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血液係統疾病(2)(3 / 3)

7.其他藥物:

(1)達那唑:是一種合成的雜環類固醇激素,其雄激素的活性較弱。劑量為15~20mg/(kg·d),分2~3次口服,3~4個月為1個療程。但此藥不作首選,僅適宜難治性病例。

(2)氨肽素:有促進巨核細胞成熟作用。劑量為0.6~1.0g/次,3次/d口服。

8.脾切除:適宜病程超過1年,用激素和免疫抑製藥等治療無效,出血症狀嚴重,年齡在>6歲為脾切除指征。在施行脾切除手術前,必須做骨髓檢查,巨核細胞減少、血小板抗體增高者,手術效果差。

【藥膳食療】

1.大蒜燉貓肉:

[原料]大蒜10~30g,貓肉100~150g,豬油、食鹽各適量。

[製法]將大蒜去皮;貓肉洗淨,切成小塊,一起放入燉盅內,加清湯、豬油、食鹽各適量,隔水燉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血。適宜脾氣虛弱型。

[服法]1~2劑/周,連服3~5周。

2.落花生粥:

[原料]粳米30~50g,落花生(不去紅衣)、山藥各10~15g,百合5~10g,大棗5~10枚,冰糖適量。

[製法]將大棗去核;落花生洗淨,搗碎,與粳米、山藥片、百合片、大棗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祛瘀止血。適宜氣不攝血兼血瘀型。

[服法]1劑/d,連服3~5周。

3.紅棗肉骨粥:

[原料]豬脛骨(或狗脛骨、羊脛骨、牛脛骨)1根,大棗5~10枚,生薑5~8g,粳米50~100g,蔥花、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豬脛骨(或狗脛骨、羊脛骨、牛脛骨)洗淨,敲碎;大棗去核,與粳米、生薑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熟時加入蔥花、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宜氣不攝血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4.參芪補血鵪鶉蛋:

[原料]黨參5~10g,黃芪20~30g,枸杞子5~8g,大棗5~10枚,鵪鶉蛋2~3枚,蔥花、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黨參、黃芪布包備用。再將大棗洗淨,去核,與枸杞子、藥包、鵪鶉蛋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加入蔥花、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養陰,攝血止血。適宜氣陰兩虛,氣不攝血證。

[服法]1劑/d,吃蛋喝湯,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5.梔子黃柏鮮藕粥:

[原料]梔子3~5g,黃柏5~8g,白茅根15~20g,大棗5~10枚,鮮藕30~60g,粳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梔子、黃柏研成細末;鮮藕洗淨,切成薄片;大棗去核備用。將白茅根洗淨,水煎取汁,與粳米、鮮藕、大棗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熟時加入梔子末、黃柏末,再煮片刻,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宜血熱妄行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6.二地皮蛋粥:

[原料]生地黃3~5g,地骨皮5~10g,白茅根10~15g,皮蛋1枚,瘦豬肉50~100g,粳米30~50g,蔥花、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皮蛋去殼,搗碎;瘦豬肉洗淨,切碎備用。生地黃、地骨皮、白茅根水煎取汁,與粳米、皮蛋、瘦豬肉一起放入鍋內,再加清水適量共煮為粥,待粥熟時加入蔥花、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滋陰清熱,攝血止血。適宜陰虛血熱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7.三汁粥:

[原料]白茅根3~5g,鮮小薊5~10g,鮮蓮藕10~15g,粳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白茅根、鮮小薊、鮮蓮藕分別洗淨,水煎取汁。將粳米淘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沸後,加入3汁藥液,共煮為稀粥,待粥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涼血祛瘀止血。適宜陰虛血熱證或血熱妄行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8.三根飲:

[原料]白茅根5~10g,茜草根3~9g,蘆根5~10g,荸薺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荸薺洗淨,去皮,切碎,用榨汁機榨成荸薺汁。將白茅根、茜草根、蘆根分別洗淨,水煎取汁,加入荸薺汁,煮沸後,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涼血祛瘀止血。適宜陰虛血熱證或血熱妄行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9.桃紅花生粥:

[原料]桃仁3~5g,大棗5~10枚,帶皮花生10~15g,粳米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桃仁去皮尖,加適量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大棗、帶皮花生、粳米共煮為稀粥,待粥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祛瘀止血。適宜血虛而兼血瘀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10.茅根藕節茄子煲:

[原料]鮮白茅根3~5g,鮮藕節5~10枚,茄子10~15g,蔥花、食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製法]將鮮白茅根、鮮藕節、茄子分別洗淨,鮮白茅根切成約2cm長,鮮藕節、茄子分別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燉煮,待藕節、茄子熟時加入蔥花、食鹽、味精、麻油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涼血祛瘀止血。適宜血熱而兼血瘀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11.茜草紫草甲魚湯:

[原料]茜草5~10g,紫草10~15g,甲魚1隻,蔥花、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茜草、紫草布包備用。將甲魚宰殺,洗淨,切塊,與藥包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燉煮,待甲魚肉熟透時,取出藥包,加入蔥花、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適宜血熱而兼血瘀證。

[服法]1~2劑/周,喝湯吃甲魚肉,連用3~5周。

12.茅根水燉豬皮:

[原料]豬皮150~200g,白茅根20~30g,冰糖適量。

[製法]將豬皮去毛,洗淨,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燉至黏稠,再加入冰糖拌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宜血熱妄行型紫癜。

[服法]分5~7次服,1~2次/d。

13.藕節蕎麥葉湯:

[原料]藕節2個,蕎麥葉50g。

[製法]將藕節、蕎麥葉置於沙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熬成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宜血熱妄行型紫癜。

[服法]代茶頻服。

14.水魚燉茜根仙鶴草:

[原料]水魚1隻,茜根3~6g,仙鶴草6~9g,蔥花、食鹽、薑末、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水魚去內髒,洗淨;茜根、仙鶴草煎湯,去渣,加入水魚燉熟,再加蔥花、食鹽、薑末、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滋陰降火止血。適宜陰虛火旺型紫癜。

[服法]代餐食用,1~2劑/周,喝湯吃水魚肉,連用3~5周。

15.雞蛋梔子湯:

[原料]雞蛋1~2枚,梔子5~10g。

[製法]先煮熟雞蛋,除去蛋白後,將蛋黃和梔子一起用水煎煮成湯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滋陰降火止血。適宜陰虛火旺型紫癜。

[服法]1劑/d,分早、晚2次服,連服5~7日。

16.兔肉燉紅棗:

[原料]兔肉150~250g,大棗30~50g,紅糖適量。

[製法]將兔肉洗淨,切塊,同大棗、紅糖共入鍋中,隔水燉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氣攝血。適宜氣虛不攝血型紫癜。

[服法]1劑/d,分3次服食,連服5~7日。

17.黃芪黑豆燉塘虱魚:

[原料]黃芪10~15g,黑豆35~60g,塘虱魚2條。

[製法]將塘虱魚去內髒洗淨,與黑豆、黃芪共入沙鍋中用文火燉熟。

[功效]補氣攝血。適宜氣不攝血型紫癜。

[服法]1劑/d,分2~3餐吃完,連服5~7日。

18.紫草紅棗茶:

[原料]紫草8~12g,大棗6~10枚,綠茶適量。

[製法]將紫草、大棗放入沙鍋內,注水約1000mL,置於武火上煎開,改文火煎一刻鍾,濾去藥渣,取汁,複置火上燒開,用時泡茶葉少許,茶要淡。

[功效]涼血止血,補氣攝血。適宜血熱迫血妄行又兼脾虛不能統血型紫癜。

[服法]隨時飲用,1劑/d,連服10日為1個療程。

19.防己烏梅飲:

[原料]防己6~9g,烏梅3~6g,大棗5~10枚,生甘草2~3g,莧菜20~30g。

[製法]將莧菜去根,摘淨,洗去泥沙,將上藥及莧菜共入沙鍋中,注水適量,置旺火上煮沸,改小火煮15分鍾,去渣得汁,待溫即可。

[功效]補脾益氣,止血。適宜脾氣不足、脾不統血型小兒紫癜。

[服法]飲其汁,1劑/d,連服5~7日。

20.綠豆薏苡仁粥:

[原料]綠豆30~50g,薏苡仁50~80g。

[製法]將綠豆及薏苡仁擇淨,淘洗盡泥沙,放入沙鍋內,注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煮沸,改文火熬之,待其爛熟成粥,停火,待溫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宜血熱或熱毒內蘊型小兒紫癜。

[服法]食粥,1~2次/d,連服5~7日。

21.大棗扁豆粥:

[原料]大棗、糯米各300~500g,白扁豆150~300g。

[製法]將大棗切開,去核;白扁豆洗淨,撕去老筋,糯米淘洗幹淨。將上3味一同置於沙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開,改文火熬煮,待棗爛米熟,稍涼,即可出鍋。

[功效]健脾益氣攝血。適宜氣虛紫癜,症見少氣懶言,不思飲食者。

[服法]可作主食吃,3次/d,連服2~3個月。

22.水牛角豆腐湯:

[原料]水牛角60g,豆腐500g,食鹽少許。

[製法]將水牛角削成薄片,或磨為粉末待用。豆腐切為寸方塊,取沙鍋1個,將水牛角片(或粉)放入,注入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改文火煎半小時,加入豆腐塊,再燉約15分鍾,加少量食鹽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涼血止血。適宜血熱型紫癜。

[服法]吃豆腐,喝湯,1劑/d,連服5~7日。

23.鱉甲百部飲:

[原料]鱉甲20~25g,百部10~15g。

[製法]將鱉甲打碎,置沙鍋內,注入清水適量,置於武火上煮沸,改文火熬煮1小時,再加入百部,燉約30分鍾,去渣取汁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滋陰,涼血,化斑。適宜陰虛火旺型紫癜。

[服法]飲其汁,早晚各1次,連服1個月。

24.羊脛骨紅棗糯米粥:

[原料]羊脛骨180~200g,大棗(紅棗)6~10枚,糯米30~50g,食鹽少許。

[製法]將羊脛骨洗淨,砸碎;大棗剖開,去核;糯米淘洗幹淨。取沙鍋,注入清水適量,放入羊脛骨,大火煮開,改小火熬1小時,去羊骨不用,將大棗、糯米加入湯中,燉煮至爛熟為粥,加適量食鹽調味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腎。適宜脾腎虛衰或氣虛型紫癜。

[服法]可作主食用,早晚分2次服,連服1個月。

第五節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