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公民個人層麵提出的價值準則,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它涵蓋了公民道德行為各個環節,貫穿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麵,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樹立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追求,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第一,愛崗。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就是職業工作者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各種職業勞動,努力培養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幸福感、榮譽感。一個人,一旦愛上了自己的職業,他的身心就會融合在職業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愛崗和敬業的辨證關係。愛崗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對一種職業是否熱愛,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興趣問題。有興趣就容易產生愛的感情,沒有興趣就談不上愛。但每一個崗位都要有人去幹,缺一不可。因此,國家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把個人安排到各個工作崗位上去。不論你對從事的工作是否感興趣,你都要從整個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培養興趣,熱愛這一工作,這是基本覺悟的表現。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愛崗與敬業是有區別的,愛崗不等於敬業,敬業也往往不同於愛崗。同時,愛崗與敬業也是相通的,是相互聯係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基礎,敬業是愛崗的具體表現,不愛崗就很難做到敬業,不敬業也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
愛崗就要熱愛工作崗位。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有的人碌碌無為、毫無建樹,而有的人卻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與他能否尊重自己的崗位,能否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密切相關。工作崗位是成就事業的舞台。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崗位不屑一顧,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不負責任,很難有所作為。然而,有些人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有的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業績不如人,不是反思自己的敬業精神,而是埋怨崗位太平凡;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其位不謀其職,工作上分心走神,進入不了狀態;還有的眼睛盯著“位子”轉,工作迎著領導轉,“應景工程”、“形象工程”層出不窮。諸如此類,都是不尊重自己工作崗位、不珍惜自己職位的表現。長此以往,不僅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時光,而且還會影響甚至損害黨的事業。
愛崗就要履好職盡好責。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人的職務有高低,能力有大小,分工有不同,但每個人都是在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每個崗位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崗位,都能做出好的業績。隻要立足本職奉獻自己、服務百姓,把平凡的事幹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重要的就是履好職盡好責,在其位謀其政。不管處於何種狀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崗位、所擔負的職責任務,我們都應懷有一顆感激之心、本源之心。所謂感激之心,就是要學會感恩,感謝組織的關心培育、感謝同事的支持幫助,如此,工作起來才富有激情、感情、癡情;所謂本源之心,就是要學會追本溯源,經常想想自己參加工作前是什麼樣,當了幹部後又是什麼樣,如此,我們才懂得珍惜、勇於創造、樂於奉獻,才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工作起來才會感到由衷的快樂。
第二,敬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係統中,每一個所倡導的價值觀都涉及一個特定領域,規範和調節某種特定的社會關係。敬業所涉及的是公民個人與生產勞動、職業活動之間的價值關係。
培育職業精神是踐行敬業價值觀的前提。職業精神就是對待職業和工作的執著精神。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由多種要素構成,它們相互配合,形成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職業精神的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立業四個方麵。政治家的公共服務精神、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學者的堅守精神、教師的教書育人精神以及普通勞動者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專注精神,都是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沒有職業精神,什麼工作也不會做好,什麼事情都可能半途而廢。因此,培育和踐行敬業價值觀,首先要從培育和踐行職業精神做起。培育和踐行、職業精神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不難是因為做好很多工作並不需要投入多大的物力財力,也不需要太優越的客觀條件;難就難在它需要精神的貫注和執著,需要持之以恒、終始如一的堅守精神,有些時候甚至還需要一些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獨的意誌品質。而這後一點恰恰是很多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