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開好聲音的密碼(1 / 1)

解開好聲音的密碼

誨人不倦

隨著各種音樂真人秀節目、女生男生唱功大賽湧現,各種奇特的聲音也為人們所熟識。林誌玲的“娃娃音”,維塔斯的“海豚音”被趨之若騖地模仿,也出現了讓人爆笑或驚歎的男生女調、女生男腔。在感動於這些美妙聲音的同時,你可能也在琢磨:為啥人家能有一副好嗓子?刻意模仿另類聲音會不會傷害聲帶?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院)副院長、教授於鋒,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張學輝,將為我們解開聲音的秘密。

娃娃音可天然產生

說起“娃娃音”,就會讓人想到“發嗲”,想到林誌玲。對於娃娃音,喜歡的人說“好萌”,不喜歡的人覺得“受不了”。林誌玲的“娃娃音”一度被質疑是裝出來的。到底這種聲音到底是天然的,還是裝出來的?

據張學輝介紹,呼出氣流對聲帶產生振動,使雙側聲帶靠攏方可發聲,加上咽喉運動和鼻腔鼻竇共鳴作用,構成完整的聲音。軟齶鬆弛或鼻竇先天性發育不全,使共鳴作用不完善就產生“娃娃音”。兒童處於發育期,上述功能尚不完善,而呈現“娃娃音”。“娃娃音”是可以模仿的,對發聲器官無損。有許多台灣藝人或日本藝人說話或唱歌皆會有娃娃音。

網上有觀點說,“娃娃音”是一種青春期變聲障礙。於鋒不以為然,他說,除了模仿外,“娃娃音”更多是遺傳決定的。再者,家庭環境較安靜,父母說話輕和細,也會影響孩子發音。他澄清,“娃娃音”不是青春期變聲障礙,談不上是一種病態。

海豚音不算特別“廢嗓”

“海豚音”也叫哨音,頻率超過2000HZ,堪稱假聲中的極品,傳說用顱腔來共鳴,同時隻振動了聲帶上的一個很窄的區域。這種“天籟之音”讓普通人聽覺享受的同時不免擔心:這得多傷嗓子啊!

於鋒表示,海豚音肯定是要經過訓練才能唱出來的,需要很高技巧,這毋庸置疑。海豚音的資質是天生的,在發音時,要把聲音用“哈”的感覺呼出來,就像冬天哈哈氣暖手的那種。但要輕,有種氣流緩緩流過聲帶但又不觸碰它的感覺。練習這種聲音不要浮躁和粗暴,一般不傷害嗓子。反而許多業餘愛好者“練歌基本靠吼”,對聲帶的損傷特別大。

男腔女調由聲帶造

除了模仿為之,天生的男生女調、女生男腔也很常見,這是病態之聲嗎?

張學輝指出,聲帶鬆弛或緊張度不夠,使聲帶氣流動力學發生改變,這就是常說的“男生女調”或者“女生男調”。隻需增強聲帶緊張度即可恢複正常。

於鋒從聲音構成的元素進一步解釋,他說,人的聲音如何,取決音高。音高就是聲音的高低,它又取決於音波的頻率。頻率大,聲音就高;頻率小聲音就低。語音的高低和人的聲帶的長短、厚薄鬆緊有關。“有些女性說話的時候是男人腔,可能與聲帶較厚有關,聽起來有男腔。”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