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齊晉這樣的大國在中原競相稱霸時,偏於南方的一個小國——楚國通過幾代人篳路藍縷,國土逐漸增大,國力日趨強大,楚國的幾代國君也開始想要挺進中原一爭霸主之位。這個楚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還需要從楚國祖先說起。
與其他國祖先的傳說一樣,楚國也有一個了不起並且著名的祖先。司馬遷《史論·楚世家》說:“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就是說楚的先祖是顓頊的子孫。這個顓頊帝可不得了,他是華夏始祖黃帝的孫子,也是五帝之一,你看這名頭多大,這也算是華夏族的祖先。?。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傳說楚人先祖重黎是帝嚳高辛的火正。火正並不是什麼火夫,他是掌管民事觀測天文的一個職業,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是個很重要的職位。重黎因擔當火正有功被帝嚳封為祝融,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可惜好景不長,後來共工氏作亂,帝嚳派重黎去平叛,因鎮壓不力,帝嚳就殺死了重黎。帝嚳殺重黎後,又以其弟吳回及其後陸終擔任火正,仍稱祝融。
怎麼看來楚人的先祖身份高貴,是以華夏族為主體,按理說應當很風光受世人敬仰。但楚人在中原人眼裏是不折不扣的蠻夷,他們並不承認楚人是華夏人,楚人在夏商時期屢遭戰爭,這迫使楚人不得不向南遷移。祝融之後,由於社會的發展和不斷的繁衍,產生了許多新的民族部落。《國語·鄭語》記有八姓,即八個部落,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史記·楚世家》記有六姓,並具體地指出,羋姓季連乃其之後。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共時正處夏、商交替之際,中原地區爭奪激烈,祝融部落分崩離析,羋姓季連一支當亦處於動蕩之中,逐漸往南即史籍記載的“南土”、“南鄉”的荊楚地區遷徙,並易地從俗,和當地土著居民相融合。?楚人遷到了荊南之地後長期與蠻夷為伍以至於世人忘記了楚人乃是高貴的祝融後裔。楚人南遷後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高貴,畢竟自己曾經富過現在雖然破產了但自己一定會東山再起的。
楚人首領到了鬻(yu)熊這一代時終於等到了機會,當時周文王尋找共同伐商的盟友時找到了楚人部落。楚人在南遷後就一直希望能夠崛起讓世人重新認識自己這個火神後裔。鬻熊隨後成為了周文王的老師和火師,?鬻熊為了楚人部族,盡心輔佐周文王。鬻熊既是楚族的首領,也是楚國最早的締造者。楚人後來感念其功,把他與祝融一樣,奉為祖先祭祀。?鬻熊兒子叫熊麗。熊麗生下了熊狂,熊狂生下了熊繹。
熊繹處在成王時期,這一時期,成王要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後代,於是把熊繹封到楚蠻,封給他子爵的田地,姓羋,住在丹陽。楚子熊繹和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共同侍奉成王。雖然子爵不大,隻比男爵高一級,然而楚人卻非常高興中原的統治者終於承認了自己,如今自己怎麼說也是周王朝的子爵也是貴族了,中原人也應該去掉有色眼鏡了自己也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然而事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在中原人眼裏楚人還是野蠻人不過是一些穿著衣服的猴子罷了。
楚國地小人窮每回朝覲天子熊繹都要坐柴車前去國都。堂堂一國之君竟然坐柴車這也反應出楚國混的實在是很慘。楚國因為地小沒什麼物資所以他們能進貢的物品隻有包茅。包茅是濾酒用的東西是一些儀式不可缺少的物品。每次周天子宴請賓客和祭祀時楚國國君都要去首都進貢包茅。熊繹身為一國之君一個諸侯本以為自己去國都一定會受到禮待,沒想到自己滿心歡喜去國都參加宴會卻被接待官攔在宮外,接待官說你貢品進去就行你人還是在外麵做服務人員吧。熊繹瞬間感覺一盆冷水潑再了自己頭上,和熊繹同等待遇的還有鮮卑的部落首領。楚人是祝融後裔從來沒認為自己是蠻夷,周王將自己和鮮卑這個真正的蠻夷等同,簡直可恨,自己好待也是子爵這讓熊繹的心裏頗為難受。這就產生了這麼一個景象,眾諸侯在殿中歡歌暢飲高談闊論,楚子熊繹和鮮卑族長這兩個國君在殿外濾酒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