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揭秘粽子進食禁忌(2 / 2)

另外,油膩類餡料的粽子同樣不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進食過多,會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髒負擔和缺血程度,這些病人不妨選擇用蓮心、白果、綠豆等與藥食同源的食物做成的保健養生粽子。

有的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餡料,如紅棗、豆沙,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節製,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

糖尿病人不妨偶爾吃一個南瓜餡製成的粽子,南瓜含有降糖因子,可作為糖尿病的輔助食療之品。

粽子不宜當早餐吃

端午節馬上到了,美味的粽子自然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是,醫生提醒腸胃不好的市民,粽子不是人人能吃,更不是人人能飽食。關於吃粽子的一些細節,你了解多少?

第一、不宜多吃。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雖然它富含維生素B,從藥理上說具有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的功效,但是卻不容易消化,多吃會加重腸胃負擔。慢性胃病、胃潰瘍患者以及老人、孩子這兩個腸胃虛弱的群體都要慎食粽子。

第二、不宜當早餐、夜宵吃。醫生提醒,早上起床後和晚上臨睡前,胃腸蠕動都較白天慢得多,糯米停留在胃裏的時間更長,會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病。所以把粽子當早餐或夜宵來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三、不能和啤酒共食。喉嚨怕熱胃怕涼,冷硬的東西難消化,再加上冰啤酒的話是“雪上加霜”,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胃出血。

第四、“三高”族少吃肉粽、蛋黃粽。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的“三高人群”,以及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應少吃帶肥肉的肉粽和蛋黃粽,也不要吃油煎的粽子。過於油膩以及脂肪、蛋白過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脹氣,使疾病急性發作。胃不好的人不要吃偏涼性的綠豆粽。

醫生支招巧防“粽子病”

1.食粽後——喝點助消茶,減輕腸胃負擔

陳皮二錢、麥芽二錢、佛手柑三錢、山楂三錢、烏梅一錢、甘草一錢半,這樣一帖的藥量,可以煮約一升的開水,當養生茶飲用。

2.食粽前後——服用保濟口服液防治腸道疾病吃粽子前後,都可以喝點保濟口服液。保濟口服液由鉤藤、菊花、厚樸、蒼術、廣藿香、神曲等十六位中藥組成,具有祛濕理氣、和中健脾、消食化滯、解表清熱之效,對肚子脹、肚子痛、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療效顯著,比較適合用來防治夏季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