娶盧女,生了三個兒子,長子熊坎,繼位後稱霄敖。其餘弟兄則封於鬥邑,賜鬥姓,即鬥緡、鬥廉。後又娶鄖國君之妹,生了個最小的兒子鬥伯比,有經天緯地之才,成為先楚最傑出的人才之一。霄敖生二子,長子熊眴,繼君位後稱蚡冒;次子熊通,便是叱吒風雲五十餘年的楚武王。正如荊楚最早的先民,經曆了近百年沉寂,浴火洗禮,鳳凰之卵所孕育的開拓者,又將破殼而出了。
公元前757年,霄敖子熊朐繼位,稱蚡冒,後人稱為“楚厲王”。
蚡冒初繼位時,是個較有作為的國君,楚人還處在百年沉寂中,蚡冒時發揚了楚人艱苦奮鬥精神,休養生息,韜光養晦,注重恢複國力。若敖、霄敖、蚡冒三代,都承繼先輩埋頭苦幹,艱苦奮鬥的精神,注重國家實力的儲備,為楚國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