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法]3~5g/次,溫開水衝服。1~2次/d,連服5~7日。
36.桑螵散:
[原料]桑螵蛸適量。
[製法]將桑螵蛸焙幹研末即成。
[功效]補腎益氣。適宜腎虛遺尿。
[服法]2~3g/次,加白糖少許,每日下午以蜂蜜水送服,連服7~10日。
第三節厭食症
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的病症。可因局部與全身疾病影響消化功能,或因中樞神經係統受人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對消化功能的調節失去平衡。
本病中醫屬“惡食”、“不嗜食”等範疇,由脾運胃納失職而致。多見於1~6歲小兒,城市人多發。一般預後良好,但長期不愈者會氣血不充,易於感受外邪,合並貧血,或緩慢消瘦,逐漸轉為疳證。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脾運失健證:
[主症]不思納食,食不知味,常伴噯氣泛惡,胸悶脘痞,大便不暢,若強迫進食或偶然多食則脘腹脹滿,苔白膩或微黃,脈有力。
[治法]調脾助運。
[處方]不換金正氣散加減:蒼術,陳皮,佩蘭,藿香,半夏,枳殼,神曲,雞內金,麥芽。
(2)脾胃氣虛證:
[主症]不思進食,形體偏瘦,麵色少華,精神不振,食少便多,大便不實,夾未消化物,舌體胖嫩,舌質淡,苔薄白,脈緩。
[治法]補脾益氣,兼以助運。
[處方]異功散加味: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白扁豆,陳皮,砂仁,山楂,神曲。
(3)胃陰不足證:
[主症]納呆,食少飲多,麵色萎黃,皮膚失潤,大便偏幹,小便短黃,舌偏紅少津,苔少或化剝,脈細,部分患兒煩鬧少寐,手足心熱。
[治法]益胃養陰。
[處方]養胃增液湯加減:沙參,山藥,玉竹,麥冬,石斛,烏梅,白芍,甘草,香櫞皮,穀芽,麥芽。
(4)肝旺脾虛證:
[主症]厭食或拒食,性躁易怒,好動多啼,咬齒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淨,脈細弦。
[治法]抑肝扶脾。
[處方]枳術丸加減:焦白術,鉤藤,茯苓,枳殼,荷葉邊,香附,山楂,神曲。
2.單方驗方:
(1)運脾合劑:蒼術、焦山楂、陳皮、雞內金各1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2)開胃消食飲: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5g,檳榔9g,陳皮、木香各6g,炙甘草4.5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3)馬氏厭食方:明黨參、山藥各9g,烏梅肉、橘皮各5g,生甘草3g,白茯苓、炒白術各6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厭食症屬胃陰不足證。
(4)三甲散:炙鱉甲、炙龜甲、炙穿山甲、雞內金、炒檳榔各30g,砂仁1.5g,番瀉葉3g。共研細粉,
(5)健消散:焦白術、茯苓各4.5g,枳殼、砂仁各1.5g,共研細末。水煎服,1劑/d,分3次服。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6)悅脾湯:藿香、竹茹、佛手、花粉、荷葉各10g,焦山楂3g,砂仁1.5g,神曲、紫蘇梗各6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7)焦三仙12g,大黃9g,金錢草30g。水煎服,1劑/d,分2次口服。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8)健運思食方:生黃芪、白術、白茯苓、木瓜各6g,石斛、穀芽各5g,神曲3g,冰糖8g。水煎服,1劑/d,7日為1個療程。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3.中成藥:
(1)小兒消積丸:3~6個月10丸/次,6個月~1歲20丸/次,1~3歲30丸/次,3~6歲50丸/次,2次/d。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2)小兒喜食片:1~3歲2~3片/次,3~5歲3~5片/次,>5歲酌量增加,3次/d。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3)健脾糕片:嚼服,1~3歲6~8片/次,3~6歲8~12片/次,2次/d。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4)大山楂衝劑:1~3歲3g/次,3~6歲6g/次,6~9歲9g/次,2~3次/d。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5)健兒散:3~6歲2~3g/次,6~9歲3~5g/次,2次/d,需連服1~2個月。適宜厭食症屬脾運失健證。
4.外治法:
(1)用炒三仙、炒萊菔子、炒雞內金、焦三仙研末製成糊劑,每晚睡前敷臍部,固定,晨起揭去,1次/d,5次為1個療程。
(2)芒硝、大黃、桃仁、苦杏仁、梔子各等份,研末過80篩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10g以雞蛋清調成膏狀敷於神闕穴上,以紗布敷蓋,膠帶固定,每晚睡前敷,保留3日,休息4日再敷,3次為1個療程。
(3)厭食散貼臍片:蒼術100g,厚樸30g,藿香、鵝不食草各50g,上藥共為細末過80篩,每份5g,裝入雙層紗布袋內敷於臍部,外用膠布固定,1次/d,7日為1個療程。
【西藥治療】
1.去除各種誘因,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2.增加味覺:若血清鋅<11.47μmol/L,應鼓勵小兒多食富含鋅的食品,如肝、牡蠣、魚、蝦、瘦肉、禽蛋等食品;並服用鋅製劑,1~2mg/(kg·d),分2~3次,4周為1個療程。
3.促消化功能及食欲:
(1)給予多種維生素口服,特別是B族維生素,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酵母片等以助消化。
(2)促進蛋白質合成:苯丙酸諾龍0.5~1mg/kg,1~2次/周,肌注,連用2~3周。
(3)刺激食欲:普通胰島素2~3U,皮下注射,1次/d,連用1~2周,注射前先口服葡萄糖20~30g。
【藥膳食療】
1.米湯鵪鶉蛋:
[原料]大米30~50g,山藥10~20g,薏苡仁15~30g,雞內金6~9g,鵪鶉蛋2~3枚,白糖10~15g。
[製法]將大米、山藥、薏苡仁淘洗幹淨,放入瓦罐中,加清水約1500mL,用旺火煮沸,煮至黏稠,濾去渣沫,留汁待用;雞內金烤焦,研成粉末狀;將鵪鶉蛋與雞內金粉一同放入米湯中煮沸,調入適量白糖,即可飲用。
[功效]消食健脾。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1劑/d,早、晚分2次服食,連服數日。
2.薑橘鯉魚:
[原料]鯉魚1條(300~500g),生薑10~30g,橘皮5~10g,胡椒1g,食鹽、蔥花各少許。
[製法]將鮮鯉魚去鱗,剖腹,去內髒,洗淨,將上列各藥用紗布包好,塞入魚腹,加清水適量,小火燉熟,加食鹽、蔥花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健胃。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空腹喝湯食魚,1劑/d,分2次服,連服數日。
3.蓮梔梨汁粥:
[原料]梔子、陳皮各3~6g,雞內金6~10g,梨1個,大米30~50g,蓮子、砂糖各10~15g。
[製法]將雞內金研成細末;梨搗爛擠汁待用。先把蓮子、梔子、陳皮放入沙鍋中,煎取濃汁,去渣,然後放入大米、雞內金、砂糖、梨汁熬成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1劑/d,代早餐食用,連用5~7日。
4.砂仁陳皮肚條:
[原料]豬肚50~100g,砂仁末2~3g,陳皮5~10g,薑片、蔥段、花椒、胡椒粉、料酒、食鹽、白糖、豬油、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製法]將陳皮切塊;豬肚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刮去內膜,洗淨待用。燒鍋中放入清湯,投入豬肚,放入薑片、蔥段、花椒,煮熟後撈去浮沫,撈出豬肚,冷卻後切成肚條。將原湯燒開,放入肚條、砂仁末、陳皮塊、胡椒粉、料酒、食鹽、白糖、豬油、味精,用濕澱粉勾芡,裝盤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開胃。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當菜佐餐,隨意食用。
5.青果綠豆飲:
[原料]青果5~10個,綠豆20~30g,梨1個,冰糖6~10g。
[製法]將青果、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煎煮至綠豆開花,爛熟,再放入梨片、冰糖,煮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滋養胃陰,促進食欲。適宜胃津不足證。
[服法]1劑/d,早、晚分2次服食,連服數日。
6.泥鰍山藥麵:
[原料]泥鰍200~250g,山藥30~50g,大棗5~10枚,薑末、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泥鰍用花生油煎至金黃色,加水3碗,放入山藥、大棗等,燉至熟爛,加入薑末、食鹽、味精調味,以此湯煮麵。
[功效]健脾開胃。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常服。
7.山藥蓮子糕:
[原料]山藥、糯米各200~250g,茯苓60~100g,蓮子、芡實各50~100g,白糖125~250g。
[製法]將蓮子去心、皮,與茯苓、芡實焙幹後,研成細末備用。將糯米曬幹,研成粉;將山藥去皮,切碎,備用。將上述粉末與切碎的山藥和白糖拌勻,做成小餅,上蒸屜,隔水用大火蒸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胃,開胃消食。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每日空腹時食用幾個小餅,連服8~10日。
8.白蘿卜燉豬排骨:
[原料]白蘿卜300~500g,豬排骨200~250g,食鹽、蔥花適量。
[製法]將排骨洗淨,剁成3cm大小;白蘿卜切片備用。將排骨燉至肉脫骨時,再加入蘿卜、蔥花,燉爛後撇去湯麵浮油,加入食鹽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消食健胃,理氣化痰。適宜脾失健運,夾食夾痰證。
[服法]佐餐隨意食用。
9.九仙糕:
[原料]蓮子3~5g,山藥8~10g,茯苓6~10g,薏苡仁10~15g,炒麥芽12~15g,炒白扁豆5~9g,芡實3~6g,白糖300~500g,糯米粉500~1000g。
[製法]將蓮子用溫水泡後去皮、心,與其他藥物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約30分鍾,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藥汁和勻,揉成麵團,做成糕,上籠,武火蒸30分鍾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益脾胃。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取適量當早餐服食。
10.穀麥芽鴨胗湯:
[原料]穀芽15~20g,麥芽15~20g,鮮鴨胗1個,蜜棗1~2枚。
[製法]將鮮鴨胗洗淨,剖開,撕下鴨內金,將穀芽、麥芽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左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開胃,助消化。適宜脾胃虛弱證。
[服法]1劑/d,分1~2次,飲湯食鴨胗。
11.蘿卜餅:
[原料]白蘿卜125~250g,瘦豬肉50~100g,山藥粉、麥麵粉各20~30g,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各適量。
[製法]將蘿卜洗淨,切絲,炒至五成熟,與豬肉一同剁細,加蔥花、薑末、花椒、食鹽等拌勻;山藥粉、麵粉加清水適量作成麵團,壓為麵皮,以蘿卜肉餡為心,麵皮為皮,做成夾心小餅,置油鍋中烙熟盛好,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和胃化濕。適宜小兒厭食症,症見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呃逆酸腐等。
[服法]空腹食用,1~2次/d,連服5~7日。
12.雞胗粉粥:
[原料]雞內金6~8g,幹橘皮2~3g,砂仁1~2g,粳米20~30g。
[製法]將上3藥打成細粉備用。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熬成粥,待熟時,將藥粉調入粥內,加適量白糖後,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食之。
[功效]健脾和胃。適宜脾胃不健型厭食症。
[服法]每日分3餐食之,連服數日。
13.健脾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