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沒有明講但卻隱然可見的一個重要論點是,戰爭是唯一會造成富人大量失去財富的情況,因為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必須強行向富人征稅,甚至有不少富豪階級會落入平民甚至貧困階級,且永遠無法翻身。也就是說,富人如果不想賠光手上的財富,第一首要之務,就是避免發生戰爭。而要避免戰爭發生,讓經濟果實更為平均地分配到各階層,特別是中下階層,讓社會底層民眾也能過上好日子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為一無所有的人越多,社會走上戰爭或革命的機會越大,反正橫豎都是死(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拚一把再說的心態會逐漸擴大。雖然說,未來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機率似乎越來越低,但局部性戰爭卻難以避免,或者類似戰爭的大型動蕩,也都會造成富人的財產損失。穩健的經濟發展,且讓經濟果實能夠更均等地分配,富人還是可以維持相當水平的富裕生活,大量累積資產,隻是稍微放棄一小部分令其往中下階層流動而已。
還有一點很重要,真正能夠改變世界走向的創新科技或知識的發明(現),往往來自平民甚至貧困階層,社會必須保持讓人才得以出頭甚至成為超級富豪的向上流通渠道,才能保持人類以創新扭轉社會局勢困境的優勢,不至於被無法突破的困境壓垮了文明發展。富人越是想要不惜一切手段搜刮全社會其他階層的財富,越可能造成反效果。資本必須在全社會流動,讓資本不受限製,去到它想去的地方,才是真正對社會係統的長期發展有利的事情。
Piketty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語重心長地提出了“全球累進資本稅”的概念,他認為唯有全球各國政府一起硬起來,向各國的富裕階層課征累進資本稅,防堵富人讓財富流往境外金融中心藏起來,國家利用稅負手段重新分配經濟果實,讓窮人不至於無法翻身,二十一世紀才能避免因為貧富過於兩極分化而發生不可收拾的超級大動蕩。
遺憾的是,眼下全球經濟發展與經濟果實分配,正在往最糟糕的路徑發展——前不久法國政府宣布取消75%的富人稅,因為富人稅施行之後法國富豪紛紛出逃法國,重創法國財政稅收,同時也宣告了Piketty的建議失敗。超級富豪與世襲中產階級堅持繼續拿走絕大多數的經濟果實,讓窮人越來越窮,激化貧富兩大階級的對立。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戰後被窮人視為翻身的兩大工具——教育和新知識,也越來越無法幫助窮人翻身,因為它們也被富裕階層把持了,例如,如今窮人得承擔巨額助學貸款才能完成高等教育,且出社會之後的收入極低,光是償還助學貸款就已經十分困難,難以完成原始資本積累,難以脫貧。
基本上,如果沒有真正的戰爭或其他意外,二十一世紀應該會朝向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走去,因為全球政府聯合收取累進資本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雖然也許實質上不會像十九世紀時的兩極分化嚴重(因為有世襲中產階級的存在),但也很難像戰後百廢俱興時期的相對均富。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最大提醒是,資本累積的威力果然還是時間,我們過去以為的戰後平等與均富,極有可能是資本累積的時間不夠長而已,時間一拉長,加上政府在金融管製政策上的放鬆(有利資本累積的進展),資本將重新回到少數人手上,形成1%+9%對抗90%的狀況。可見的未來,貧富兩極分化的世界應該會逐漸成形、鞏固,直到下一波革命性的大破壞降臨,拆毀這個讓數十億窮人無法再苟活的矛盾充斥的資本社會為止。
或許真印證了曆史學者所說的那句話,“人類唯一能從曆史中學到的教訓是,人類無法從曆史中學得教訓。”兩次世界大戰的社會經濟成因明擺在那裏(貧富兩極分化嚴峻到窮人無法苟活),許多學者專家不斷著書立說、大聲疾呼扭轉此一造成文明崩解的衝突,十多年來多次的金融海嘯與社會動蕩的警示也還是無法讓富裕階層想通這個道理(共存共榮,唯有貧乏者也能苟活,富人才能過得安穩),隻好期盼下一次超級動蕩來臨時,不會是以人類無法承受的方式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