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夏季熱
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疾病,以長期發熱、口渴多飲、多尿、汗少或汗閉為主要表現,多見於我國中、南部炎熱地區,6個月~3歲的小兒。發病集中於每年6~8月盛夏季節,又稱“暑季熱”。
本病中醫亦稱“夏季熱”。目前認為是由於小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或有體液免疫功能障礙,入夏之後,暑氣內迫,耗傷氣陰,使產熱和散熱動態失衡所致。初起病在肺胃,日久累及脾腎。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暑傷肺胃證:
[主症]除發熱不退、口渴多飲、尿多而清、少汗或汗閉、皮膚幹燥灼熱外,煩躁較明顯,精神改變不大,舌質紅,苔薄黃,指紋紫,脈數。
[治法]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處方]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西洋參或北沙參,麥冬,石斛,黃連,淡竹葉,荷梗,知母,甘草,香薷,青蒿。咽紅加金銀花、連翹,兼消化不良加白術、茯苓、木香。
(2)上盛下虛證:
[主症]發熱纏綿,朝盛暮衰,萎靡不振,虛煩不安,麵色蒼白,下肢清冷,食欲減退,口渴多飲,小便澄清,頻數無度,大便稀溏,舌淡苔薄,指紋淡紅,脈數細弱。
[治法]清上溫下,護陰潛陽。
[處方]溫下清上湯加減:附子,黃連,磁石,蛤蚧粉,龍齒,天花粉,補骨脂,覆盆子,菟絲子,桑螵蛸,益智,蓮心,烏梅,五味子。
2.單方驗方:
(1)鮮絲瓜葉、苦瓜葉、荷葉各2張。煎湯代茶飲。適宜夏季熱輕症。
(2)鮮馬齒莧250g。水煎分多次服。適宜夏季熱輕症。
(3)蠶繭、大棗各20個,烏梅4.5g。煎湯代茶飲,適宜多飲多尿而熱不高者。
【西藥治療】無特殊有效藥物治療。一般應注意營養和護理,盡量使環境涼爽,或易地避暑。
【藥膳食療】
1.荷葉粉蒸瘦肉:
[原料]鮮荷葉1張,瘦肉100~150g,炒米粉30~50g,醬油、食鹽、白糖、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瘦肉洗淨,切片,加入醬油、食鹽、白糖、味精和水拌勻,再加炒米粉混合均勻,幹濕要適度。將荷葉洗淨,揩幹,平擺在案板上,肉片擺放在荷葉的中央,包好後放入圓盤中,上籠用武火蒸約40分鍾,取出後打開荷葉,將內容物扣入圓盤中,移去荷葉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養陰滋肺,清熱生津。適宜肺陰虧虛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可連服數日。
2.二豆粳米粥:
[原料]綠豆8~15g,白扁豆6~10g,粳米30~50g,白糖適量。
[製法]將綠豆、白扁豆加適量清水,煮至將熟,加入粳米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暑益氣,生津止渴。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可連服數日。
3.馬蹄飲:
[原料]荸薺(馬蹄)250g,白糖適量。
[製法]荸薺洗淨去皮,磨碎,加水1000mL,煮熟去渣,加適量白糖調勻。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可連服數日。
4.西瓜蜂蜜飲:
[原料]西瓜、蜂蜜各適量。
[製法]將西瓜取瓤,去籽,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加適量蜂蜜即可。
[功效]清暑益氣。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不拘時隨意飲用。
5.五汁蜜飲:
[原料]鮮蘆根、鮮梨、荸薺、鮮藕、麥冬及蜂蜜各適量。
[製法]將上5味分別洗淨,壓碎,榨取汁液,與蜂蜜混勻即成。
[功效]清熱生津,除煩止渴。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溫飲或冷飲,不拘量時。
6.黃瓜蜜條:
[原料]黃瓜1~2條,蜂蜜適量。
[製法]將黃瓜洗淨,去瓤,放入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後,去掉多餘的水分,納入蜂蜜,煮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瀉火,養陰生津。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不拘時飲。
7.青蒿骨皮湯:
[原料]青蒿15~30g,地骨皮5~10g,蜂蜜適量。
[製法]將青蒿、地骨皮加適量清水煎取汁液,納入蜂蜜拌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養陰。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飲服,1劑/d,可連服數日。
8.絲瓜扁豆粥:
[原料]絲瓜50~100g,白扁豆5~10g,扁豆花3~5朵,大米25~50g。
[製法]將大米、白扁豆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後下絲瓜,煮至粥成時下扁豆花,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暑。適宜暑傷肺胃證。
[服法]1~2劑/d,可連服數日。
9.綠豆甘草湯:
[原料]綠豆30~50g,甘草3~5g,白糖適量。
[製法]將綠豆、甘草加清水適量,煮至碧綠色時,去渣取汁,加白糖調味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暑。適宜暑傷肺胃證。
[服法]頻頻飲服。
10.蠶繭紅棗烏梅湯:
[原料]蠶繭3~5g,大棗8~10g,烏梅2~3個。
[製法]將上述諸藥水煎取汁即可。
[功效]清上溫下。適宜上盛下虛證。
[服法]頻頻飲服,1劑/d,可連服數日。
11.幹百合方:
[原料]幹百合75~100g,蜂蜜100~150g。
[製法]將百合、蜂蜜一同放入碗內,拌勻,放入鍋內蒸約1小時,候溫裝瓶即可。
[功效]清熱養陰。適宜氣陰兩虛證。
[服法]每日取適量嚼食。
12.苦瓜茶葉飲:
[原料]苦瓜、茶葉、蜂蜜各適量。
[製法]將鮮苦瓜1個,去瓤,納入茶葉,對合,懸掛通風處陰幹即成。
[功效]清熱解暑。適宜暑傷肺胃證。
[服法]3~5g/次,沸水衝泡,納入蜂蜜適量,頻頻飲服。
13.潮柑茶葉飲:
[原料]潮柑、茶葉、蜂蜜各適量。
[製法]將潮柑挖空,納入茶葉,放在陽光下曬幹備用。每次半個,水煎取汁,加蜂蜜適量,混勻即成。
[功效]清熱宣肺,生津止渴。適宜暑傷肺胃證。
[服法]頻頻飲服。
14.清暑益氣湯:
[原料]麥冬5~10g,知母3~6g,淡竹葉2~6g,西洋參、黃連各1~2g,荷梗6~10g,蜂蜜8~10g。
[製法]將上6味洗淨,放入鍋中後,加適量清水,煎煮2次,每次約20分鍾,合並濾汁,待濾汁轉溫後,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解暑。適宜暑傷肺胃型夏季熱。
[服法]每日上、下午分服,可連服數日。
15.荷葉粥:
[原料]鮮荷葉1張,粳米30~50g。
[製法]將鮮荷葉洗淨,煎取濃汁,加入粳米煮粥,加白糖調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暑,益肺開胃。適宜暑傷肺胃型夏季熱。
[服法]每日早、晚分食,可連服數日。
16.葛根綠豆粥:
[原料]葛根粉15~30g,綠豆20~40g,粳米25~50g。
[製法]將淘洗幹淨的粳米、綠豆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約1000g,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煮,待粥半熟時,將葛根粉用冷水調成糊狀,加入粥中,再稍煮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暑,益肺開胃。適宜暑傷肺胃型夏季熱。
[服法]每日早、晚分食,可連服數日。
17.綠豆西瓜粥:
[原料]綠豆25~50g,西瓜瓤50~100g,粳米30~60g。
[製法]將綠豆洗淨,用清水浸泡4小時;西瓜瓤切成小丁。將粳米淘洗幹淨,與泡好的綠豆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後,轉用小火熬煮至粥黏稠,拌入西瓜瓤,再煮至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暑,益肺開胃。適宜暑傷肺胃型夏季熱。
[服法]每日早、晚分食,可連服數日。
18.苦瓜豆腐湯:
[原料]苦瓜75~150g,豆腐200~400g,植物油、黃酒、醬油、麻油、食鹽、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製法]將苦瓜去皮,剖開,去瓤,洗淨,切片;豆腐切成塊。炒鍋上火,放油燒熱,放下苦瓜片,翻炒幾下,倒入開水,推入豆腐塊,加入食鹽、黃酒、醬油調味並煮沸,用濕澱粉勾薄芡,放味精,淋上麻油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暑,益肺開胃。適宜暑傷肺胃型夏季熱。
[服法]當湯佐餐,隨意食用。
19.白鴨冬瓜湯:
[原料]白鴨1隻,瘦豬肉50~100g,冬瓜100~200g,海參25~50g,芡實、薏苡仁各30~50g,蔥花、生薑片、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白鴨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後切塊。將海參用清水泡發;冬瓜去皮,洗淨,切塊;瘦豬肉洗淨後切片;芡實、薏苡仁分別洗淨;鴨肉、豬肉、海參、冬瓜、芡實、薏苡仁、蔥花、生薑片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至鴨肉熟透,冬瓜熟爛為止,最後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暑化濕,健脾利尿。適宜暑濕傷脾型夏季熱。
[服法]當菜佐餐,隨意食用。
20.蠶繭紅棗扁豆粥:
[原料]蠶繭4~8個,大棗6~12枚,白扁豆8~15g,粳米25~50g。
[製法]將蠶繭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約30分鍾,去渣取汁,與洗淨去核的大棗、淘洗幹淨的粳米、白扁豆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成稠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暑化濕,健脾利尿。適宜暑濕傷脾型夏季熱。
[服法]每日早、晚分食,可連服數日。
21.山藥薏仁粥:
[原料]薏苡仁8~15g,山藥10~18g,蓮子5~10g,大棗3~6枚,粟米25~50g,白糖適量。
[製法]將薏苡仁、山藥、蓮子、大棗、粟米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共煮粥,粥熟後,加入白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暑化濕,健脾利尿。適宜暑濕傷脾型夏季熱。
[服法]每日早、晚分食,可連服數日。
22.金銀花薏仁粥:
[原料]金銀花5~10g,薏苡仁8~15g,蘆根10~20g,冬瓜子7~14g,桃仁3~6g,粳米25~50g。
[製法]先將前5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加適量清水煎煮約15分鍾,去渣取汁,再與粳米一起煮成稠粥即可,待溫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