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疾病(3)(1 / 3)

[處方]柴芍六君子湯加減:銀柴胡,赤芍,太子參,炒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生龍骨,生牡蠣,鹿角霜,龜甲,雞內金。

2.外治法:將艾葉、幹薑粉炒熱,用紗布包著,熨小腹部,從上至下,反複多次,或用丁香、肉桂、吳茱萸等量研細末,置於普通膏藥上,貼於臍部。

【西藥治療】一般治療:

1.出生後注意養成有規律的睡眠,並不任意變動,喂奶在熟睡醒後進行,勿因喂奶次數過多而惹醒。

2.對夜啼通宵達旦者,可給予鎮靜藥,如3%水合氯醛1mL/(kg·次),但不宜長期服用。

【藥膳食療】

1.燈芯乳:

[原料]淡竹葉卷心3~6g,燈芯2~3g,乳汁60~100mL。

[製法]先用少許清水煎淡竹葉卷心、燈芯,約取50mL藥汁,對入乳汁中和勻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心泄熱。適宜心熱夜啼。

[服法]1日內飲完,連服數日。

2.黃連乳:

[原料]黃連1~3g,乳汁60~100mL,食糖10~15g。

[製法]將黃連加少許清水煎取汁液約30mL,對入乳汁中,調入食糖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心泄熱。適宜心熱夜啼。

[服法]1日內飲完,連服數日。

3.淡竹葉粥:

[原料]淡竹葉20~30g,粳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淡竹葉加適量清水煎湯,去渣後,加入粳米、冰糖,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心泄熱。適宜心熱夜啼。

[服法]早、晚各1次,稍溫頓服。

4.地麥粥:

[原料]生地黃6~10g,麥冬3~6g,大米20~30g。

[製法]先用清水煎生地黃、麥冬,取液適量,加大米,共煮成糜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心泄熱。適宜心熱夜啼。

[服法]一日內分次食完,連服數日。

5.薑粥:

[原料]幹薑1~3g,高良薑3~5g,粳米30~50g。

[製法]先用適量清水煎幹薑、高良薑,取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共煮為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宜脾寒夜啼。

[服法]早、晚各1次,連服數日。

6.蔻薑粥:

[原料]豆蔻3~4g,生薑2~3g,乳汁60~100mL。

[製法]先用適量清水煎豆蔻、生薑,取汁30mL,加入乳汁調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宜脾寒夜啼。

[服法]20~30mL/次,分數次飲完,連服數日。

7.蟬金散:

[原料]蟬蛻5~9g,雞內金10~15g。

[製法]將蟬蛻、雞內金用微火焙脆,研成極細末即成。

[功效]定驚安神。適宜驚駭夜啼。

[服法]0.5~1g/次,3次/d,連服數日。

8.鉤藤乳:

[原料]鉤藤3~6g,乳汁60~100mL。

[製法]將鉤藤用適量清水煎15分鍾,取汁約30mL,加入乳汁中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定驚安神。適宜驚駭夜啼。

[服法]20~30mL/次,連服數日。

9.糖百合龍齒飲:

[原料]鮮百合10~20g,龍齒20~30g,冰糖適量。

[製法]將鮮百合、龍齒、冰糖置於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以文火熬煮至百合熟透,去渣取汁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寧心安神。適宜驚駭夜啼。

[服法]代茶飲用,2~3次/d,連服數日。

10.芡實百合糖水:

[原料]芡實10~20g,百合15~20g,紅糖適量。

[製法]將芡實用清水浸泡約1小時,撈起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1小時,加入百合煲約30分鍾,加紅糖調味,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固腎,養心安神。適宜脾腎不足型夜啼。

[服法]代茶飲。

11.金銀花雙仁粥:

[原料]鉤藤10~15g,金銀花、柏子仁各6~10g,蝦仁2~4g,雞內金3~5g,粳米60~100g。

[製法]將金銀花、鉤藤、柏子仁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約20分鍾,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熬粥至稠厚,加冰糖調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心安神。適宜心熱夜啼。

[服法]1劑/d,連服數日。

12.沙參玉竹豬心湯:

[原料]豬心1個,沙參5~10g,玉竹6~10g。

[製法]將豬心切片後,先入沸水焯掉血水,然後與沙參、玉竹同煲,文火煲2小時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滋陰安神。適宜陰虛夜啼。

[服法]代餐食用。

13.韭菜湯:

[原料]韭菜適量。

[製法]將韭菜煮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