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時期楚子熊繹與齊、魯、晉、衛等國的國君共同輔佐康王,因為齊國是伐商第一功臣太公薑尚的封國,魯、晉、衛都是姬氏宗親四國都被賜予了寶器,而楚國在中原人眼裏是蠻夷之國所以並沒有得到賞賜。
通過這些事楚人算是看明白了,得到周王室的冊封並不能被人承認,使人高看一等,想要讓人承認自己還給搞發展,把國力弄上去,落後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負既然中原人不承認自己那就用實力讓他們承認。
熊繹死後其子熊艾繼位,熊艾繼位後發生了一件大事,周昭王以楚國沒按時進貢為由率六師進攻楚國,楚國在當時國力雖已增強不少,不在是那個任人欺辱的小國,但卻很難和中央抗衡。但結果大跌眼鏡堂堂天子之國竟然敗給了他們眼中的蠻夷楚國,連周昭王自己也在漢水成了落水鬼。這也標誌著周王朝的衰落和楚國的崛起。
楚國傳到熊渠時周王室衰落,有的諸侯不肯朝覲天子,諸侯間互相攻伐,?楚國也已遠非當年那個五十裏之國。周夷王時熊渠派兵攻打庸國,庸國早在夏時就已立國隨同周武王參加過牧野之戰是一個大國,熊渠擊敗了庸國為自己的擴張這路開了個好頭。隨後熊渠又南下趕走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楊粵,占領了整個江漢平原。後來周王討伐鄂國,鄂國位於長江流域臨近楚國,熊渠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趁機率兵進軍顎地占領了武漢江南地區使楚國地盤大幅的擴大。顎地擁有大量的銅礦資源在那個時期銅是重要的資源,銅可以鑄幣鑄造兵器,銅可以說相當於現在的石油。正是這些銅礦資源為楚國擴張奠定了物質基礎。熊渠在位時楚國國力蒸蒸日上,熊渠更是大逆不道,說楚國是蠻夷,不必和中原稱號相同,於是僭越封自己的大兒子熊康(熊毋康)為句亶王,二兒子熊紅(熊摯紅)為鄂王,小兒子熊執疵為越章王,自己學起周朝,成為楚國的天子。熊渠僭越說明了楚國當時的實力已經傲視江漢各國,但他在中原人眼中仍然因為楚人是蠻夷依然瞧不起楚人。周厲王繼位後,熊渠因為周厲王為人暴虐怕惹禍上身,畢竟楚國雖然國力大增但畢竟底子薄還無法與周王朝抗衡就主動削去了王號。
從熊繹至熊渠的一百多年間,楚國由弱變強,逐步擺脫了周王朝的束縛,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然而楚國的擴張之路並沒有就此停止,平王東遷後王室衰微楚國人終於看到了進軍中原的希望,這時楚國也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君主楚武王熊通,也正是從這時起楚國開始真正走向霸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