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安徽休寧縣知縣唐五貴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贓官。他聽說本縣秀才葉知秋家有一塊巨硯,是難得的無價之寶,便想去看一看。這天上午,唐五貴帶著師爺到葉知秋家去。葉知秋家在離縣城不遠的葉家村,他們一會兒就到了。
葉知秋一見是縣太爺來訪,忙不迭地招待。唐五貴說:“你也別忙活了,聽說你家有一塊寶硯,我今天來是想見識見識。”葉知秋一聽,心裏就涼了一半,這個唐烏龜來準沒好事。休寧縣的老百姓背地裏都把唐五貴叫唐烏龜。但是他又不敢得罪知縣大人,隻好帶著唐五貴到後花園看那塊巨硯。
一見到那塊巨硯,唐五貴就張大了嘴巴。巨硯長約二十公分,寬約六十公分,厚約二十公分,重約七百斤。正麵布滿銀星螺紋,伴以龍鳳呈祥的雕刻;背麵是金星紋飾,石質柔韌光滑,紋理豔麗奇絕,雕刻巧奪天工,真是難得的國寶啊!好半天唐五貴才回過神來說:“葉秀才,這是你們家祖傳的嗎?”葉知秋說:“不是,是先父在黃山腳下買回來的。”唐五貴點點頭,又說了一些閑話就和師爺告辭了。
回家的路上,師爺早已看出唐五貴的心事,便附著他耳邊如此這般一說。唐五貴頓時眉開眼笑。
一個月後,葉家村的牛二到縣衙告狀。唐知縣問他狀告何人?他說狀告本縣秀才葉知秋,同時遞上訴狀。唐知縣一看是霸占財產一案,立即命衙役去把葉知秋帶來。葉知秋來到公堂之後,唐知縣就把牛二的狀子遞給他看。葉知秋不看便罷,一看大驚失色,原來牛二告他霸占巨硯,橫行鄉裏。葉知秋連忙跪下,大喊冤枉。唐知縣說:“現有人證在此,何言冤枉?”牛二跪在地上理直氣壯地說:“大人,你一定要替小民作主。”葉知秋說:“大人有所不知,牛二是村裏的潑皮,他的話不能聽。”唐知縣把驚堂木一拍說:“大膽!人家告你霸占財產,你竟敢反咬一口,來人,大刑伺候!”葉知秋開始死不承認,可是忍受不了酷刑的折磨,隻好屈打成招。唐五貴得意地說:“這就對了,早招了也免得吃皮肉之苦。”最後判葉知秋三年徒刑,巨硯還給牛二。第二天,牛二就請人把巨硯抬到縣衙,對唐五貴說:“大人替我申了冤,小人甘願把此巨硯送給青天大人。”唐五貴謙讓一番,然後賞了十兩銀子給牛二。
唐五貴得到巨硯後,高興得走路都發癲。此刻師爺又附耳獻計,唐五貴連連點頭。時隔不久,葉知秋忽然病死在牢中。正當唐五貴感到沒有後顧之憂時,忽然有一天,他發現巨硯不翼而飛,派衙役搜遍了休寧縣,挖地三尺也找不到它的蹤影。那麼大的巨硯能藏到哪裏去呢?真是怪事!總不會在人間蒸發了吧?巨硯失蹤成了唐五貴的一塊心病。
且說三年後的一天上午,徽州府城來了一個中年客商,他身後跟著一個隨從。中年人在街上轉了一圈,信步走進一家賣歙硯的老店。店裏有一個老師傅正在雕刻石硯,見來了客人就站起來應酬。中年人慢慢觀賞著架子上的石硯,突然眼睛一亮,拿起架子上一方百鳥爭鳴的石硯。隻見那石硯雕刻得玲瓏剔透,清秀中透出高雅之氣,便對老師傅說:“這是你雕的嗎?”老師傅說:“不是,這是我的徒弟葉雲霞雕刻的。”中年人嗬了一聲,然後問:“你的徒弟呢?”老師傅說:“她回家燒紙去了,今天是她父親死去三周年的祭日。”中年人深感遺憾,又問:“他什麼時候能回來?”老師傅說:“明天一準回來。”中年人說:“這方石硯我買下了,多少錢?”老師傅說:“客官要是喜歡,就給一兩銀子吧。”中年人掏出十兩銀子遞給他說:“精品怎麼能賤賣?不用找了。”老師傅一見客人出手大方,心裏一動,便把他拉到一邊輕聲說:“客官真是慧眼識珠,老朽店後還有一塊寶硯,不知客官是否有興趣觀賞?”中年人一愣說:“還有寶硯?好吧,那就去看看。”
老師傅把中年人帶到後院,掀起一塊竹笆,露出下麵的巨硯,然後說:“這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啊。”中年人一見巨硯,頓覺驚奇,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如此瑰麗的寶硯。同時他也很疑惑,就問:“這麼好的寶貝為何不放到店前去賣?”老師傅說:“客官有所不知,我也是受人之托。這是本城鹽商鮑宏海放在我這裏的,他叫我不要放在店前,遇到識寶人就賣一千兩銀子。”中年人點頭說:“原來如此,你沒遇到識寶人?”老師傅搖搖頭說:“沒有。”中年人沉思了一會兒說:“好吧,我買下了。”說完就掏出一千兩銀票遞給老師傅。然後請人把巨硯抬入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