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世界範圍內的各主要航空工業強國的主力戰鬥機尚停留在傳統的雙翼加金屬內部結構布質蒙皮機身的階段。在接到這項任務前不久,堀越二郎剛剛到歐美各國考察了一段時間。在與歐美飛機製造廠商的交流中,他敏銳的判斷出雙翼機已經瀕臨末路,單翼、全金屬機身才是未來的作戰飛機主流方向。年輕氣盛的堀越決心利用這次開發7試艦戰做一次冒險的嚐試,將三菱公司的技術水平向前大大的推進一步。作為堀越二郎第一次單獨挑大梁的工作,他的勇氣和魄力都相當令人欽佩。
動力方麵,三菱7試方案原打算采用公司正在引進技術仿製生產的西班牙人·瑞士人600馬力水冷活塞發動機,但由於這種發動機的試製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最終堀越二郎選用了一台三菱公司自己開發的A-4型風冷星型雙排14缸活塞發動機,正常功率570馬力,最大功率710馬力。A-4發動機以後經過全麵改進後演化成為三菱金星係列發動機,成為三菱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並在太平洋戰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機身和機翼方麵,堀越設計團隊花費了非常大的功夫。傳統的金屬或木質內部結構、布製蒙皮被鋁合金製成的全金屬半硬殼橢圓形橫截麵的機身所取代,從技術上說已經相當具備現代作戰飛機的色彩。按照堀越的構想,三菱7試艦戰將擁有一副全金屬製成的橢圓形懸臂式下單翼。無奈當時三菱重工尚不具備加工形狀如此複雜的薄鋁板的能力。不得已,堀越二郎隻好放棄了這項先進的設計,仍舊采用了傳統的金屬內骨架外覆布蒙皮的機翼。為了保證沒有支撐杆情況下的機翼強度,堀越不得不把機翼設計得相當厚重。機翼內部有兩根翼梁。在機翼與機身連接的部位,前後翼梁用很多根相同的構件連接成為一體式結構用以抵抗偏轉載荷。
三菱7試的主起落架當然是固定式的,堀越還沒有本事在開發新技術方麵走得更遠。為了降低空氣阻力,起落架外麵有一個大型的整流罩,幾乎將整個起落架結構完全包覆,看起來就像兩條粗粗的腿。對於艦載機飛行員來說,從母艦上起降時的前下方的視野特別重要。為此,堀越特意將機身上部設計了一個“弓背”,座艙便設置在弓背最高的位置上。最後,堀越設計團隊拿出來的第一份答卷便是這麼一個弓背胖腿厚翅膀的怪東西。用設計師堀越二郎本人的話說,就是像個“呆鴨子”。
1932年秋,開發難度較低的中島7試艦戰1號原型機率先試製完成。次年2月,經曆了諸多磨難之後,三菱7試艦戰的1號原型機也試製完成。
試飛的結果並不能令人滿意。1933年7月,在各務原機場的一次試飛中,三菱7試艦戰的1號機突然垂尾脫落。試飛員冷靜的觀察了機尾的狀況後關掉發動機跳傘逃生。失去動力的1號機在空中滑翔了一小段後落地墜毀。在了解了事故原因後,三菱方麵立即緊急製造了加以改進的2號原型機投入試飛。結果仍然令人失望。無論怎麼飛,2號機就是不能達到軍方的性能要求。而在此之前,中島7式艦戰在測試中已經被確認沒有達到軍方性能要求的可能,先被淘汰掉了。於是,曾經被寄托了很多希望的7試艦載戰鬥機計劃以徹底失敗而告收場,未來中島和三菱兩公司的台柱子設計師小山悌和堀越二郎的初次領銜主演都演砸了。話說回來,軍方的要求也實在是有點過分,昭和7年立項的5種研發計劃中,除了川西飛機公司開發的7試水上偵察機獲得成功,定型為E7K94式水上偵察機全麵裝備日本海軍以外,其他所有的項目都以失敗告終。以後這架三菱7試2號機被海軍用作下單翼飛機的技術驗證機使用,1934年在試飛中因為進入平尾旋無法改出而墜毀。
(四)6試和8試雙座艦戰——航空自立進程中的小插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各國海軍艦載戰鬥機中,單座單發屬於絕對的主流。不過偶爾也會有些例外,例如英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就曾經裝備過為數不少的單發雙座的布萊克本公司生產的大鷗和費雷公司生產的管鼻鸌(這是一種棲息於北歐和格陵蘭島沿岸的大型海燕)艦載戰鬥轟炸機並廣泛應用於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戰。以當時的條件來說,純粹的空戰用機當然並沒有很大必要采用雙座結構,這些機型更大程度上是作為一架戰鬥轟炸機使用,增加的第二名乘員可以用於遠程海上飛行時的領航。
在30年代初期,注意到美英等國正在做出的類似的嚐試之後,日本海軍也對單發雙座戰鬥機產生了一點興趣。1931年,日本海軍當局向中島飛機公司發出開發意向,要求試製一架單發雙座戰鬥機。1931年又是昭和6年,所以這架飛機就被命名為6試艦載雙座戰鬥機(六試艦上複座戰鬥機)。就如同英國人的設計一樣,日本海軍同樣是把雙座艦載戰鬥機當做一架兼具空戰和掛載小型炸彈實施俯衝轟炸功能的多用途戰鬥機,此外還要有不錯的航程,也可以作為一架遠程偵察機使用。
接到訂單後,中島飛機公司立即組成了由設計師明川清為首的設計班子。1932年夏,6試艦戰的1號樣機製作完成。機身設計上,6試雙座艦戰基本上沿用了已有的90式艦戰的設計,並按照海軍的特殊要求作了一定的程度修改。這是一架單發雙座的小型飛機,全長7.26米,翼展10.3米。動力係統與已有的90式艦戰相同,仍為中島壽2型9缸星型460馬力風冷活塞發動機。在俯衝投彈時,飛機的最大速度可能達到500公裏/小時。考慮到傳統結構的雙翼機上下機翼之間的連接支柱可能難以滿足大角度俯衝時的強度要求,中島公司的設計師為6試設計了一套看起來很結實的連接肋板。從理論上說,6試雙座艦戰的飛行速度將與90艦戰基本相當。而由於機身較重,盤旋性能和爬升性能會有相當程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