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零戰縱橫談(5)(1 / 2)

當然,這種能量機動型的戰鬥機也不是完全忽視水平麵的盤旋能力,而是不再將小翼載看做取得格鬥中的優勢的唯一手段。較小的機翼麵積所帶來的升力上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更充沛的動力來彌補,所以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先進機型的翼載其實一直是在逐步上升的。

傳統的戰鬥機編隊的最小單位是一個V型的三機編隊。長機在前,兩架僚機在長機側後方大約100米處跟進。傳統觀點認為這樣的密集編隊覆蓋的觀察角最大,容易保持隊形。事實卻恰恰相反。實戰中,飛行員們發現,由於飛機速度大幅度提高,側後方兩架僚機必須集中精力用於觀察友機的相對位置,為保持隊形就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到搜尋敵機上。同時,在空戰的急劇機動中,長僚機飛行員更需時時關注友機的位置避免相撞。本應用於保護長機的兩架僚機事實上完全無法起到作用。同時,由於三機編隊的長僚機位置相當固定,變換隊形困難,實戰中即便僚機發現敵機也難以立即發起攻擊。三機編隊其實還是傳統的單機格鬥的思路。事實證明,起源於單機空戰的三機編隊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了。

從西班牙內戰時期開始,德國飛行員便發現由兩架飛機所組成的鬆散編隊機動靈活,一架攻擊時,另一架在後方掩護。長僚機可以隨時交替掩護和攻擊。遠比三機編隊更能適應新條件下的空戰。在雙機編隊的基礎上,由兩個雙機編隊互相支持又構成了四機編隊,這也就是所謂的四指隊形。在此之後,雙機-四機編隊便逐漸在流行起來,成為歐美各國二戰期間的標準戰法。

早在中日戰爭初期,當時在橫須賀航空隊任職的南鄉茂章大尉就和資深飛行員赤鬆貞明一起,係統的研究過雙機編隊空戰的戰術。從時間上說,這甚至不比在西班牙作戰的德國人晚多少。可惜隨著南鄉在南昌上空陣亡,這件事情就徹底人死茶涼。南鄉陣亡以後,因為小卒子赤鬆膽敢繼續公開宣傳編隊戰術,招惹了上司的不快,憤怒之下赤鬆貞明一度退出過現役。從1942年開始,日本海軍引為驕傲的零戰在美國海軍所采用的著名的“薩奇剪”戰術麵前損失慘重。在“薩奇剪”的刺激下,由橫須賀航空隊戰鬥機飛行隊長花本青登少佐所主持,進行了編隊空戰戰術的正式組織和訓練。

如同其他國家一樣,日本海軍航空隊的戰鬥機部隊傳統上也是采取三機V型編隊進行作戰。每個三機編隊稱為一個小隊或者區隊。由技術最好的飛行員擔任小隊長——也就是編隊長機,兩架僚機分別位於小隊長機的兩側後方。根據花本少佐對前線作戰資料的研究,他已經認識到到“薩奇剪”戰術中,位於前方的美機很可能是誘餌,通過反複機動引誘追擊的零戰暴露,為側後方的主攻機創造開火機會。通過分析,花本青登得出結論,要破解美軍的戰術,唯有以編隊空戰對抗編隊空戰,除此別無它法。

為此,他將過去的三機小隊變為四機小隊,小隊中的1、3號機和2、4號機組成兩個日軍稱之為pair的雙機編隊。每個雙機編隊的兩架飛機將緊密跟隨絕不脫離。當編隊的1號機投入攻擊時,2號機將在高空保持警戒。更進一步在對抗薩奇剪戰術時,兩架零戰將不再繼續對美軍編隊的長機緊追不舍,而是保持在兩架美機曲線機動的外延跟隨美軍作直線飛行。頻繁的交叉機動將使F4F逐漸喪失能量。此時兩架零戰就有足夠多的機會發起攻擊。應該說,花本少佐的戰術確實是抓住了薩奇剪戰術的脈門,在零戰仍然具有相當飛行性能優勢,飛行員素質也還有保證的1942年底到1943年上半年,推廣采用這種戰術確實有可能在相當程度上恢複零戰的戰術優勢。

以這種構想,花本少佐著手訓練了一批新飛行員。1942年11月,海軍第252航空隊進駐拉包爾前,飛行隊長菅波政治大尉準備在前線試用這種戰法,為此他還特地到橫須賀選調了接受過相應訓練的飛行員。不過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除了252空以外,其他部隊還是老一套,雙機-四機編隊空戰的戰法依然沒引起日本軍方的重視。在日本海航戰史上算是開創了全新局麵的菅波大尉本人也十分倒黴。到拉包爾後,1942年11月14日,投入戰鬥僅僅第4天,菅波政治大尉便自己違背了編隊空戰兩架飛機緊密跟隨絕不脫離的原則,在命令僚機返航之後自己仍堅持單機留在瓜島上空。這個錯誤使他自己的名字也列入了未歸還的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