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疾病(2)(3 / 3)

[治法]驅蟲消積,調理脾胃。

[處方]集聖丸加減:使君子,蘆薈,胡黃連,夜明珠,莪術,蟾酥,砂仁,木香,陳皮,青皮,當歸,川芎。體質較弱,不耐攻伐者,宜用肥兒丸加減:人參,茯苓,白術,黃連,胡黃連,蘆薈,使君子,神曲,麥芽,山楂。

(2)脾氣虛弱證:

[主症]麵色萎黃,形體消瘦,厭食偏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精神疲憊,表情淡漠,嗜食泥土,唇舌色淡,苔白滑或膩,脈細弱。

[治法]益氣健脾,和中消積。

[處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砂仁,木香,生牡蠣,雞內金,神曲,製首烏。

(3)胃熱蒸盛證:

[主症]麵色青黃,口幹多飲,消穀善饑,大便幹結,煩躁不安,叫擾不寧,嗜食生米、茶葉等異物,舌紅,苔黃糙,脈細數。

[治法]清胃解毒。

[處方]清脾養胃湯加減:生石膏,黃芩,陳皮,白術,甘草,胡黃連,茯苓,使君子。

2.單方驗方:

(1)雞內金30g,炒白術15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異食癖屬脾氣虛弱證。

(2)黃連、木香各6g,天花粉、石斛各10g,雞內金9g,焦大黃3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異食癖屬胃熱蒸盛證。

(3)雷丸、山楂各6g,檳榔9g,麥芽、神曲各1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異食癖屬蟲積內擾證。

3.中成藥:

(1)肥兒丸:適宜蟲積內擾證。

(2)小兒健脾丸:適宜脾氣虛弱證。

(3)牛黃解毒丸:適宜胃熱蒸盛證。

【西藥治療】對缺鋅所致者可服用硫酸鋅糖漿。貧血患兒補充鐵劑。亦可應用較強的興奮性條件反射(美味食品)來解除惰性病灶(嗜異)。

【藥膳食療】

1.山楂山藥汁:

[原料]山楂6~10g,山藥20~30g,白糖適量。

[製法]將山楂、山藥置於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熬取汁,加白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導滯。適宜積滯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5~7日。

2.芝麻小麥餅:

[原料]雞內金8~12g,黑芝麻3~5g,山楂6~10g,小麥麵30~50g,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雞內金、山楂研為細末,與小麥麵一起加清水適量,再加入食鹽,調勻成稀糊狀備用。鍋內放適量植物油滑鍋後,放入雞內金山楂麵糊,攤勻,煎至兩麵呈金黃色即可。

[功效]健脾導滯。適宜積滯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佐餐服食,1劑/d,連服5~7日。

3.白術內金餅:

[原料]枳殼、白術、雞內金各等量。

[製法]將枳殼、白術、雞內金炒後共研細末備用。5~10g/次,與適量麥麵混勻,製成烙餅。

[功效]健脾導滯。適宜積滯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1~2次/d,連服5~7日。

4.檳榔粥:

[原料]檳榔6~10g,大米20~3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檳榔用適量清水煎取汁液,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殺蟲。適宜蟲積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1劑/d,3日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5.苦楝皮粥:

[原料]苦楝根白皮6~10g,大米20~30g,冰糖適量。

[製法]將苦楝根皮加適量清水煎取汁液,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導滯。適宜積滯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代餐服食,視驅蟲情況,隔5~7日再服1次。

6.白術豬肚粥:

[原料]檳榔6~10g,白術20~30g,豬肚100~150g,大米80~100g,冰糖適量。

[製法]將豬肚洗淨切塊,與檳榔、白術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豬肚熟後,去渣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導滯。適宜積滯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佐餐服食,連服3~5日。

7.椒醋粥:

[原料]花椒1~2g,食醋適量,大米30~50g。

[製法]將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花椒粉、食醋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導滯。適宜積滯傷脾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3~5日。

8.黨參茶:

[原料]黨參5~10g,炒米20~30g,紅糖適量。

[製法]將黨參、炒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4碗,煎至1碗,去渣取汁,加紅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適宜脾虛氣弱型異食癖。

[服法]代茶飲用,隔日1劑,連服4~5劑。

9.山藥蓮子散:

[原料]山藥、蓮子、炒薏苡仁、山楂、芡實、北沙參、炒白扁豆各35g,焦麥芽、茯苓各26g,炒白術17g,蔗糖適量。

[製法]將上10味加適量清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2液合並,用文火濃縮,加蔗糖調勻、幹燥即成。

[功效]健脾益氣。適宜脾虛氣弱型異食癖。

[服法]1~3g/次,3次/d。

10.山藥粥:

[原料]山藥10~15g,瘦肉15~20g,大米30~50g,蔥白1莖,生薑1~2片,食鹽少許。

[製法]先將蔥白切碎;生薑切細;再將山藥去皮,洗淨;瘦肉洗淨,兩者一同剁為碎末備用。先取大米,加適量清水煮沸後,調入山藥末、瘦肉末,待熟時納入蔥花、薑米、食鹽,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適宜脾虛氣弱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5~7劑。

11.雞肝餅:

[原料]雞肝30~50g,山藥10~15g,山楂6~10g,雞內金3~5g,麵粉200~250g,食鹽適量。

[製法]將雞肝洗淨,剁碎。諸藥研為細末,加麵粉、食鹽,共混勻,做成麵餅。鍋中放素油適量,燒熱後,放入雞肝麵餅,煎至兩麵呈金黃色取出,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血兩虛型異食癖。

[服法]作早點,佐大米粥食,1劑/d,連服5~7劑。

12.豬骨燉紅棗:

[原料]豬脊骨1具,大棗100~150g,蓮子60~100g,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豬脊骨洗淨,剁塊,大棗去核,與蓮子等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豬骨分離,湯濃時,加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血兩虛型異食癖。

[服法]飲湯食肉及大棗、蓮子等,1~2劑/周,連服3~5周。

13.黨參糕:

[原料]黨參、茯苓、山藥、芡實、炒白扁豆、蓮子、炒米各180~240g,炒糯米、炒粳米各550~750g,蔗糖適量。

[製法]將諸藥烘幹,研細過篩;糯米、粳米研細過篩,共混勻,按每100g粉米用50g蔗糖的比例和水適量拌勻,壓製成糕,幹燥即可。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血兩虛型異食癖。

[服法]100~200g/d,連服5~7日。

14.陳皮粥:

[原料]陳皮6~10g,大米75~100g。

[製法]將陳皮擇淨,切絲,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可,待溫服食;或將陳皮研末,每次取3~5g,調入已沸的稀粥中,同煮為粥亦可。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血兩虛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3~5日。

15.茼蒿粥:

[原料]茼蒿100~150g,大米30~50g,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茼蒿洗淨,切細備用。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茼蒿、食鹽、味精,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血兩虛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3~5日。

16.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10~12g,大米30~50g,白糖適量。

[製法]將白扁豆、大米擇洗幹淨。先取白扁豆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白扁豆開花後,再下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血兩虛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3~5日。

17.絲瓜粥:

[原料]絲瓜100~150g,大米60~100g,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絲瓜去皮,洗淨,切片備用。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絲瓜、食鹽、味精調味,煮至粥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肝利膽。適宜肝膽濕熱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5~7日。

18.魚腥草粥:

[原料]魚腥草20~30g,大米60~100g,白糖適量。

[製法]將魚腥草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加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肝利膽。適宜肝膽濕熱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5~7日。

19.竹筍粥:

[原料]鮮竹筍60~100g,大米30~50g。

[製法]將竹筍擇淨,切細備用;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竹筍,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肝利膽。適宜肝膽濕熱型異食癖。

[服法]1劑/d,連服5~7日。

第五節夜啼

嬰兒入夜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但白天能安靜入睡者稱夜啼,多見於新生兒及6個月內的小嬰兒。夜啼是新生兒的一種本能反應。新生兒乃至嬰兒常以啼哭表達要求或痛苦。因饑餓、驚恐、尿布潮濕、衣著過冷或過熱等引起的偶爾啼哭,若喂以乳食、安撫親昵、更換尿布、增減衣著即止,不屬病態。長期反複夜啼見於消化係統疾病及營養缺乏症。

本病中醫亦屬“夜啼”範疇,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脾虛肝旺所致。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脾虛中寒證:

[主症]入夜啼哭,時哭時止,哭聲低弱,兼麵色蒼白,惡寒蜷臥,四肢不溫,腸鳴腹脹,納少便溏,喜溫熨撫摩,唇淡白,舌淡紅,苔薄白,指紋沉。

[治法]溫脾散寒,理氣止痛。

[處方]勻氣散加減:陳皮,桔梗,炮薑,砂仁,木香,炙甘草,大棗。

(2)心熱內擾證:

[主症]入夜而啼,哭聲洪亮,見燈尤甚,煩躁不寧,麵紅唇赤,大便幹結,小便短黃,舌尖,苔薄黃,指紋紫滯。

[治法]清心泄熱,利尿除煩。

[處方]導赤散加味:生地黃,木通,甘草,淡竹葉。

(3)暴受驚恐證:

[主症]入夜而啼,啼聲較尖,神情不安,時作驚惕,緊偎母懷,麵色乍青乍白,哭聲時高時低,時急時緩,舌質正常,指紋青。

[治法]補氣養心,定驚安神。

[處方]遠誌丸加減:遠誌,石菖蒲,茯神,龍齒,人參。

(4)脾虛肝旺證:

[主症]入夜而啼,哭聲無力,煩躁叫擾,輾轉不安,納少,肚腹膨大,麵黃發稀,寐中盜汗,大便色青,舌淡紅,苔薄白,指紋紫滯或淡。

[治法]健脾柔肝,消積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