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昌都懷想重慶(2 / 2)

一大早,值周的戰友們就和楊大姐一起到牛肉市場去買菜。我們中午回去的時候,菜已經擺了滿滿一桌。我們平日裏的湯盆用來煮火鍋,牛油辣椒的底料在其中咕咕翻滾。這頓火鍋雖然不能與鎮三關或者臨江門洞子老火鍋相提並論,可在遙遠且嚴寒的昌都,我敢說,我們周圍的鄰居,比如行署宿舍樓的住戶,甚至進出貴賓樓的人們,早已被它麻辣張揚的香氣所傾倒,駐足而不肯離去。

晚飯還是吃火鍋。中午的菜都還剩了不少,繼續吃讓我們莫名地興奮。吃罷飯,來到解放廣場,好多人聚在一起跳鍋莊。那些藏族的小孩,十來歲,跳得最是自然和流暢。在重慶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會去跳廣場舞,或者說壩壩舞。可這個時候,我們卻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舞蹈的人群。即使我們的舞步完全跟不上別人的節奏,以至於讓孩子們訕笑,可卻沒有人停止。這一天,我們似乎都變成了真正的昌都人。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公寓打乒乓球的戰友越來越多了。雖然健身器材也不少,不過這裏是高原,人們似乎對這些有氧運動並不感冒。我們的會議室是一室兩用,開會的時候,在乒乓桌上搭一塊桌布,就是會議室。扯下桌布,又成了乒乓室。所以,飯前飯後大家都愛舞弄幾板。

我來的時候,打乒乓球的裝備最齊全,不過很難派上用場。大家基本上都是隨心所欲,掄拍就上。較量多了,就有了高下。每一次,永勝都是第一。不過人多的時候,他就有些放不開,我們可以乘機欺負他一下。他的正反手都有一板,手腕比我靈活,看得出是體校的底子。我是個野路子,基本功不熟的人,往往會被我鑽空子,或者說,直接就欺負了。像他這樣功底紮實的,端的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重慶的時候,我們單位就是楊洋、太泉幾個一起瘋。中午吃了飯,稍息一下,換了衣服,搞得像正式比賽一樣。因為人多,隻好搞雙打比賽。重慶人喜歡熱鬧,吃個火鍋都搞得震天響,打乒乓球就更別說了。結果,樓下友鄰單位的同行就有些深受其苦。直接向廳裏反映了幾次,後來我們就隻好悶聲打球,搞得像是拍默片。但大家打球的熱情卻是有增無減。

真沒想到,重慶的小麵上了央視,而且是在九頻道。作為重慶小麵的忠實擁躉,看著網友“123台燈”的小麵品嚐之旅,實在是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其實藏東的人們也喜愛麵條,不過像重慶小麵那樣的做派,在這裏還難尋影蹤。前段時間,在地區黨校學習,門口竟然有家“老麻抄手”。這是涪陵土生土長的品牌,在這遙遠的邊地怎麼會有呢?真是莫名的親切。

現在,“老麻抄手”在涪陵有兩家:易家壩移動公司門前一家,北鬥路口一家。如果說重慶小麵的靈魂是油辣子,“老麻抄手”的秘訣就在它的花椒。他家的抄手,分為微麻、中麻和大麻。我們每次去吃,都隻點微麻。但有些粉絲卻次次都會點一碗大麻的抄手,這就完全是重口味的套路了。這家抄手起家於黃旗鎮街上,也曾門庭若市,現在似乎有些式微了。

昌都版的“老麻抄手”隻是有其名。高原上什麼都要用高壓鍋,比如抄手皮,這般在高壓鍋中翻煮,早就軟唧唧的,毫無嚼頭。花椒倒還有幾分神似,這邊的花椒,用小磨磨出來簡直就是香死人不償命。以前跑跟班秘書的時候,領導的老部下在芒康援藏。帶回來的花椒,哪怕是用塑料袋裝著,也可以讓一間屋香氣四溢。問了下收錢的小妹,老板是不是涪陵人,小妹很是茫然,似乎未曾聽說過涪陵這個遠在天邊的所在。不過這並不影響這家店的生意,在這座邊城,能夠有這樣水準的小吃店,已經是難能可貴。

今天晚上,有些戰友組織起去學藏語了。我們本來是準備到解放廣場去學鍋莊的,結果去早了,人們都還沒出來。這個季節,晚上七點都已是零下,在解放廣場散步就顯得很矯情。無奈之下,隻好回到公寓打乒乓球。千裏之外的重慶,可沒有這般閑適,黃花園大橋或者紅旗河溝,恐怕正是堵得水泄不通。隻有嘉陵江和長江的江水,不舍晝夜,滾滾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