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軍方的苛刻要求和源田、柴田的第三次交鋒

1937年9月,上海前線的中日兩軍正打得熱火朝天不可開交,作為日本帝國所擁有的最現代化戰鬥機的設計者,堀越二郎本人卻沒什麼機會關心他的飛機在前線的表現到底如何。日本軍方的一貫作風就是裝備到手設計師丟開,具體的使用情況那是軍事機密,不能告訴你的。在贏得了新一代艦戰和新一代陸攻的雙重勝利之後,意氣揚揚的三菱重工以“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硬擠進海軍新一代艦載俯衝轟炸機的選型競爭,大有要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徹底統一海軍航空隊江湖之勢。

作為三菱公司首屈一指的單發飛機的設計師,這個任務當仁不讓的交給了堀越二郎。好在這個活不算重,堀越得到了幾年來難得的一段悠閑的時光。這也是他未來若幹年內最後的一段悠閑時光。

早在1937年5月,即96式艦戰還在進一步改進階段,日本海軍就開始構想96艦戰的換代機型。這一年又是昭和12年,所以新機就被稱為12試艦載戰鬥機。

1937年10月5日,海軍正式向三菱和中島兩大日本主要戰鬥機製造廠商發布了12試艦載戰鬥機的性能要求計劃書。

12試艦載戰鬥機計劃要求如下:

1、用途:作為護航戰鬥機應具備比敵輕型戰鬥機更優秀的機動性能,作為攔截戰鬥機應能夠捕捉殲滅敵攻擊機和轟炸機

2、最大速度:4000米高度上270節(500公裏/小時)以上。

3、爬升性能:達到3000米高度3分30秒以內。

4、航程:一般狀態下,3000米高度以最大功率1.5小時。超載狀態下以最大功率1.5-2小時,巡航狀態下6小時以上。

5、起飛滑跑距離:風速12米/秒狀態下不超過70米。

6、著陸速度:不超過58節(107公裏/小時)。

7、滑翔下沉率:3.5-4.0米/秒

8、機動性能:不得次於96式2號1型艦戰

9、機槍:20毫米機槍2挺、7.7毫米機槍2挺(在日本海軍的軍語中,口徑在40毫米以下的自動武器都稱為機槍。與此相對應,陸軍則將口徑不低於12.7毫米的自動武器都成為機關炮)

10、炸彈(超載狀態):60公斤炸彈2枚或30公斤炸彈2枚

11、無線電:96式空1號無線電話一部,Ke式無線電導航儀一部

12、其他設備:供氧、滅火、夜間照明設備等等

13、強度:7G過載時安全率為1.8(指機身結構能夠承受此時所受力的1.8倍)

接到12試艦戰的研製計劃書之後,三菱重工上下馬上意識到這是個遠比俯衝轟炸機更重要和更艱難的項目。為了節省研發能力,三菱不得不緊急退出了艦載俯衝轟炸機的選型競爭,集中精兵強將用於開發12試艦戰。

看到海軍的性能規劃書之後,就是連一貫喜歡求新求全的堀越二郎對那些性能要求都隻能為之昨舌不已。在私下裏,堀越曾經與三菱公司設計科的科長服部讓次嘀咕過:“海軍方麵也太嚴了點。海軍那些兵大爺們真以為能做的出這種東西嗎?以日本現在的技術,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嘛。以我本人的本事來說,96式艦戰就是極限了。無論和海軍方麵談多少次,也非得把某些要求降低一點不可。否則這活真沒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