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零戰縱橫談(5)(2 / 2)

菅波政治大尉身死,改進空戰戰術的想法便再也沒人提起。此後的大半年時間裏,除了第204海軍航空隊自發的向252空學習了編隊空戰的戰法以外,其他日軍各航空兵部隊就仍然是老一套。一直到1943年6月,拉包爾航空隊的上層人物才猛然意識到雙機-四機編隊至少在戰損率上可以大大低於原有的三機編隊。已經試用了半年多的新戰術才逐漸開始在日軍其他部隊中普及開來。這個時間不但比歐美要晚得多,甚至比日本陸軍還要晚上一年。

影響編隊空戰戰術在日本海軍中應用的因素有兩個。

其一是日本海軍戰鬥機所裝備的無線電設備性能極差,1944年之前極少有飛行員願意采用無線電的語音通信,寧可采用傳統的手勢進行指揮。沒有有效地實時遠距離通信手段,兩架零戰之間的戰術配合當然會非常困難。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研製更好的機載無線電設備即可。事實上據美軍對戰爭後期繳獲的日軍飛機的評測,此時日軍的機載無線電設備不見得比美軍的同類設備差多少。

第二個因素就純粹是日軍自找的。日本海軍內部等級森嚴,低軍銜向高軍銜發號施令絕不可能。這對於其他兵種還沒有太大關係。偏偏在海軍航空隊中,同時存在著軍官和士官兩種軍銜的飛行員。一般來說,日本海軍的飛行軍官來源有三種。其一是正兒八經的海軍兵學校生,叢海兵畢業後再接受一年左右的飛行訓練,成為飛行軍官。在日本軍內直接稱為“士官”。其二是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接受海軍預備航空團的訓練,畢業後入伍接受一年左右的飛行訓練,成為飛行軍官。在日本軍內被稱為“預備士官”。第三是從服役多年的資深士官隊伍中進行選拔,直接由高級軍士晉升為少尉軍銜。這在日本海軍內部被稱為“特務士官”。“特務士官”的門檻極高,至少也要具備7年的服役經曆才有可能取得晉升資格。某些情況下,這個服役期限更是長達12-13年。

一名海兵畢業生在接受過飛行學校的訓練後用不了多久就是個中尉。放在航空隊裏麵起碼是個分隊長。此時他的飛行經驗頂了不起也就是200小時左右。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一兵出身的飛行員混到死可能也就是個飛行兵曹長到頭了,盡管一名飛曹長擁有上千個飛行小時的經驗算是小意思。到戰爭末期,某些經驗豐富的資深士官飛行員也取得了晉升為軍官的資格。即便如此,能給個少尉當當也就很不錯了。以1944年日本海軍第761航空隊為例。

761空為日本海軍抽調精兵強將組建的專用於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魚雷攻擊的精銳部隊。作為部隊中堅力量的上飛曹、飛曹長級別的士官飛行員大多具備1000小時以上的飛行經驗,具備3000以上飛行小時數的也有不乏其人。其中資曆最老的一名飛曹長飛行小時數超過3800小時,而同期同飛行隊中,包括飛行隊長在內的擔任指揮職務的4名大尉中,飛行小時數最多的一人飛過2600小時,最少的一人飛行小時數還不到800。更有甚者,隊中資曆最老的一名少尉的飛行小時數已經達到4700,盡管如此,他卻與隊中那幾名才離開學校沒幾天的小菜鳥一樣佩戴著同樣的領章。著名零戰王牌阪井三郎1945年加入第343航空隊是個海軍少尉,盡管他當時已經有8年的戰鬥機飛行經驗。而此時他的直屬長官菅野直大尉就是個1942年從海兵畢業,1943年2月才剛剛完成飛行訓練的新手。

編隊空戰講究的就是誰位置有利就由誰來擔任臨時指揮,那麼到實戰中,一邊是個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小菜鳥中尉,一邊是在前線摸爬滾打三四年的上飛曹,由誰來指揮誰呢?很明顯小菜鳥根本不可能接受接受士官的飛行員指揮,因為他的軍銜起碼要高出兩級。“你這個小兵憑什麼命令我這個上官?”反過來讓資深士官聽小菜鳥軍官的也很難,因為他根本找不到小菜鳥長官值得他信任的地方,要想從要命的格魯曼戰鬥機槍下保住命還得看自己的。“我為什麼要聽你這個新兵蛋子的?”到最後,本該是一個整體的雙機編隊又變成了兩個單機,一切回歸原樣。不是哪個海兵畢業生都有後期王牌菅野直大尉的那種天分,也不是哪個老士官都有阪井三郎那種細心照料長官徒弟的胸襟。這種問題不解決,隻是簡單地將編製調整一下,編隊空戰還是一場空。真是可惜了花本少佐和菅波大尉的一番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