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南創建國際教育島的思考(2 / 3)

二、創建國際教育島的舉措

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推進教育發展是一件艱巨的長期任務,在教育並不發達的海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是任重道遠。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基礎上,創建具有島嶼特色的國際教育島,更要政府大力支持、社會積極參與、專家學者獻計獻策,堅持走改革創新之路。

1、在政策資源層麵上,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早在2011年,省政府和國家教育部在京簽署了《加快海南教育事業發展 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教育部在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麵給予海南傾斜與支持。這些政策為大力發展具有海南特色、服務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也為國際教育島建設提供了政策資源。在此基礎上,建設國際教育島還需要從以下方麵著力。

(1)在建設投入方麵。在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教育事業等方麵,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其他有關中央專項投資時,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省和市縣兩級財政對發展教育的投入,創新投融資機製,通過財政補貼、資金整合、社會投入、按資金來源和用途分工,設立海南國際教育島建設基金,鼓勵有誌於在海南創辦教育事業的國內外名校及教育機構來瓊創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2)在名校引進方麵。省和市縣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城鄉一體化規劃,不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有效保護森林和生態環境,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並依法辦理用地手續前提下,根據地方特點,總體控製,因地製宜,合理布局,規範引進相應的國內外名牌高校組建海南分校。

(3)在辦學模式方麵。利用省、市縣各自的地理優勢,如三亞學院與美國中佛羅裏達大學合作組建三亞中佛羅裏達大學,其利用中佛羅裏達大學的學科優勢和海南國際旅遊島的發展需求,組建成獨具特色的為世界酒店培養管理人才的知名院校。在政策上允許依照三亞模式,采取重組、合並、新建等方式組建航天航空、海洋、熱作、現代物流、金融、信息技術、管理等分校,每間分校占地約2000畝,根據海南的情況是能集中連片提供的。

(4)在合作方式方麵。製訂靈活的政策框架,簡化留學簽證審核程序,設置適合留學生興趣的專業課程,設立留學生獎勵基金,給予留學生畢業後在中國工作的機會,營造一種備受海外學子青睞的留學樂土。鼓勵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之間開展項目合作研究,也讓我國學子足不出門、不用飄洋過海就能享受到與國際一流大學相同品質的國際化教育。

2、在社會支持層麵上,發動社會團體、國際組織積極參與

一般來說,政府對教育投入的重點,在於提供基本教育服務,保障基礎教育均衡與公平。沒有社會辦學力量的參與,政府很難實現對全部適齡公民的教育任務。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島,沒有社會協同也是難以實現的。

(1)充分借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影響力,為建設國際教育島出力。該組織是聯合國在國際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成員最多的專門機構,其任務旨在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各國合作,對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該組織與世界各國教育界有緊密聯係,有崇高的號召力和廣泛影響。

(2)充分發揮海南僑鄉的優勢,增加建設國際教育島的力量。海南是著名的僑鄉,居住著歸僑、僑眷100多萬人,有300多萬海南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素有愛鄉愛國的傳統,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尤其是教育事業。早已組建的世界海南鄉團聯誼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共敘鄉情,共謀發展。我們可借用這個平台,發揮每個鄉賢在當地的聲望與影響力,穿針引線,把當地優質的教育資源引進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