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蛔蟲病
蛔蟲病是由於蛔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或其他器官所致的常見病。幼蟲在體內移行引起呼吸及過敏症狀,蛔蟲具有遊走、鑽孔、扭結成團的特點,引起膽道蛔蟲病、腸梗阻等嚴重並發症。
本病中醫古稱“蚘蟲”、“蛕蟲”、“長蟲”。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蟲棲腸腑證:
[主症]飲食不振,形體偏瘦,臍周腹痛,時作時止,麵色萎黃,寐中磨牙,大便不調,或嘔吐蛔蟲,或大便排蟲。
[治法]驅蛔殺蟲,調理脾胃。
[處方]使君子散加減:使君子,苦楝根皮,檳榔,甘草,大黃。
(2)寒熱錯雜證:
[主症]腹痛時作,喜溫喜按,腹部可捫及硬塊,四肢逆冷,心煩喜嘔,或口渴喜飲,得食痛甚,舌苔白或黃,脈弦數。
[治法]寒溫並用,安蛔止痛。
[處方]烏梅丸加減:烏梅,細辛,幹薑,當歸,花椒,黃連,檳榔,黨參。
(3)蟲瘕證:
[主症]突然陣發性臍腹劇痛,部位不定,頻繁嘔吐,可嘔出蛔蟲,大便不下或量少,腹脹,腹部可捫及質軟,無痛的可移動團塊,病情持續不緩解者,見腹硬,壓痛明顯,腸鳴,無矢氣,舌苔白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通腑散結,驅蟲下蛔。
[處方]驅蛔承氣湯加減:大黃,玄明粉,枳實,厚樸,烏梅,椒目,使君子,苦楝皮,檳榔。
2.單方驗方:
(1)陳米醋口服,20~30mL/次,每隔1小時服1次,可連服3~5次。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2)使君子仁文火炒熟,研成粉末。劑量按(年齡+1)g/d計算,晨空腹頓服,或分3次服,連服3日。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3)椒目6g,豆油150mL。油燒開後入椒目,椒目以焦為度,去椒喝油,分1~2次喝下。適宜蛔蟲病屬蟲瘕證者。
(4)鶴虱丸:南鶴虱180g,吳茱萸150g,橘皮、檳榔各120g,桂心90g,搗篩,蜜和丸。20丸/次,蜜湯下,2次/d,漸加至30丸,以蟲出為度。適宜蛔蟲病各證。
(5)驅蟲散:石榴皮、苦楝根皮各10g,生貫眾12g,檳榔15g。共研細末,3歲患兒0.25g/次,5歲0.5g/次,2次/d,早餐飯前服。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6)驅蟲湯:炒使君子肉、花檳榔、貫眾各6g,苦楝根皮9g,烏梅2枚,甘草3g。水煎服,1劑/d,晚睡前或晨起空腹頓服,連服2日。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緩解期。
(7)豬膽汁方:豬膽1個,花椒、胡椒各20g,醋300mL。花椒、胡椒共研細末,以豬膽汁和醋調和,分2次服下。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8)萊菔大黃粉蜜湯:萊菔子18g,大黃15g,玄明粉9g,花椒6g,蜂蜜60g。萊菔子和花椒先煎,大黃後入,蜂蜜單煎,沸後與藥汁混合,玄明粉用藥汁衝服,1次或分2次服下。適宜蛔蟲病屬蟲瘕證。
(9)檳榔30g,苦楝根皮、使君子肉、枳殼、廣木香各15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10)檳榔、瓜蔞、茵陳、苦楝根皮各10g,番瀉葉、陳皮各6g,濃煎150~200mL,用濕豆油20mL送服,1劑/d。不能口服者,保留灌腸。適宜蛔蟲病屬蟲瘕證。
(11)金鈴芩黃湯:柴胡、黃芩、枳殼、製半夏、白芍、金鈴子、延胡索各6g,大黃1.5g,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1劑/d,3日為1個療程。適宜蛔蟲病屬蟲瘕證。
3.中成藥:
(1)驅蟲片:3~6歲1~3片/次,6~9歲3~5片/次,>9歲5~8片/次,2次/d,連服1~2日,或隔周再服,不可連續服用。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2)化蟲丸:3~6歲2~3g/次,6~9歲3~5g/次,>9歲5~8g/次,1~2次/d,早晨空腹或睡前服用。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3)使君子丸:3~6歲20~30粒/次,6~9歲30~50粒/次,>9歲60粒/次,2次/d。適宜蛔蟲病屬蟲棲腸腑證。
(4)烏梅丸:3~6歲0.3丸/次,6~9歲0.5丸/次,>9歲1丸/次,2次/d。適宜蛔蟲病屬寒熱錯雜證。
(5)複方鷓鴣菜散:3~6歲1~2包/次,6~9歲2~3包/次,>9歲3~5包/次,1次/d,連服3日。適宜蛔蟲病各型。
4.外治法:
(1)新鮮苦楝根皮200g,全蔥100g,胡椒20粒,共搗爛如泥,放鍋內炒熱,加醋150mL,拌炒極熱,以紗布包裹,熱熨背脊兩旁,由上而下,反複多次,以痛減為度。
(2)大黃、芒硝各45g,冰片15g,共研細末,和醋調勻,外敷痛處。
(3)外敷消蛔散:鮮橘葉100g,小茴香、麩皮各30g,食鹽50g,將橘葉、小茴香搗爛為粗末,與麩皮、食鹽共炒熱,裝入紗布袋外敷臍部3~4小時。
(4)行氣整腸湯:木香、厚樸、大腹皮、檳榔、萊菔子、枳殼各30g,加水2500mL,水煎成500mL濾去藥渣,濕涼後以80~100mL/min肛注。6個月~1歲患兒,250~300mL/次,1~3歲患兒,350~400mL/次,>3歲患兒,500mL/次。
(5)蘭香草鮮葉適量,用清油炒香,搗爛後敷於臍部。
【西藥治療】
1.甲苯達唑(甲苯咪唑):成人和兒童均為2次/d,100mg/次,連服3日,2歲以下兒童禁用。
2.阿苯達唑(丙硫咪唑、腸蟲清):400mg頓服或分2次服,2歲以下兒童禁用。
3.磷酸呱嗪(呱嗶嗪):患兒按75~150mg/(kg·d)頓服,連服2日。服後可有頭暈和胃腸反應,肝腎功能不良者不宜選用。
4.左旋咪唑:患兒按2.5mg/kg,1次頓服,連服2日。不良反應少,肝功能不良及消化道潰瘍者慎用。
5.噻嘧啶(抗蟲靈):患兒按15~30mg/(kg·d),1次頓服,連服3日,1日總量不超過1g。
6.枸櫞酸呱嗶嗪(驅蛔靈):為臨床常用驅蟲藥,毒性低且療效高。劑量為150mg/(kg·d),最大量每日不超過3g,空腹一次頓服或睡前服,連服2日,不必加服瀉藥。如重複使用需間隔2周。
【藥膳食療】
1.絲瓜仁:
[原料]黑生絲瓜子適量。
[製法]將黑生絲瓜子去殼取仁即成。
[功效]安蛔驅蛔,殺蟲通便。適宜蛔蟲病,臍周腹痛,時作時止,不思飲食,麵黃肌瘦,鼻孔作癢,麵有蟲斑等。
[服法]清晨空腹嚼爛食之。>5歲兒童30粒/次,
2.萊椒散:
[原料]萊菔子(胡蘿卜子)5~9g,花椒末3~5g。
[製法]將萊菔子微炒香,研末,與花椒末拌勻即成。
[功效]健脾驅蛔。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腹痛,胃脘嘈雜,惡心嘔吐,麵黃肌瘦等。
[服法]空腹服下,2次/d,連服2~3日。
3.桃葉汁飲:
[原料]鮮桃葉30~60片。
[製法]把新鮮桃樹葉擇洗幹淨,打爛即成。
[功效]安蛔驅蟲。適宜蛔蟲病,症見小兒臍周腹痛,鼻孔作癢,飲食欠佳,睡中蚧齒流涎,麵黃肌瘦等。
[服法]開水衝泡,連渣服下,3次/d,連服2~3日。
4.胡椒綠豆散:
[原料]胡椒、綠豆各4大粒。
[製法]將上2味同研成細末即成。
[功效]安蛔止痛。適宜蛔蟲病,症見突然發生胃脘及右脅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並常伴蛔蟲吐出,平時臍周腹痛時作,麵黃肌瘦,鼻孔時癢等。
[服法]少許酒調服,3次/d,連服2~3日。
5.炒香榧子:
[原料]香榧子肉50粒。
[製法]將香榧子肉炒熟即可,不可炒焦。
[功效]安蛔消積,殺蟲通便。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疼痛,時作時止,胃脘嘈雜,麵黃肌瘦等。
[服法]適宜於>5歲兒童食用,清晨空腹細嚼咽下,2粒/(歲·次),3次/d,連服1周。
6.椒梅煎子:
[原料]胡椒3~6粒,烏梅8~10枚。
[製法]將胡椒研碎,與烏梅一起,加200~300mL清水,文火煎煮成50~60mL,去渣取汁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溫中下氣,安蛔和胃。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疼痛,或突然胃脘及右脅部疼痛較劇,惡心嘔吐,輾轉不安等。
[服法]1劑/d,分2次服,連服2~3日。
7.芝麻蔥梅煎:
[原料]芝麻秸200~250g,蔥白30~50g,烏梅20~30g。
[製法]將上3味水煎,去渣取汁即成。
[功效]安蛔驅蛔止痛。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時常作痛,鼻孔作癢,睡中磨牙,飲食不佳,麵黃肌瘦,惡心嘔吐等。
[服法]空腹服,1劑/d,2次/d,連用2~3日。
8.檳榔湯:
[原料]檳榔30~50g。
[製法]將檳榔切碎後,加入適量清水煎煮成湯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殺蟲消積。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時常作痛,脘腹脹滿者。
[服法]1劑/d,分2次服,連服2~3日。
9.檳榔粥:
[原料]檳榔5~10g,大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檳榔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行氣消積殺蟲。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時常作痛等。
[服法]1劑/d,3日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10.南瓜子仁:
[原料]南瓜子、蜂蜜各適量。
[製法]將南瓜子洗淨,晾幹,用文火炒熟,去殼,取仁,研成極細粉末備用。
[功效]驅蟲消積。適宜腸道蛔蟲病及小兒疳積。
[服法]用蜂蜜調服,>5歲10~15g/次,
11.南瓜子粥:
[原料]南瓜子15~30g,大米50~100g,白糖適量。
[製法]將南瓜子擇淨,搗碎,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水煎沸後加入大米共煮為粥,待粥熟時加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消積殺蟲。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時常作痛,鼻孔作癢,睡中磨牙,飲食不佳等。
[服法]1劑/d,不拘時服,連用2~3日。
12.椒醋粥:
[原料]花椒2~3g,大米30~50g,食醋適量。
[製法]將花椒研為細末備用;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熟時加入花椒粉、食醋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殺蟲止痛。適宜蛔蟲病,症見臍周時常作痛者。
[服法]1劑/d,連服3~5日。
13.烏梅粥:
[原料]烏梅10~15g,大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烏梅水煎取汁,加大米、冰糖共煮為粥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安蛔止痛。適宜蛔蟲病蟲積腹痛。
[服法]1劑/d,視驅蟲情況,隔5~7日可再服1次。
14.苦楝根粥:
[原料]苦楝根白皮5~10g(鮮者15~30g),大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苦楝根白皮水煎取汁,再加大米、冰糖煮粥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殺蟲。適宜蛔蟲病。
[服法]1劑/d,視驅蟲情況,隔5~7日可再服1次。
15.檳榔豬肚粥:
[原料]檳榔5~10g,白術15~30g,豬肚100~150g,大米50~100g。
[製法]將豬肚洗淨,切塊,與檳榔、白術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豬肚熟後,去渣取汁,加大米煮粥即成,待溫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