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邁向更加貧富極分化的未來
寵書宣言
作者:王乾任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之後,越來越多人發現“全球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正在蔓延,看似讓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現象,其實製造了更多的不平等,世界被撕裂,社會在分化,衝突在升高,問題在惡化,我們居住在一個《分裂的全球》,當前的人類麵臨全球氣候變遷、網絡安全性、流行疾病、移民與金融不正義等五大問題的衝擊,令全球局勢屢屢處於緊張狀態,且從1999年以降已經爆發過多起金融海嘯以及地區型的國家革命/衝突。
Ian Goldin明白指出,如何治理《分裂的全球》是未來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想要讓世界往更和平的路邁進,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1%的超級富豪控製了世界發展的局勢。當然社會需要統治者,但是,統治者不能是一群隻顧自己、枉顧他人死活的自私自利者。偏偏今天的世界,超級富豪利用新自由主義等對富人有利的經濟學理論,派遣遊說團體幹預各國經濟措施,以開放、競爭、全球化之名利,富人累積了更多的財富,卻陪葬了社會的公平正義,還有窮人的性命。
《為1%的人服務的經濟學》一書作者John F. Weeks指出,主流經濟學的錯謬應該被認識與導正,未來的世界需要新的經濟學思維來重組,不能再讓經濟學隻為了1%的少數服務,排除了多數人的幸福可能。
Hans Jurgen Krysmanski在《0.1%:億萬富豪的霸權》一書中指出,今天的世人對於真正統治世界的超級富豪所知甚少。從過去的社會科學研究到日後的財富調查,其實都略過了真正最富有的0.1%,這群人是富豪中的富豪,掌控了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命脈,經濟學隻為最頂層的1%服務,也是因為這群人有益的操弄與影響使然。其他99%的人大量地落入失敗組,甚至無法翻身。除非我們能搞清楚0.1%在世界經濟所扮演的角色,並知道如何製定法律約束之,否則我們很難改變由極少數超級富豪統治世界的現狀。
這當然不是說,超級富豪統治下的世界並不好。比爾·蓋茲、巴菲特、祖柏克、賈伯斯等超級富豪,做了不少對世界有幫助的事情。隻不過,並非所有超級富豪都是有心於幫助社會,一種由父輩那裏不斷世襲資本財富的超級富豪,隻想鞏固自己的財富,不擇手段的複製階級優勢,就不是那麼美好的事情。再加上資本社會本身就充斥著各種矛盾,像是David Harvey在《資本社會的十七個矛盾》一書中所提到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矛盾、私人占用與公共財富的矛盾、勞動與資本的矛盾、獨占與競爭的矛盾,資本與自然界的矛盾,還有資本社會無止境的複合成長的矛盾等等,都已經強大到隨時足以重創甚至摧毀當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地步。若人類社會無法正確引導超級富豪配置其資本,未來的人類社會是相當不安定且隨時可能引爆巨大衝突甚至造成崩解的。
其中最為核心且必須盡快被解決的矛盾就是經濟果實無法平均分配,贏者全拿的現象日益普遍。1980年代以後,由於全球金融管製的放鬆,境外金融的崛起,超級經理人階級的誕生,世襲富豪的日漸壯大,富人階級再度收攏了全球絕大多數的財富與生產工具,窮人仿佛回到十九世紀,鎮日出賣勞力卻換不到溫飽所需的資財。更有甚者,當今世界出現了一個《父酬者》階級,不但資本家階級透過世襲的方式鞏固財富的累積,就連戰後崛起的中產階級也發展出自己的一套世襲模式,盡全力鞏固自己的階級優勢,阻止社會底層階級向上流動。
超級富豪過著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且透過媒體將此類生活方式傳送到全世界,令其他階級的人迷戀、追隨,形成了恐怖的《富流感》,一種推崇奢華與消費至上的生活方式,把滿足物質需求視為人生頭等大事,有錢的人沉溺於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沒錢的人則不惜一切手段,隻為能過上物質充裕的生活。如果再不能妥善地分配經濟果實,如果社會流動的管道繼續窄化甚至封閉下去,不久的未來,不是地球資源在人類不斷高舉消費主義生活模式下耗盡,迎來資本主義與現代文明的崩解,就是被壓榨剝削到再無可被剝削的底層群眾群體革命,推翻眼下的世襲資本主義社會。
與超級富豪或世襲中產階級所想象的剛好相反,想要保住自家財富的最好方法,不是強化鞏固自身階級優勢,阻止社會底層群眾翻身,而是適度地放棄自己手上的財富,讓資本能夠更為順暢地流動周轉,讓底層階級也能溫飽有餘。建立一種良性的資本循環機製,才是真正保護超級富豪與世襲中產階級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