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兒科其他病症(2)(3 / 3)

6.鮮藕柏葉汁:

[原料]鮮藕200~250g,生側柏葉30~60g,白糖少許。

[製法]將鮮藕洗淨,切薄片,放入鋁鍋中,加適量清水燒沸,改用文火煮約20分鍾,去渣取汁。再將側柏葉搗汁,兌入藕汁中,攪勻,酌加白糖即可,待溫飲用。

[功效]清肝瀉火。適宜肝火旺盛型鼻衄。

[服法]代茶頻飲。

7.生地黃粥:

[原料]生地黃汁30~50mL(或用幹地黃35~60g),粳米30~60g,生薑1~2片。

[製法]將新鮮生地黃洗淨後切段,榨取生地黃汁40~50mL,或用幹地黃煎取藥汁待用。將粳米加適量清水煮粥,煮沸後加入地黃汁和生薑片,煮成稀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宜陰虛型鼻衄。

[服法]1劑/d,服至病愈。

8.白糖蛋清羹:

[原料]雞蛋清1~2枚,白糖25~50g。

[製法]將雞蛋清與白糖調勻,以滾開沸水衝熟,待溫即可飲用。

[功效]潤肺清熱,滋陰降火。適宜陰虛型鼻衄。

[服法]2劑/d,服至病愈。

9.龍眼肉粥:

[原料]龍眼肉8~15g,大棗3~5枚,白糖參10~15g,粳米50~100g。

[製法]取連殼龍眼,剝去果皮,去核取肉,將白糖參單煎取汁,然後同大棗、粳米一並煮粥,煮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止血。適宜脾虛型鼻衄。

[服法]1劑/d,服至病愈。

10.人參紅棗粥:

[原料]人參3~6g,大棗8~15枚,粳米15~30g。

[製法]將大棗去核,與人參、粳米一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成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止血。適宜脾虛型鼻衄。

[服法]1劑/d,服至病愈。

第九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由於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變形杆菌等。常通過咽鼓管途徑感染,其次為外耳途徑或血行感染。嬰幼兒發病率較高,且病理變化較嚴重。

本病中醫稱“急膿耳”,認為本病的發生係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脾腎虧虛,肺衛不固所致。嬰幼兒易感受風寒或風熱之邪,內舍於肺,上壅於耳,故多見。若邪毒壅盛,易產生熱極生風或溫熱傷脾之變證。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風熱上壅證:

[主症]病初起,耳內疼痛,或啼哭,躁擾不安,耳脹耳閉,耳膜紅赤,症見頭痛,周身不適,發熱,微惡風寒,口幹,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處方]蔓荊子散加減:蔓荊子,生地黃,桑白皮,菊花,前胡,連翹,木通,赤芍,夏枯草。

(2)肝膽火熱證:

[主症]耳內劇痛,耳膜紅赤外突,或穿孔溢膿。症見發熱,或見抽搐,麵色潮紅,煩躁易怒,口苦幹渴,大便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厚或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肝瀉火,解毒排膿。

[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梔子,黃芩,生地黃,澤瀉,車前子,柴胡,赤芍,牡丹皮,皂角刺,大黃,甘草。

2.外治法:

(1)清潔洗耳:以淡白醋洗淨耳內積膿。

(2)滴藥法:黃連滴耳液、魚腥草液、新鮮虎耳草汁等滴耳。

(3)吹藥:可用紅棉散或爛耳散等藥粉少許均勻吹敷於耳內,吹藥前必須將耳道內膿液清除幹淨,吹入藥粉切不能過多,以防堆積成團而妨礙膿液引流。

【西藥治療】

1.全身治療:

(1)抗感染治療:使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類藥。一般首選青黴素,用藥至流膿停止,鼓膜充血基本消失為止。

(2)一般處理:臥床休息,多飲水;解熱鎮痛等對症處理;必要時輸液;注意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

2.局部治療:

(1)穿孔前,可予1%甘油滴患耳,鼓膜外突、疼痛劇烈者,可行鼓膜切開排膿術。

(2)穿孔溢膿後,可先用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膿液,拭幹後選用2.5%氯黴素甘油等抗生素類滴耳藥滴耳。

(3)0.5%~1%麻黃堿溶液滴鼻,以改善咽鼓管咽口腫脹。

(4)出現顱內外並發症者,應行乳突鑿開術,以清除病灶,改善引流。

【藥膳食療】

1.苦瓜茶:

[原料]鮮苦瓜1個,白糖50~60g。

[製法]將苦瓜切片煎煮,濾渣取汁,加入白糖溶化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濕熱上擾型中耳炎。

[服法]代茶頻飲。

2.金銀花粥:

[原料]金銀花6~12g,柴胡5~9g,鱉甲8~15g,薏苡仁10~18g,紅糖適量。

[製法]將金銀花、柴胡、鱉甲煎湯,去渣後加入薏苡仁、紅糖煮粥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利肝膽。適宜肝膽鬱熱型中耳炎。

[服法]1劑/d,連服4~5日。

3.夏桑菊茶:

[原料]夏枯草8~15g,桑葉6~12g,野菊花6~15g,紅糖適量。

[製法]將夏枯草、桑葉、野菊花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熬成湯,去渣後,加少許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利肝膽,瀉火解毒。適宜肝膽鬱熱型中耳炎。

[服法]代茶飲用。

4.槐菊茶:

[原料]槐花、菊花、綠茶各2~3g。

[製法]將槐花、菊花、綠茶用沸水衝泡即成,待溫飲用。

[功效]清利肝膽,瀉火解毒。適宜肝膽鬱熱型中耳炎。

[服法]代茶飲用。

5.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100~150g,番茄75~100g。

[製法]用潔淨紗布將西瓜和番茄擠絞汁液,2液合並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熱盛型中耳炎。

[服法]代茶頻飲。

6.金銀花柴胡鱉甲苡仁粥:

[原料]金銀花6~12g,柴胡5~9g,鱉甲8~15g,薏苡仁9~18g,紅糖適量。

[製法]將前3味加適量清水煎湯後,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紅糖,煮成稀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肝膽濕熱證。

[服法]每日1劑,連服數日。

7.馬齒莧汁:

[原料]鮮馬齒莧30~60g,白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鮮馬齒莧搗汁或水煎,酌加白糖或蜂蜜調服。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肝膽濕熱證。

[服法]1劑/d,連服數日。

8.菊花苦丁茶:

[原料]菊花10~20g,苦丁茶8~15g。

[製法]將上2味一起曬幹,搓碎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肝膽濕熱證。

[服法]3~5g/次,衝入沸水泡茶飲用,以上為1日劑量。

9.綠豆灌大藕:

[原料]綠豆300g,新鮮連節大藕4節。

[製法]將綠豆洗淨,浸泡半小時,濾幹;鮮藕洗淨,在每節的節處切斷,將綠豆灌入藕洞內,灌滿後,將切下的藕節蓋在原切口處,用竹簽固定,放入鋼精鍋內,加冷水浸沒,旺火燒開,小火煮2~3小時,至藕熟爛,切厚片,蘸白糖,當點心吃,湯汁加糖配食。

[功效]疏肝利膽,清肝泄熱。適宜肝膽鬱熱證。

[服法]1~3劑/d,可連服數日。

第十節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為中耳黏膜、黏膜下層或深至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徹底治療遷延而成,以反複耳流膿、聽力下降、鼓膜穿孔為主要特征。

本病中醫稱“慢膿耳”,認為本病外因為邪毒、濕濁滯留耳竅,內因係脾腎虧虛所致。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脾虛邪滯證:

[主症]病程久,間歇性或持續性耳流膿,膿液黏白或黏黃,量多少不定,無臭味,鼓膜緊張部中央性穿孔,鼓室黏膜腫脹色淡,聽力輕度減退。症見麵色不華,頭昏倦怠,腹脹納差,大便時溏,舌質淡,苔白微膩,脈緩無力或細弱。

[治法]健脾滲濕,扶正祛邪。

[處方]托裏消毒散加減: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當歸,白芍,金銀花,連翹,皂角刺,白芷,陳皮,澤瀉,石菖蒲。

(2)腎虛骨腐證:

[主症]持續性流膿,膿液量少或呈豆渣樣,汙穢腥臭,聽力顯著減退,鼓膜緊張部邊緣或鬆弛部穿孔,聽骨破壞,鼓室有暗紅色肉芽,症見頭暈神疲,腰膝酸軟,以及咽幹口燥,心煩多夢,夜寐不安,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腎陰虧虛之證;或形寒肢冷,麵色白,夜尿頻,舌質淡胖,苔白潤,脈沉細等腎陽虧虛之證。

[治法]補益腎元,扶正祛邪。

[處方]偏腎陰虧虛者,予知柏地黃湯加味: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生黃芪,皂角刺,穿山甲。

【西藥治療】

1.病因治療: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扁桃體炎、化膿性鼻竇炎等。

2.局部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單純型:以局部用藥為主,流膿停止而穿孔不愈者,可在幹耳1~3個月後行鼓室成形術。局部用3%過氧化氫清洗膿液和滴耳藥。滴耳藥多用抗生素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常用藥物有0.25%氯黴素溶液、0.5%金黴素可的鬆溶液、2.5%氯黴素甘油、3%硼酸乙醇等。一般2~3滴/次,3~4次/d。

(2)骨瘍型:引流通暢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要定期複查;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銀燒灼,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引流不暢或疑有並發症者,需行乳突根治術。

(3)膽脂瘤型:應及早施行乳突根治術,以清除病灶,改善引流,防止並發症。後期可施行鼓室成形術,以提高聽力。

【藥膳食療】

1.山藥白術扁豆飲:

[原料]白術8~15g,山藥9~18g,白扁豆10~20g,紅糖適量。

[製法]先將白術以適量清水煎湯,去渣後,加入其他2味煲爛,然後放入紅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化痰。適宜脾虛型中耳炎。

[服法]1劑/d,連服7~8日。

2.茯苓山藥薏苡仁粥:

[原料]茯苓10~15g,山藥15~20g,薏苡仁(薏米)10~20g,大棗5~10枚,大米適量。

[製法]將茯苓、山藥、薏苡仁、大棗、大米分別洗淨,加適量清水,熬煮成稠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化痰。適宜脾虛型中耳炎。

[服法]1劑/d,早、晚分2次服,連服7~8日。

3.黑豆煲豬腎:

[原料]黑豆30~60g,豬腎1~2隻,食鹽少許。

[製法]將豬腎洗淨切塊,與黑豆一同放入沙鍋中煲熟,用食鹽調味,待溫服食。

[功效]補腎祛濕化濁。適宜腎氣虧虛型中耳炎。

[服法]佐餐服食,連服4~5日。

4.碎補腰子:

[原料]豬腎1隻,骨碎補6~10g,蜂蜜適量。

[製法]將骨碎補去毛,切碎,加蜂蜜拌勻,上籠蒸約2小時後,曬幹,研細末,放入豬腎內,蒸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腎祛濕化濁。適宜腎氣虧虛型中耳炎。

[服法]1劑/d,早、晚空腹服食,連服4~5日。

5.紅糖綠豆黃豆粥:

[原料]綠豆80~160g,黃豆40~80g,紅糖60~120g。

[製法]將上3味加入適量清水,共煮至爛熟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溫胃健脾。適宜脾胃虧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