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影響(2 / 3)

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背景及其必然性

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背景

1994年的稅製安排適應了當時我國的經濟體製和稅收征管能力,對促進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劃分行業分別適用不同稅製的做法,日漸顯現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和重大缺陷,對經濟運行造成扭曲,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首先,不利於社會專業化分工,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由於貨物生產需要消耗勞務和其他貨物,勞務提供也需要消耗貨物和其他勞務,因此貨物銷售和勞務提供實際都存在重複征稅。其次,不利於服務業發展,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不利於我國經濟方式的轉變。對服務業原則上按營業額全額征收,使服務業稅負過重,而且重複征稅的弊端容易阻礙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最後,不利於貨物和勞務的出口退稅,製約了我國產品和勞務參與國際公平競爭,從而削弱了我國產品和勞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必然性

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而營業稅是我國地方的第一大稅種,長期以來,我國的營業稅與增值稅是並行征收的,工業和商業企業主要征收增值稅,服務業、不動產、無形資產等主要征收營業稅。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兩稅並存的弊端日益顯現。一是營業稅重複征稅的弊端。中國的增值稅營業稅並行體製下,營業稅按照企業的銷售額或營業額征收,無法抵扣,這就造成了重複征稅。對一些中間環節偏多的行業,因每一道環節都征收營業稅,會增加企業的稅負,企業為減免稅負,偏向大而全的企業發展方向,這也阻礙了社會專業化分工的發展進程。二是增值稅鏈條不完整的弊端。理想的增值稅是建立在普遍征收基礎上的,征收抵扣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製約,形成一條完整的增值鏈條,任何一個環節的中斷都會對增值稅的運行產生不良影響。我國現行的稅製下,增值稅主要對貨物征收,營業稅主要對勞務征收,增值稅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之間不配比,從而導致重複征稅。三是第三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弊端。我國的第三產業主要征收營業稅,在出口環節無法如征收增值稅的第二產業進行出口退稅,增加了勞務產品出口的難度,降低了第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國際上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對三大產業均普遍征收增值稅,如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的韓國、印尼、土耳其、台灣等。因此,可以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一改革順應了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國際經驗也表明,絕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國家,都是對商品和服務共同征收增值稅。在新形勢下,逐步將增值稅征稅範圍擴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務,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符合國際慣例,同時也是深化我國稅製改革的必然選擇。

三、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影響

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

(1)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從整個社會全行業的角度來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能消除重複征稅的現象,從而減輕社會整體的稅負壓力。但是針對個體企業而言,由於目前增值稅並非全行業、全國性征收,不同行業之間的稅率也不同,因而增值稅的進項稅抵扣也不相同,從而對不同企業的稅負變化造成了不同的影響。對小規模納稅企業來說,原來的營業稅率是5%現改為3%,稅負下降明顯,稅負下降達40%。交通運輸業稅率為11%,稅負降低多少呢?例如:X運輸企業提供運輸勞務取得收入100萬元,其中采購車輛設備相關成本60萬元。增值稅改革前X公司應繳納的營業稅按照3%的稅率繳納營業稅,繳納100?鄢3%=3萬元。增值稅改革後X公司應繳增值100?鄢11%-60?鄢11%=4400元。再例如:Y 運輸公司提供運輸勞務取得收入100萬元,其中采購車輛設備相關成本10萬元。增值稅改革前Y公司應繳納的營業稅為按照3%的稅率繳納營業稅,繳納100?鄢3%=3萬元。增值稅改革後Y公司應繳增值稅為100?鄢11%-10?鄢11%=9.9萬元。營業稅向增值稅改革對X和Y企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與純生產製造業相比,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值額可能更高,因此可能繳納比原先繳納營業稅更多的稅款,最後導致稅負反而更高。對此,此次改革明確提出對稅負增加較多的部分行業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