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注意缺陷障礙
注意缺陷障礙(又稱兒童多動症、腦功能輕微失調)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多,衝動行為以及學習成績落後為其特點,病因未明。
本病中醫屬“躁動”、“失聰”、“健忘”等範疇,中醫認為其發生以腎陰不足為本,虛陽浮亢、心肝火盛為標。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肝木偏旺證:
[主症]多動多語,躁擾不寧,睡眠欠寧,衝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不耐靜坐,五心煩熱,舌紅,苔薄白或薄黃。
[治法]平肝寧神。
[處方]天麻鉤藤飲合酸棗仁湯加減:天麻,鉤藤,白芍,桑葉,菊花,酸棗仁,當歸,知母,生地黃,川芎。
(2)肝腎偏虛證:
[主症]多動多言,頭麵發熱,手足心熱,形瘦能食,虛煩盜汗,發育落後,健忘散漫,學習落後,舌質紅,苔少,脈細稍數。
[治法]滋養肝腎。
[處方]滋水清肝飲加減: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生牡蠣,珍珠母,龜甲,柏子仁,知母。
(3)心脾陰虛證:
[主症]多動多言,健忘恍惚,少睡多夢,漫不經心,易疲乏,食納差,麵色白,形體消瘦,舌赤少苔,脈細。
[治法]補養心脾。
[處方]天王補心丹加減:酸棗仁,柏子仁,天冬,麥冬,生地黃,當歸,黨參,牡丹皮,遠誌,茯神,白術,甘草,朱砂,五味子。
(4)痰熱內擾證:
[主症]神思渙散,多動多語,胸脘滿悶,痰多口臭,納呆便秘,舌質紅,苔黃滑膩,脈浮滑。
[治法]清熱化痰,安神定智。
[處方]黃連溫膽湯加減:半夏,茯苓,梔子,黃連,枳實,竹茹,陳皮,連翹。
2.單方驗方:
(1)桑椹5~10g。嚼服或煎水服,1劑/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2)龍眼肉20g,豬脊髓50g。共蒸,1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3)益智糖漿:煆龍牡、珍珠母各30g,鉤藤、黃芪、浮小麥、首烏藤各15g,當歸、黃柏各9g,大棗30g,白芍20g,五味子、炙甘草各6g,以上為1日量,可取7日量製成糖漿,每瓶200mL,10mL/次,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陽偏亢證。
(4)三七腦髓湯:鮮豬腦1具,三七粉3g,豬腦洗淨加入三七粉,加少許食鹽和蔥薑等,隔水燉熟當菜服之。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5)清腦益智合劑:益智6g,熟地黃20g,砂仁4.5g,生龍骨30g,丹參、炙龜甲各15g,石菖蒲、枸杞子各9g,炙遠誌3g。水煎,衝服鹿角粉6g,1劑/d,2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6)菖蒲五味散:石菖蒲、五味子、僵蠶各30g,廣地龍、益智各20g,白芷10g,上藥共研細末,4~6歲0.6~0.8g/次,6~8歲0.8~1g/次,8~10歲1~1.2g/次,3次/d,飯後半小時服用。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7)益腦寧:龍膽草、茯苓、遠誌、珍珠母、神曲、甘草等各常規用量,共研細末,水泛為丸,10~15g/(kg·d),分2次服,2個月為1個療程。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心脾陰虛證。
(8)開竅安神湯:九節菖蒲15g,生龍骨、生牡蠣(先煎)各30g,炙遠誌4.5g,琥珀2g(研末吞服)。水煎服,1劑/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心脾陰虛證。
(9)女貞牡蠣湯:女貞子15g,枸杞子、生牡蠣(先煎)各12g,白芍、珍珠母(先煎)、首烏藤各10g,1劑/d,水煎分3次口服,最少15劑,最多55劑。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3.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5~10g/次,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腎偏虛證。
(2)柏子養心丸:3~5g/次,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心脾陰虛證。
(3)孔聖枕中丹:2~4g/次,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各型。
(4)靜靈口服液:10mL/次,2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各型。
(5)小兒智力糖漿:10~15mL/次,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各型。
(6)歸脾丸:6~9歲0.5丸/次,>9歲1丸/次,2~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心脾陰虛證。
(7)丹梔逍遙丸:6~9歲3~6g/次,>9歲6~9g/次,2~3次/d。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屬肝木偏旺證。
(8)腦震寧衝劑:3~6歲0.5~1袋/次,6~9歲1袋/次,>9歲1.5~2袋/次。適宜注意缺陷障礙各型。
【西藥治療】強調藥物治療和精神治療配合進行。
1.精神治療:對病兒要耐心反複地進行個別教育與訓練,稍有進步應予鼓勵,使患兒增強克服缺點、提高學習的自信心。不應歧視、責罵、處罰患兒,避免挫傷患兒的自尊心。更不能對患兒放任不管。
2.藥物治療:
(1)中樞神經興奮藥:多數病例有效,約1/4的病例療效不滿意。
1)呱甲酯(利他林):起始量0.3mg/(kg·d),無效時可逐步加至0.6mg/(kg·d),最大量0.8mg/(kg·d),分2次,晨起和中午服。
2)右旋苯丙胺:起始量為0.15mg/(kg·d),每晨服1次。無效時每周增加半量,總量不超過100mg。
3)匹莫林:起始量2.25mg/(kg·d),每晨服1次。無效時每周增加半量,總量不超過100mg。
(2)三環類抗抑鬱藥:丙咪嗪12.5mg/次,早晚各1次,必要時每周增加12.5mg,每日最大量50mg。
(3)其他:合並抽搐時,可用可樂定。
【藥膳食療】
1.桂圓蓮子湯:
[原料]龍眼肉(桂圓肉)10~15g,蓮子12~15g,冰糖適量。
[製法]將龍眼肉、蓮子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燉煮成湯,納入冰糖烊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養血健脾,寧心安神。適宜心脾兩虛證。
[服法]1劑/d,早、晚分2次服,連服2~3周。
2.棗仁豬肝湯:
[原料]酸棗仁、黨參、當歸各3~6g,豬肝50~100g,蔥花、薑末、食鹽、澱粉、料酒、味精各適量。
[製法]先將豬肝洗淨,切片,加蔥花、薑末、食鹽、澱粉、料酒,拌勻備用。再取上3味加適量清水煎煮成湯,去渣取汁,納入豬肝,煮至肝片熟後,加味精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血疏肝,寧心安神。適宜心肝陰虛證。
[服法]1劑/d,吃豬肝喝湯,連服2~3周。
3.柏子酸棗仁粥:
[原料]柏子仁5~10g,酸棗仁5~10g,熟地黃5~10g,粳米30~60g。
[製法]先將柏子仁、酸棗仁一同放入鍋中,用小火微炒後搗碎,與熟地黃片一同放入紗布袋,紮緊袋口,備用。將粳米淘洗幹淨,與藥袋一起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約40分鍾,待粳米熟爛,取出藥袋,繼續用小火煨煮成黏稠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血健脾,寧心安神。適宜心脾兩虛證。
[服法]1劑/d,早、晚2次分服,連服2~3周。
4.藥蛋羊肝羹:
[原料]鵪鶉蛋2~4枚,羊肝50~100g,水發銀耳30~50g,玉米粉5~10g,植物油、食鹽各適量。
[製法]先將鵪鶉蛋去殼,置於碗中,加玉米粉拌勻備用。羊肝切小塊,銀耳切成小粒,共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煮至湯沸時,用拌勻的玉米粉和鵪鶉蛋勾芡,以植物油、食鹽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滋養肝腎。適宜肝腎陰虛證。
[服法]佐餐隨意食用。
5.甘麥紅棗核桃煲豬心:
[原料]浮小麥30~60g,甘草2~3g,大棗5~10枚,核桃仁15~30g,豬心1個。
[製法]將大棗去核備用。豬心洗淨,剖開,留心內血,同前4味一齊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湯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血健脾,寧心安神。適宜心脾兩虛證。
[服法]佐餐隨意食用。
6.花生牛奶粥:
[原料]炒熟花生10~15g,新鮮牛奶60~100mL。
[製法]將炒熟花生揀去雜質,去皮(或不去皮),微火烘幹,研成細末,與牛奶同放入玻璃碗內,加蓋,用手握住瓶頸反複上下振搖約20次,待其充分混勻,即可食用。
[功效]培補精血,益智健腦。適宜精血不足,陰陽失調證。
[服法]1劑/d,早、晚2次分服,連服2~3周。
7.核桃仁五味子蜜糊:
[原料]核桃仁15~30g,五味子2~3g,蜂蜜10~15g。
[製法]將核桃仁、五味子分別洗淨,一同搗爛成糊狀,加入蜂蜜,調勻即成。
[功效]培補精血,益智健腦。適宜精血不足,陰陽失調證。
[服法]1劑/d,上、下午分2次服食,連服2~3周。
8.二子首烏粥:
[原料]桑椹、女貞子各5~10g,何首烏10~15g,墨旱蓮10~20g,大米30~50g,白糖適量。
[製法]先將諸藥加適量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時,加白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心養血安神。適宜心血虧虛證。
[服法]1劑/d,分次服食,連服2~3周。
9.薑蔥海帶牡蠣湯:
[原料]鮮牡蠣4~6個,海帶30~60g,生薑、蔥花、食鹽各適量。
[製法]將鮮牡蠣去殼,取牡蠣肉;海帶浸泡,切絲。煮沸適量清水,放海帶、生薑略煮,加入牡蠣肉煮熟,再放蔥花、食鹽,煮沸調味,待溫服食。
[功效]滋養補腦。適宜陰虛內熱證。
[服法]佐餐隨意食用。
10.百合熟地黃龍齒粥:
[原料]龍齒10~20g,百合、熟地黃各10~15g,粳米30~50g。
[製法]將龍齒加水約500mL,煎約40分鍾,加入百合、熟地黃,以文火煎約1小時,去渣取汁約300mL,再與粳米共煮粥至稠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滋補肝腎,育陰潛陽。適宜肝陽上亢證。
[服法]1劑/d,早、晚分2次服,連服2~3周。
11.桑椹百合湯:
[原料]桑椹8~10g,百合6~10g,菊花5~10g,青果2~3g。
[製法]將上4味加清水適量,共同煎煮成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平肝,補肝腎,益陰血,潤腸通便。適宜肝腎陰虛證,症見衝動易怒,盜汗,大便秘結者。
[服法]1次/d,連服10~14日。
12.淡竹葉粳米粥:
[原料]淡竹葉20~30g,粳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淡竹葉加適量清水煎煮成湯,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共煮成粥,拌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食用。
[功效]清熱除煩。適宜心神不寧證。
[服法]1~2劑/d,早、晚分2次服,連服1周。
13.黃芪小麥粥:
[原料]小麥25~50g,黃芪10~20g,白糖適量。
[製法]將黃芪布包,與小麥一起加適量清水共煮成粥,去除黃芪,加白糖,拌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安神除煩,補中益氣。適宜心氣不足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