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源自人類本能的愛(1 / 2)

範尼烏斯:關於友誼,我們還是更喜歡傾聽您的講述,因為我們也曾去詢問過那些專家,比較起來,您的談論更加能夠吸引我們。

斯卡沃拉:前些日子在西皮阿的鄉間別墅有一場極為激烈的關於國家事務的探討,範尼烏斯,假如你當時在場的話,你一定也會被萊利烏斯鏗鏘有力的言論所震撼的,他駁倒了菲勒斯的詭辯,大義凜然,讓人崇拜!

範尼烏斯:那是當然!萊利烏斯本身就是正義的化身,那麼他以正義的言辭去駁斥非正義的詭辯是非常容易的。

斯卡沃拉:是的,友誼也是如此,隻有對於友誼最為忠貞、正直、執著的人才有資格來談論友誼的問題。那麼究竟誰具有這樣的品格呢?

萊利烏斯:我的兩位女婿呀,你們這是在用激將法來強迫我啊,看來我已經很難拒絕你們的請求了,也隻好繼續講述。

我們為什麼會對友誼如此渴求?每當探討到友誼時,這個問題就會時常浮現於我的腦海之中。我想到了兩種解釋:第一,是不是因為我們意識到個人力量的有限,從而需要從他人身上尋求幫助?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獲取到一股強大的合力,用以彌補單一力量的脆弱;第二,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一種更加崇高、更加原始的動因來尋求友誼的本源,也就是說,友誼最初是源於我們人類的本能。

拉丁文中的“愛”(amor)是“友誼”(amicitia)這個詞的直接來源。關於“愛”,我們無疑可以將它看做是人們之間情感生發的力量源泉。正因為這點,一些人往往假情假意地利用他人的好感與信任獲得這樣那樣的好處,抑或得到他人的尊重。這當然是不可取的。就內在品質而論,友誼拒絕一切矯揉造作的行為,它是自然而然地將純潔與真摯融入自身的品性之中的。這樣看來,就前麵提到的兩種解釋而論,我更偏愛於第二種,即友誼的產生不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利益的驅動,而是源於人類本能的、自發的情感。

留心下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發現,類似的情感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它在動物的身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初為母親的狗媽媽對自己的小狗崽們非常關愛,任憑它們嬉戲打鬧,而小狗崽們對自己的媽媽也十分熱愛,時不時地就要湊上前去親親吻吻。在動物中,這種母子之間的親昵舉動是生來就有的。既然動物都是這樣,那我們人類就更不必說了:血脈的相連讓兒女與父母之間有著最親密、最純然的情感。一般來說,如果沒有遭受巨大的外界壓力,這種情感將會一直延續到生命的盡頭。

在生活中,我們還會有一種同感,即當你發現交流的對方有著與你自身相近的氣質或是思想時,在你的內心中就會自然地升起一股親切之流。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美德的相互映照,恰是這種美德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映照才使得那些具有美德的人們顯得更加友愛。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對於一些並沒有親眼見過、親自交往過的人物,我們單是耳聞他們身上所蘊含的美德,就會在心中產生對他們的愛戴與敬意。

例如,皮勒斯和漢尼拔都是兩位著名的將軍,在衛國戰爭中我們也都與他們交過火。然而我們的人民對皮勒斯將軍的仇恨似乎沒有對漢尼拔將軍的仇恨深,我想這大概是由於皮勒斯的正直品格救了他自己。相反,漢尼拔是那樣的無情與殘忍,讓我們的人民不得不對他長久地仇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