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正直可以讓與他未曾謀麵的人產生敬意,一個人的正直也可以讓他的敵人由恨生愛。那麼,我們會對與我們朝夕相處、了解至深的朋友產生愛慕與敬意,這就更加毋庸置疑了。假使一個人給予了我們幫助,抑或是他能夠給予並且在他心中期望著給予我們這樣的幫助,假使這個人恰巧又是我們親密無間、交往頻繁的摯友,那麼,這些假使的因素如果都疊加在一起,我們將會對這個人產生怎樣的仰慕之心就可想而知了。假使這些疊加的因素再加上人與人之間原初的情感動因,這樣的仰慕之情則又會更深一層。對於這一點,我們無可否認。
但是,另有一些人會認為如此的仰慕情感是出於人的單薄無助,因為這樣就會渴求他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如果真是要這樣表述的話,我隻能將由於窮弱而生發的友誼歸入到友誼的最低等行列。然而事實卻恰恰與之相反。當一個人的事業與人生都處於最巔峰的時刻時,在他的內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便是友誼。而他卻又是一位可以獨立生活的人、一位有德行的人、一位集結著人類智慧的人,我們還可以這樣說:他是一位富有的人。這個例子就最足以駁倒那些認為友誼是來源於人的窮困與單薄無助之感的謬論。
就好比我與阿非利加努斯,我們相互之間並沒有渴求對方會給予自己什麼東西,然而我們卻是彼此愛戴,這種喜愛或許就出於我們兩個人在性情上的相通吧。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的親切交流,我們之間的友誼就愈發深刻。當然,不能否認,我們之間的交往確實也為彼此帶來了物質上的一些便利,然而我們的友誼生發的源泉絕不在於此。這與行善是出於同一個道理。我們行善完全是由自我的性情所然,而不是期望行善之後會於我們帶來怎樣的好處,因為行善絕不是投資。我們對於友誼也堅定著同樣的信念,即人類對友誼的祈求與盼望始終都源於我們人類本身的情感需求,這種祈盼絕不僅僅是希望在伸出援手之後能夠得到對方的回報。
然而,那些秉性低劣的人是看不到友誼的崇高與神聖的。在他們眼裏,人們對於一切事物包括友誼在內的追求完全都是出於感官上的需要,他們也正是為尋求這樣的感官刺激而快樂興奮。無需再與這樣的人較真,撇開他們,讓我一同來享用這樣的成果:在與一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接觸時,我們會很自然地為他的品格與性情所吸引,從而產生愛慕的情感。這種愛慕之情就會促使人們對他所喜愛的人產生依戀,也會更加樂意靠近他。同時,雙方在彼此的交往中都潛藏著一個目的,即在平等的基礎上,他們之間能夠互助互愛,能夠不求回報地幫助對方,並為此而相互競爭,從而加深彼此之間誠摯的情感。
友誼能夠在物質上為我們帶來最大的好處,但是如果友誼是源於我們的情感本能而非物質需求,那它就會顯得既崇高偉大而又實在自如。相反,假如友誼僅僅是靠物質來維持的話,那麼當這種物質依靠倒塌時,友誼也將會不複存在。而人的本性卻是無法摧毀的,所以,真切的友誼也會永垂不朽。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友誼源頭的問題,大概你們也厭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