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位居最高層次,起著龍頭地位,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價值追求。
第一,富強,即民富國強。富強之所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之一,正在於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公民利益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物質基礎。
實現國家富強,需要樹立富強中國觀。實現富強的主體是人民,實現富強的最終目的是增進人民幸福。倡導富強,實質上就是倡導民富國強。人民是實現國家富強的主體力量,也是國家富強的受益者。實現人民幸福是社會主義最高價值原則,增進人民福祉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幸福是多方麵的,不僅僅限於富裕,但一定程度的物質豐裕是國民幸福的基本前提。國家是人們生存於其中的最重要社會形式,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是互為條件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們通常說“國”與“家”不可分,就是基於這個道理。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國家的貧弱會給人民帶來困苦或災難,而國家的富強是為民造福的重要前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建設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任務。民富而國強,才是國家的真正富強。人民富足,是一國存在的終極意義;國家強盛,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民富”和“國強”,是相互成就、互為表裏的一對概念。
實現國家富強,需要正視富強中國論。近年來,隨著我國發展腳步加快和實力增強,西方社會關於我國發展前景的兩種論調也在滋長:一曰“中國威脅論”,二曰“中國崩潰論”。其實,詳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細考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現實狀況和發展願景,就會發現這兩種論調雖則異名、實為同出,皆源於對當代中國的錯判。拂去誤解、偏見等交織的霧障,澄清有意無意釀成的錯判,則“富強中國論”更為公允、更合事實。110多年前,站在兩個世紀的交接點上,一代維新領袖梁啟超寫下了汪洋恣肆、膾炙人口的雄文——《少年中國說》。他說,所謂“國”者,即“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製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一言以蔽之,即獨立自主、民主法治的現代民族國家——梁任公稱之為“完全成立之國”或“壯年國”。篳路藍縷,創業艱難。“少年中國”經過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接力探索的偉大實踐,我國綜合國力極大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代中國已經擺脫了“少年期”的稚嫩與單薄,變得日益強壯、成熟和自信,中華民族與偉大複興的距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貼近。“富強中國”已不僅是一種共同理想,而且成為“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實現國家富強,需要實現富強中國夢。人無夢則無望,國無夢則不強。曆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國家的富強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國夢必須把“國家富強”放在第一位。國家富強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心任務。中國隻有成為強國,才有實力和底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就需要把握世界主題,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構築世界一流的硬實力和軟實力。要提升國際政治地位,在參與全球事務中大有作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以全球視野擴大“中國創造”,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文化強國,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建設人才強國,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廣納天下英才。
第二,民主,即人民民主。民主就是在一定的階級範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製度。作為國家政治製度的民主政治,是具體的、曆史的、變化的,從來就沒有抽象的、超階級的、超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政治。
民主是具體的。所謂民主是具體的,就是說民主是一個特殊的、具體的客觀社會存在,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美式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英式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等,沒有離開具體民主而單獨存在的抽象的、普世的民主。民主,作為政治製度的民主政治,作為觀念形態的民主思想,作為從屬於民主政治製度的具體形式、程序和規則,都是一定曆史時代、一定特殊國情、一定具體條件的產物,它是曆史地形成的,有一個生成、完善的過程,是與某一具體國家、具體政黨、具體階級、具體人群相伴隨的。每一種具體的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民主形式、程序和規則,都具有其內在的、與其他民主相比較而共同具有的屬性。民主是有其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的,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離開具體民主而單獨存在的抽象的、超曆史、超時空、普世的民主,這就是民主的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個別與普遍的辯證關係問題,我們可以統稱之為民主特殊與民主一般。民主特殊,就是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個別的、具體的、曆史的民主,如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民主、西方資產階級的政黨民主等;民主一般,就是指寓於民主特殊之中的民主的共同屬性。民主一般隻是存在於民主特殊之中,是具體民主相比較而體現出來的共同的屬性,是具體民主的一般表現。從哲學認識論上來講,民主特殊與民主一般就是“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個別”與“普遍”的關係問題。所謂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民主規則,都存在於具體的國家、具體的階級、具體的政黨、具體的人群乃至具體的個人之中,離開具體的國家、具體的階級、具體的政黨、具體的人群、具體的個人的所謂民主一般是不單獨存在的。這就好比離開活生生的具體的個人的所謂靈魂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