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零戰縱橫談(4)(3 / 3)

在這之後,薩奇剪戰術迅速向整個美國海軍航空隊推廣,並且進一步傳到了美國陸軍航空隊。在這以後,便成為太平洋戰場上美國陸海軍的標準戰術之一,為徹底擊敗日本軍隊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薩奇剪更是大顯身手,令日軍苦不堪言。台南航空隊飛行隊長中島正少佐本人就有過非常真切的回憶。在一次交戰中,中島少佐發現了兩架隔得很開的F4F。他認為有機可乘就緊咬上了其中一架。沒想到他還沒有取得開火機會,就發現自己已經暴露在從側麵飛來的另一架F4F的槍口下。中島少佐除了立即俯衝加速脫離以外別無辦法。美軍飛行員們得意的宣稱,一對一的話,他們肯定會輸給零戰,二對四的話他們就贏定了。

除此之外,美軍艦上、地麵防控雷達網和艦麵、地麵空戰引導軍官的有效使用也是野貓能夠逐步壓倒零戰的一個重要因素。

前麵提到過,一直以來日本國內就有研究者認為,如果1940年的英德不列顛大空戰中,如果德國空軍裝備的是兼具大航程和高機動性的零戰21型,德國空軍具一定能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他們這種觀點是基於兩個事實:其一,德國空軍當時作為主力的BF-109E戰鬥機航程較短,不足以為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其二,日本海軍第204航空隊在1943年4-5月間曾經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上空對澳大利亞空軍的噴火MKV戰鬥機有過相當不俗的戰績,替日本海軍挽回些最後的麵子,可見零式艦戰對抗噴火式戰鬥機性能還是夠用的。不過日本的自信過度的研究者肯定忽視或者說無視了這樣兩個事實:其一,當時澳大利亞空軍所使用的噴火MKV戰鬥機是剛剛從北非戰場調出的沙漠型噴火,放在濕熱的南太平洋戰場當然會鬧水土不服。沒少有飛行員抱怨實戰中他們的機炮打不響、發動機功率上不去等等。其二也是最關鍵的的一點,噴火係列是二戰中為數不多見的高速、爬升、盤旋、俯衝、火力等方麵無一不強的全能機型。當然所謂的全麵也就意味著隨便哪個方麵都未必十分拔尖。在北非戰場,噴火的對手是更具有能力機動色彩的BF-109F等機型,這時候英國人就可以依靠盤旋格鬥占據優勢。反過來說,在對抗以機動性見長的零戰時,噴火實際上就應該盡量避免進入零戰的優勢範圍,充分發揮那台羅爾斯羅·羅伊斯灰背隼水冷活塞發動機為噴火帶來的速度和高度優勢,采用典型的歐洲式的編隊空戰戰術。如果不是戰術錯誤,日本人未必占得到便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的飛行性能還十分有限,各國的戰鬥機除了一對一的咬尾格鬥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可用的好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飛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不斷提高。製造一架具備更高速度裝備有更強武器的戰鬥機成為可能。空戰的勝負說穿了還是要將依靠更快更多的將彈藥射入敵機。而格鬥,實際上就是為自己的機載武器創造一個瞄準開火的機會。至於使用什麼手段為自己增加這個開火的機會,那就應該怎麼有效怎麼來,並沒有那麼多的一定之規。

傳統的水平麵格鬥中,飛機追求的是更小的盤旋半徑。這種時候,就要求機翼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升力。擁有較低的機翼載荷的飛機將在這方麵占據明顯的優勢。但是另一方麵,較低的翼載必然要求有較大的機翼麵積和較輕的機體重量,這對於安裝更強的動力取得更大的速度相當不利。反過來說,如果索性準許機體重一點翼麵積小一點,就可以采用更強的動力具備更快的速度。同時,更大更重的機體也允許飛機裝備更強更有效的武器和具備更好的防護。這樣的飛機也將具備前所未有的更大範圍內作戰的能力。至於盤旋性能的降低,完全可以依靠利用動力的優勢搶先占據有利高度然後以俯衝掠襲的戰術(日本國內習慣於稱之為“一擊脫離”,也就是西方所說的“B&Z戰術),以密集火力的速射加以彌補。傳統的盤旋格鬥性的飛機麵對這樣的對手,很可能將處於優勢的時候追不上,劣勢的時候又躲不開的尷尬狀態。這樣,戰鬥機雖然已經不再具備過去那種盤旋性能,但是仍然可以具備遠遠超越過去的空戰能力,而且還可以帶來很多附帶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