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建立服務體係1(1 / 3)

一PDCA循環法

當我們在選擇管理理論時,我們往往陷入一個誤區:就是最新的理論都是最有效的。這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假設前提:先進的理論→其他酒店成功的經驗→為我所用→必能成功。實際上,我們仔細想想,最新的理論就一定是最有效的嗎?最流行的理論就一定是最適用的嗎?明確地說,這幾個方麵是不能畫等號的。

之所以產生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很不好的傾向:就是很多企業不想紮紮實實地做質量管理的係統,總是想討巧,采用一個什麼理論,使用一個什麼手段,或者聽了一個什麼金牌課程,就想把服務質量搞得優雅超脫。這怎麼可能?在管理上的投機性隻會讓服務質量處於崩潰的邊緣。就拿前幾年很流行過的執行力課程來說,難道執行力是可以培訓出來的麼?可是很多企業就是跟風,不做自己的事情,結果怎麼樣?沒有執行力的企業仍然沒有執行力。

所以,我們說,服務質量的理論基礎不在於多麼時尚,而在於是否有助於切實的建立服務質量管理係統。根據這個觀點,我們認為,PDCA循環法是有效而值得借鑒的。

“PDCA”是四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組合,這四個單詞也就代表了整個PDCA循環法的核心內容:

P-策劃(Plan):根據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過程;

D-實施(Do):實施過程;

C-檢查(Check):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並報告結果。

A-處置(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

而在餐飲管理的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把PDCA四環節解釋為——

Plan:建立質量管理體係,而各級管理人員均有責任使下級掌握工作流程、操作標準及有關標準的知識;

Do:各級管理人員應將任務或目標分解落實到具體個人,並說明任務性質或意義、時間要求、操作過程和最終的質量標準,以及其他要求;

Check:各級管理人員有責任檢查直接下級的工作進展和執行標準的情況,負責對進行中的工作進行指導,以確保最終質量;

Action:各級管理人員必須製止不合理或錯誤的操作,對造成不良後果者給予相應處理;公平評價員工工作結果,對優秀者予以表彰或獎勵。

全體管理人員必須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公正待人,努力完成管理工作,保證餐廳服務質量。

PDCA理論,符合餐飲管理的實際過程。

而同時,PDCA循環法又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它不能停留在原點,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二按照PDCA循環法建立服務質量控製體係

根據PDCA循環法搭建的一個服務質量控製體係模型。很多企業由於PDCA循環法比較好理解,甚至有點輕視的意思,其實,是因為它們沒有能夠把理論落實到體係實踐上。下麵,我就根據這個模型,來進行較為詳細的解釋。

1.質量設計

質量設計是企業確定顧客的想法與期望的過程以及最終輸出表現。它需要體現出顧客對企業理想的質量特點的期望並確定理想的形象。

上海虹橋美爵大酒店坐落在虹橋區中心,由著名的法國雅高酒店管理集團經營管理。在上海酒店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虹橋美爵經營業績出色,這和它提煉出的質量特點有很大的關係。虹橋美爵的宣傳語可以很好地闡釋這一點——“家的溫情,不僅僅在家裏。”

回到家的感覺是怎樣的呢?走近廚房烹飪自己喜歡的菜肴,和孩子們歡聚在一起,這些溫馨的畫麵似乎很少在酒店出現。而上海虹橋美爵酒店“提供你在家裏需要的一切”,並且把這種感受變成了實在的體驗。酒店的每間客房都有一間小廚房,有一個陽台,好像一個小小的家一樣。商旅的客人可以在陽台上呼吸新鮮的空氣,觀賞上海的城市美景,也可以煮自己喜歡的食物。對於需要洗衣的長住客人,酒店還可以提供洗衣機。酒店還特別為帶有家眷的商務客人準備了家庭套房。一進門是一間很大的客廳,設有兩個臥室,一個臥室預備給夫婦二人,另一個臥室準備了兩張小床,可以提供給兩個孩子使用,同樣設置了兩個洗手間。這些體貼的設計讓家人既可共處一室,又保持了相對的私密性,因而受到市場的歡迎。

2.建立服務標準

建立服務標準主要就是指設計服務流程體係,包括:將服務程序文字化、明確質量水平檢驗和衡量手段、提供“第二方案”、計劃空間的使用和選擇適當的設備。這個模塊裏,其實是在解決服務質量的幾個資源配合的問題。

首先說服務程序的文字化,基本上是通過《操作手冊》的形式來完成的。很多餐廳都有厚厚的《操作手冊》,為什麼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那麼就要問問自己:這本《操作手冊》是我們“自己”的嗎?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從所謂的管理經典、管理範本上抄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