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9 起個『簡單粗暴』的名字(1 / 1)

■李光鬥

10年前蘋果還是水果,小米還是食物,但是今天它們代表的早已不再是原有的事物,移動互聯網思維賦予了它們全新的含義。

產品名稱是產品的第一符號,是傳遞品牌精神的第一載體。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命名尤為重要,一個好名字也許不能為一件爛產品促銷,但一個爛名字卻肯定使一件好產品滯銷。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命名有這樣幾個特點:簡單、粗暴、接地氣;賣萌、犯二、裝純情;年輕化、時尚化、娛樂化;有故事、有話題、正能量。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大行其道,口碑傳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簡單、粗暴、接地氣的名字更容易引發傳播。

叫外賣就用“餓了麼”;約附近的妹子K歌就打開“一起唱”,產品名字直接表明了服務內容,消費者用一次就記住了。再比如,“滴滴打車”模仿汽車鳴笛聲;“易到用車”寓意很容易就能叫到車;Twitter本是一種鳥叫聲,引申為嘰嘰喳喳聚在一起,而其標誌也是一隻藍色的鳥。

上個世紀“永久、飛鴿、熊貓、紅旗”都是好名字,吃不飽飯的時候,人們聽到一百個人吃一百隻雞“百雞宴”名字,都會情不自禁流口水。如今彎彎繞的含蓄名字正被時代拋棄;移動互聯網時代追求的是“簡單、粗暴”。

線上銷售火爆的“叫個鴨子”極大地滿足了女人的暗示心理。一款女性生理期助手App幹脆叫“大姨嗎”,足夠口語化、接地氣。而另一款類似功能的產品名叫“美柚”,雖然很文藝,但憑第一印象,消費者很難知道這是做什麼用的,讓消費者記住的機會都沒有,誰還會去下載呢?這就是移動互聯網的無情之處,如果消費者在有需求的時候,你不是第一個進入消費者眼中的,很可能永遠沒有機會了。

當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0後成為今天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產品的命名就要討好他們的口味,或萌或二或純情,以此構建一種獨特的親民方式。通過數字、小孩、動物等低幼化元素組合為產品命名,將產品賦予鮮活的生命力,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三隻鬆鼠”比起“幹果炒貨”親切多了,“小熊”煮蛋器、“小熊”煎蛋鍋感覺萌萌噠。而一路踩著杜蕾斯上位的“大象”安全套定位於追求品質的年輕用戶專屬安全套,沒有中規中矩的名字,拿一種動物的名字命名,本身足夠娛樂化。大象安全套站在一個全新的視角與消費者互動溝通,滿足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

產品因故事而動人,傳奇、生動、有趣的故事常常能夠讓產品自己說話,把產品從冰冷的物質世界帶到一個生動的情感領域。會講故事的產品通常很容易就把人帶到場景中,讓人感同身受,傳達的理念自然就比較容易被接受。

馬雲將他的B2B網站命名為阿裏巴巴,就是巧妙地借助了“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褚橙”這一帶有品牌故事的名字就比單純的“雲南冰糖臍橙”更具傳播力:昔日煙草大王褚時健事業跌入穀底,年逾八旬種橙子東山再起,再沒有比這更傳奇的故事,人們吃的不是普通的橙子,而是勵誌的人生。

無獨有偶,隨著褚橙的火爆,柳桃、潘蘋果相繼問世,它們的背後是柳傳誌和潘石屹的創業故事。一個普通的水果,因為被冠以特別寓意而火爆,所以不得不說好名字自己會賣貨。

黃太吉老板赫暢為產品命名的秘訣是關聯那些已經深入人心的詞彙,然後借助它們的讀音和自己的產品結合:賣煎餅的鋪子就叫“黃太吉”,送的外賣叫“來的吉”,做的火鍋叫“大黃瘋”,做的燉菜叫“牛燉”。

時勢變遷,年輕一代的興奮點和興趣點都發生了巨變。移動互聯網不僅顛覆著原有的商業模式,更是從思維方式上改變著我們的認知,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繼續抱殘守缺注定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