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蓮子六一湯:
[原料]蓮子(去心)40~60g,生甘草6~10g,白糖適量。
[製法],將上2味同煮至熟,加冰糖適量即可,待溫食用。
[功效]利尿通淋,清熱祛濕。適宜泌尿係感染,症見尿頻,尿急,小便赤濁,或兼有虛煩,低熱等。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5~7日。
第二節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感染後引起彌漫性、滲出性、增生性腎小球損害為主的免疫反應性疾病,多見於3歲以上的小兒。臨床以水腫、血尿、少尿和高血壓為主要表現。其發病主要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亦可為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
本病中醫屬“皮水”範圍,認為本病的發生,外因為感受風邪,水濕或瘡毒,內因為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急性期:
1)風水相搏證:
[主症]浮腫先自眼瞼,繼而四肢,來勢迅速,顏麵為甚,小便短少,或有血尿,並有發熱,惡風,咳嗽,肢痛,苔薄,脈浮等症。
[治法]疏風宣肺利水。
[處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連翹,赤小豆,苦杏仁,桑白皮,白茅根,生薑,大棗。
2)濕毒浸淫證:
[主症]麵浮肢腫,小便短赤,或如濃茶,皮膚瘡癤,甚者潰爛,發熱煩躁,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處方]五味消毒飲加減: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車前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滑石。
3)濕熱內蘊證:
[主症]發熱或不發熱,頭痛身重,麵目及全身浮腫,尿少而黃,倦怠無力,脘悶腹脹,口苦口黏,大便溏而不爽,苔黃膩,脈沉數。
[治法]清熱除濕,利水消腫。
[處方]三仁湯加減:薏苡仁,白術,淡竹葉,苦杏仁,滑石,厚樸,大腹皮,豬苓,澤瀉。
4)水濕浸漬證:
[主症]全身浮腫,身重乏力,納呆泛惡,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滲濕通陽利水。
[處方]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白術,桂枝,澤瀉,茯苓,豬苓,桑白皮,陳皮,生薑皮,大腹皮,五加皮。
5)水氣上淩心肺證:
[主症]高度浮腫,喘咳氣急,心悸胸悶,煩躁不能平臥,唇青肢涼,舌苔白或白膩,脈細數無力。
[治法]瀉肺強心,溫陽逐水。
[處方]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加減: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人參,附子,丹參,紅花。
6)邪陷心肝證:
[主症]頭痛眩暈,視物模糊,煩躁尿赤,或有抽搐,舌質紅,苔黃糙,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瀉火利濕。
[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鉤藤,石決明,菖蒲。
7)水毒內閉證:
[主症]全身腫甚,尿極少或尿閉,惡心嘔吐,頭痛嗜睡,甚至昏迷,舌苔厚膩,脈沉弦。
[治法]辛開苦降,辟穢解毒。
[處方]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加減:法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附子,大黃,黃連,黃芩,幹薑,大棗。可配合蘇合香丸。
(2)恢複期:
1)氣虛邪戀證:
[主症]主要表現為肺脾氣虛。浮腫不著,或無浮腫,麵色少華,汗多,易感冒,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健脾益氣固表。
[處方]參苓白術散合玉屏風散加減:太子參,白術,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砂仁,黃芪,防風,茯苓,陳皮。
2)腎陰不足證:
[主症]神倦頭暈,手足心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補腎。
[處方]六味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女貞子,墨旱蓮。
2.單方驗方:
(1)鮮車前草、鮮玉米須各60~120g(或鮮白茅根60~120g),水煎服,1劑/d,有清熱利尿的作用。
(2)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車前草、珍珠草、玉米須各15~3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急性期或濕熱期。
(3)商陸麻黃湯:麻黃1.5~3g,商陸3~6g,茯苓皮、赤小豆各10g,澤瀉6g。適宜急性腎炎急性期,浮腫甚者。
(4)茯苓皮、豬苓皮、白術、桑白皮、大腹皮各9g,桂枝、陳皮、生薑各6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全身水腫較重者。
(5)腎炎血尿方:生地黃20g,阿膠、生玉竹、牡丹皮、墨旱蓮各9g,漢田七末3g(分次衝服)。水煎服,1劑/d,分3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屬陰虛火旺者。
(6)羅布麻、菊花各10g。沸水浸泡,1劑/d,分3~4次服。適宜急性腎炎急性期高血壓、水腫、小便不通者。
(7)浮葶雙消湯:浮萍、葶藶子各8g,墨旱蓮15g。水煎服,1劑/d。適宜急性腎炎水腫者。
(8)解毒利濕湯:金銀花、魚腥草各30g,射幹、馬勃、土茯苓各15g,澤瀉2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全身水腫伴呼吸道感染者。
(9)滋腎安絡飲:北沙參、墨旱蓮、白茅根、生茜草各30g,粉牡丹皮、紫草各15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後期血尿者。
(10)導水茯苓湯:白術、豬苓、澤瀉、車前子、陳皮、厚樸、大腹皮、紫蘇、苦杏仁各10g,連皮茯苓20g,六一散12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屬水濕內蘊者。
(11)魚腥草湯:魚腥草、半枝蓮、益母草、車前草各15g,倒扣草、白茅根各30g,燈心草1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屬熱毒浸淫證。
(12)萹蓄滑石湯:萹蓄15.6g,豬苓12.5g,車前子9g,白茅根18.8g,滑石31g。水煎服,1劑/d,分3次服。適宜急性腎炎屬濕熱內蘊證。
3.中成藥:
(1)炎琥寧注射液:5~10mg/kg,1次/d,靜滴。適宜急性期風熱、濕熱、熱毒證之水腫和血尿。
(2)至靈膠囊:1~2粒/次,3次/d。適宜急性腎炎恢複期陰虛邪戀、血尿不愈者。
(3)川芎嗪注射液:2~3mg/kg,1次/d,靜滴,2~4周為1個療程。適宜急性腎炎屬恢複期血尿不愈者。
(4)複方丹參注射液:0.5~1mL/kg(總量≤20mL),1次/d,靜滴,2~4周為1個療程。適宜急性腎炎血尿不愈者。
4.外治法:
(1)生大黃合劑:生大黃、槐實各15~30g,牡蠣30g,黃柏10g,細辛3g。水煎保留灌腸,1劑/d。適宜腎小球腎炎水毒內閉證。
(2)大田螺、大蒜瓣、車前子,將諸藥混合,搗爛,捏成小餅,貼於患兒臍部,以膠布固定,換藥1次/d。適宜急性腎炎麵目、全身腫者。
(3)二醜方:黑醜、白醜(煆)、牙皂(煆)各7.5g,木香、沉香、乳香、沒藥各9g,琥珀3g。上藥用砂糖研細末,調和,外貼氣海穴,換藥1次/2d。適宜急性期水腫兼有腹部脹氣者。
(4)鮮浮萍草或河白草,數量不限,煎水洗浴,以出汗為佳,注意浴後勿受涼。適宜頭麵部浮腫者。
(5)麻蒜外敷方:紫皮大蒜1枚,蓖麻子60粒。共搗成糊狀,分2等份,分別敷於雙腰部及足心,外用紗布包紮固定,為避免蒸發減少效力,可用塑料膜外覆蓋藥物,1周為1個療程,1次/周。適宜急性期各型水腫。
【西藥治療】
1.一般治療:
(1)休息:急性期臥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腫減退,血壓正常即可下床輕微活動。血沉正常後可上學,但僅限於完成課堂作業。尿常規正常3個月後方可恢複體力活動。
(2)飲食:急性期對水腫及高血壓者應限鹽及水,食鹽以60mg/(kg·d)為宜,水分一般以不顯性失水加尿量計算。有氮質血症者應限蛋白,優質動物蛋白0.5g/(kg·d)。
2.抗感染:常用青黴素7~10日,過敏者選用紅黴素。
3.對症治療:
(1)利尿: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1~2mg/(kg·d),分2~3次口服;或呋塞米(速尿)1mg/(kg·次),肌注或靜注,1~2次/d。
(2)降壓:利舍平首劑可用0.07mg/kg(最大劑量≤2mg),口服或肌注。屈嗪(苯達嗪)與利舍平合用可起協同作用,劑量為0.1~0.5mg/(kg·d),肌注。持續高血壓可選甲基多巴,開始劑量為5mg/(kg·d),逐漸增加可達10~40mg/(kg·d),分3次口服。
4.循環充血:
(1)矯正水鈉瀦留,恢複正常血容量,可使用呋塞米。
(2)有肺水腫時除對症治療外,可加用硝普鈉5~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以1μg/(kg·min)速度靜滴。適當使用快速強心藥,如毛花苷丙(西地蘭),但劑量量宜小,且不必維持治療。
5.高血壓腦病:
(1)降壓首選硝普鈉25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50μg/mg),以0.02mL/(kg·min)[1μg/kg,最快
(2)有驚厥首選地西泮(安定)及時止痙。
6.急性腎功能不全:
(1)早期靜注20%甘露醇,0.5g/(kg·次),或呋塞米1~5mg/(kg·次)。
(2)限製補液量(24小時
(3)糾正酸中毒及高血鉀。用5%碳酸氫鈉3~5mL/kg靜注,10%葡萄糖酸鈣0.5~1mL/kg緩慢靜注,或20%葡萄糖0.5g/kg和胰島素0.15U/kg的混合液於2小時內靜滴。
【藥膳食療】
1.浮萍黑豆湯:
[原料]鮮浮萍50~100g,黑豆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新鮮浮萍淘洗幹淨;把黑豆洗後用冷水浸泡1~2小時,再與浮萍一同放入小鍋內,加水適量,煎沸後去渣取湯,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祛風行水,清熱解毒。適宜風水相搏,症見顏麵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伴發熱惡寒,噴嚏流涕,咽痛咳嗽等。
[服法]以上為1日量,分2次溫熱飲用,連用5~7日。
2.胡椒蛋:
[原料]白胡椒5~7粒,新鮮雞蛋1枚。
[製法]把雞蛋頂部用小剪刀剪個筷子頭粗細的小孔,把白胡椒從小孔放入雞蛋中,再用麵團把雞蛋小孔封固,用濕紙把整個雞蛋包裹起來,放入蒸籠內蒸熟,或放入碗內隔水蒸熟即可。
[功效]瀉肺逐水,溫陽扶正。適宜水氣上淩心肺,症見肢體浮腫,經久不消,尿量減少,咳嗽氣急,心悸胸悶,口唇青紫等。
[服法]把蒸熟的雞蛋去殼後,將雞蛋胡椒一起趁熱吃下,1次/d,連用10次為1個療程,休息3日後再服第2療程,一般用3個療程。
3.車前玉米須粥:
[原料]車前草10~15g,玉米須5~10g,大棗3~5枚,粳米70~100g,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大棗去核;車前草、玉米須擇洗幹淨,水煎取汁,加入紅棗、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適宜濕熱內盛,症見肢體浮腫,尿少色黃,口苦納呆,大便不爽等。
[服法]1劑/d,早、晚餐分服,連服3~5周。
4.赤白二味湯:
[原料]赤小豆50~100g,白茅根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白茅根布包,與赤小豆一起加水適量同煮,待豆熟後,去藥包,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水消腫。適宜濕熱內盛,症見小便不利,顏麵肢體浮腫等。
[服法]1劑/d,分2次飲用,5~7日為1個療程,連用3~5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