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姓氏比較(1 / 2)

中日姓氏比較

特稿

作者:袁媛

關於姓氏的定義,中國權威辭典《辭海》定義如下:姓,標誌家族係統的字。姓氏,姓和氏。最早姓起於女係,氏起於男係。後來姓氏不分,統稱姓氏,專指姓(《辭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11月)。《新明解國語辭典》定義如下: 1.公家、武家の階級に屬することを表す家の名。2.明治維新以降は、家の象徴としての氏(《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由此可見,姓氏是家族的代號,是家族象征的一個顯著標誌。

中日姓氏的起源

(一)中國姓氏的起源

姓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最早起源於古代的母係社會。隨著人類曆史的發展,姓氏也越來越複雜。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以圖騰為姓。原始時代的氏族社會,人們常以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等作為無限崇拜的圖騰。每一個氏族都以一種崇拜物作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與標誌,即圖騰。一種圖騰就是一個氏族的標誌,後來就發展為姓。如:鳳——風姓之圖騰;羊——薑姓之圖騰;蛇(己)——己姓之圖騰;鼓——彭姓之圖騰;桑葚——斟姓之圖騰;棗——曹姓之圖騰。

以封國、封地為姓。如:秦、楚、燕、韓、趙、魏、齊、魯、項、鄭、晉、衛、吳、曹等姓,原來都是周朝或周朝以後諸侯的封國和封地,後來成了姓。

以居地或居地的特征為姓。如:東郭、南郭、東門、西門、南宮、池、園、郭、楊、柳、桑、石等。

以祖先的族號、諡號或字為姓。如:唐、虞、夏、商、殷、周等姓屬祖先的族號;文、武、戴、昭、穆、康、莊、平、宣等姓屬祖先的諡號;仲、伯、叔、季、乙、孔父等屬祖先的字。

以官職和封爵為姓。以官職為姓的,如:司徒(掌管教育)、司馬(掌管軍事)、司空(掌管土木)、司士(掌管人事)、司寇(掌管司法)、樂正或樂(掌管音樂)、倉(管糧倉)、符(掌握國君的符璽)、宮(負責宮廷的修繕和掃除之事)、弓(弓正宮,主管製造弓弩)、籍(晉國掌管典籍檔案的官)、封人(掌管土地,人口分封)。爵位是權利和政治地位的象征。以封爵為姓的,如:皇、王、公、霸、侯、伯、子、男、公子、公孫等。

以職業為姓。如:陶(做陶器的)、倉(管倉庫的)、漁(打魚的)、賈(搞商業的)、樊(籬笆工)等均屬此類。

以天幹、地支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這天幹地支22個字,都是中國人的姓。

來自少數民族語言的音譯姓。如:長孫、賀蘭、呼延、拓拔、宇文、愛新覺羅等,多為複姓。

(二)日本姓氏的起源

古代天皇或幕府賜姓。如:源(みなもと)、平(たいら)、橘(たちばな)、藤原(ふじわら)、豊臣(とよとみ)、北條(ほうじょう)。

同一氏族的分支。如:“新田”(にった)、“足利”(あしかが)就是從源氏分家出來的。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從來沒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時候,也想沾點“藤”字的光,於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條”等等姓氏就誕生了。“伊藤”“佐藤”“斉藤”“加藤”“近藤”是“藤原氏”的分支。

根據住所、出生地、地名或地形、方位取姓。據日本學者統計,日本人姓氏有80%取自地名,如小笠原(おがさらわ)、山崎(やまさき)、出雲(いずも)、対馬(つしま)、明石(あかし)、愛知(あいち)、瀬戸(せと)等。

與信仰有關的姓氏,多與神佛名、寺廟神社名、葬禮、節日或傳說有關,如大仏(おさらぎ)、釈(しゃく)與佛教有關;富神、三輪與神道教有關;國清寺(こくせいじ)、持明院(じみょういん)、清閑寺(せいかんじ)與寺廟神社有關。

以祖先的官職名或職業名取姓,如目(官職)、海部、鍛冶、魚屋。

與事件、變故、原由等相關的姓氏,如:栗花落(くりはなおち)、月見山(つきみやま)。

因避諱主家的家名或逃避敵人的眼目,把本家的文字拆開或合在一起取姓。如把“小柴”拆為“小比木”或把“麻呂”合為“麿(まろ)”。

以武器、食物、動植物、家具名取姓,如:亀田(かめだ)、栗原(くりはら)、機(つく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