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茨基本的價值觀在於回報他人,幫助他們成長並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其目標也是傳授一種助人的價值觀,即幫助他人並使他們的潛能最大化。
沒有終點的事業
每位校長對大學的未來都抱有很美好的願景,希望在任期內能有所作為,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決定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這就意味著即使再卓越的領導者,在卸任後也會有遺憾,秀茨也不例外。
秀茨剛剛退休,迪拉德大學就遇到更大的財政危機。學校領導者的戰略固然長遠,但誰也沒有預料到此次經濟危機如此嚴重,持續時間如此之久,那麼,過去再完美的決策和藍圖似乎也難以兌現。有人稱這是迪拉德大學麵臨的第二次卡特裏娜颶風。
客觀上,由於2008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美國所有的大學都受到了衝擊。首先,就美國政府而言,聯邦政府削減了教育經費,因為政府把更多的錢都花在戰爭軍費上了。一旦聯邦政府削減開支,州政府在教育、衛生、保障事業的經費也相應無條件作出削減。源自政府的資金大幅縮減,意味著迪拉德大學不再可能有來自政府的建設資源,政府也不允許你再投入了。況且,在美國所有的學校中,州政府會率先顧及公立學校,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從來沒想過給迪拉德經費支持,新奧爾良政府自身也很困難,因為他們僅僅從州政府獲得一小部分經費支援。其次,正常情況下,從捐助者那裏得到的錢也能維持學校的運轉,但是這些捐助者的支付情況是受經濟形勢影響的,尤其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帶來了微觀經濟形勢的蕭條,這讓捐獻者們也無力向學校投入更多資金。在此情況下,對於迪拉德大學的團隊來說,募集資金就變得很艱難。與此同時,大學也不能再提高學費,因為學生們也沒太多的錢交學費。
主觀上來說,幾乎每一個美國人都喜歡宏大,更大、更高往往意味著更好、更漂亮,多數美國大學校長也都想建更大、更好、更完善的運動場、實驗室和圖書館等,這就需要一個領導人能跟得上潮流,跟得上其他眾多校長們的步伐。但每個領導人也要考慮開源節流的問題。一座大樓的建設,不僅包括樓宇本身,還有維持大樓運行所消費的大量設施、家具等;另外,豪華的大樓是好,但要想讓它保持漂亮嶄新的麵貌,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維護它,像修桌子、修椅子、修燈諸如此類,這些都需要錢,而且不是小數目。同時,要聘用教授,要更多生源,這就會使許多領導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因為一旦陷入這樣循環投入的怪圈,其結果是,總有一天,就再也投入不起了,在美國,許多校長因為建這些大樓而臭名昭著。
秀茨在加州州立大學斯坦尼斯洛斯分校任職時募集過很多資金,在迪拉德大學也是如此,但結果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是經濟形勢不同。秀茨在加州州立大學斯坦尼斯洛斯分校時,加州的經濟正處在黃金增長階段,是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隨著經濟危機的來襲,州政府減少了在教育事業上的經費。加州的大學遇到這樣的挑戰,路易斯安那州的大學更是如此。
迪拉德大學非裔美國人占大多數,所以迪拉德的發展還麵臨著學生多元性的問題。也就是說,迪拉德不僅要麵向傳統非裔美國人社區,還要適應全球化的趨勢。秀茨想看到迪拉德大學更大程度的多元化,她決心采取措施,這樣就需要獎學金作支撐,用獎學金來吸引更多的人。但目前的形勢是,學校很難籌足夠多的獎學金。學生們希望用最少的花費接受最高質量的教育。因為很多大學都是收費學校,這就會導致市場競爭的加劇。這樣學生最終作出選擇時會說,學費這麼貴,我想要獎學金來支付我的學費。他們當然會選擇那些提供高獎學金的學校。
秀茨在迪拉德大學的校長生涯中,財政是其麵臨的真正的挑戰。校長還與董事會一樣肩負著受托人的責任。校長要對學校在財務方麵的誠信負責,這不單單是要負責確保收支平衡,而且還要負責證明每一筆支出都是恰當的、必需的,並且還是富有成本效益的。在預算緊縮的歲月,校長在強製性地要求控製成本或配置資源上可能扮演著關鍵角色。由校長及其高級行政團隊作出的很多行政決策都涉及棘手的財務方麵的問題,比如在什麼地方把預算削減下來以應付收入的不足,包括對學術或行政單元可能的叫停。在經濟狀況不理想的環境下,學校不得不作出物質的決定:學校裏的每個人的工資削減10%來做必需要做的事情。但最終,在她離開學校之前,她還是從那10%中向教職工歸還了5%。
內外部環境的嚴峻局麵也激勵了迪拉德大學的教職員工要設法把學校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可以說,美國很多大學也正麵臨這樣的問題,減少對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卻還要保持一樣的質量、品質,這就是一個挑戰。
經濟形勢的惡化是整個美國麵臨的挑戰,對於迪拉德大學來說也是如此,但是迪拉德人很樂觀,雖然擁有的資源減少,重建依舊,學校還是會充實起來。
作為傳統的黑人大學,迪拉德大學經常遇到財政上的困難,從來沒有充足的錢來做必須要做的事。盡管秀茨已經辭去迪拉德大學校長一職,但她繼續為這所大學工作。她相信困難總是有辦法解決的。一方麵,通過保留迪拉德大學在美國重要項目中的領導地位來確保穩定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麵,她繼續積極募集資金。2011年,秀茨從美國聯邦政府募集了2500萬美元,這個好消息在迪拉德大學24周年校慶時宣布令全校師生備受鼓舞。
相互扶持,榮耀家族
當秀茨手捧ACE頒發的獎杯,站在領獎台上時,她最想感謝的是自己的家人。當為颶風後的重建不得不頂住壓力力挽狂瀾時,當為迪拉德大學的財政危機迎難而上時,秀茨從內心深處感恩自己的家人。可以說,父母之愛,兄弟姊妹之愛,是秀茨力量和勇氣的源泉。
秀茨的8個兄弟姊妹都受過高等教育,其中,3位獲得博士學位,4位獲得碩士學位,還有一位是成功的房地產經營者。兄弟姊妹有的在基礎教育領域,有的在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領域,有幾位就職於美國一流高等學府,成為知名學者和教授。
當兄弟姊妹取得任何成績之時,父母都會親臨現場,給予孩子們鼓勵,他們從未缺席孩子們的任何一次畢業典禮。他們不僅驕傲地沉浸其中,還為孩子們的每一次自我超越歡欣雀躍。兄弟姊妹們也相互支持,無論誰獲得殊榮,每個人都會在那一時刻悉數到場祝賀。
弟弟赫爾曼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和工程師,雖然他成長過程中一直以姐姐秀茨為楷模,但他對當大學校長毫無興趣,還是選擇了自己想做的事情。2000年,赫爾曼被授予美國大學傑出教授獎,所有兄弟姊妹都被邀請參加,赫爾曼承諾為大家提供所有的食宿。但秀茨因為要參加學校重要的董事會,不能確定是否能來,隻是告訴弟弟,如果不能到席,就要替弟弟承擔所有食宿費用。
一般來說,學校開董事會,董事會成員是不允許缺席的。可是傑出教授的榮譽確實難得,秀茨當時也是進退兩難,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最終秀茨還是找到校董事長說自己因為弟弟的原因要請假,董事長問:“你弟弟怎麼了?”秀茨說:“他今年榮獲美國傑出教授獎,明天授予,我想我明天應該在那裏,而且我也想去。”校長二話沒說,催促秀茨說:“趕緊走!”於是,秀茨簡單收拾了行李直奔機場。
赫爾曼的妻子去機場迎接了秀茨,當秀茨走進赫爾曼房間時,赫爾曼像是收獲了意外的驚喜。赫爾曼知道秀茨會把支持兄弟姊妹當作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確實,秀茨為兄弟姊妹提供了很多支持和鼓勵。赫爾曼曾經邀請秀茨擔任自己負責的項目的特別演講者,秀茨的演講總能讓聆聽者深受鼓舞,有時候,他們會給赫爾曼提議:“我們需要支持,趕快讓你姐姐過來給我們做個演講吧!”
秀茨的身上,秀茨兄弟姊妹的身上,都有重視學識、重視合作、追求卓越的品質,這是他們對父母的優秀品質的傳承。媽媽一生投身教育,成績卓著,也曾獲得榮譽無數。秀茨永遠也不會忘記,當自己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媽媽就教育她追求卓越。每每想到這些,秀茨感恩於父母所做的一切。
秀茨曾坐在辦公室裏想,許多年來,兄弟姊妹們天各一方,遠離父母,不知不覺中,父母已垂垂老矣。此時,秀茨想的最多的是,能為父母做些什麼。秀茨深知,對於父母而言,傳承家族的信念是對父母最大的感恩。秀茨忽然想起了家族停滯多年的聖誕聚餐。
每個家庭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家庭聚會,比如迎娶、婚嫁或其他特別的儀式,這種儀式往往會成為一個家族增強凝聚力的媒介,對於秀茨家族而言,聖誕聚餐就成為家族成員團聚的重大慶典。秀茨家的家族聚會傳統始於1958年,由秀茨的祖父母查爾斯和貝蒂發起。最初,這個家族聚會並不是每年一次,1973年,貝蒂決定每年舉辦家族聚會,地點在不同的城市,從此這個聚會被沿襲下來。但在1979年聚會之後,貝蒂去世,家族聚會暫時中斷。秀茨和兄弟姊妹們商議,為了向父母表達兒女們的敬意,繼續舉行家族聚會。
自1981年起,每年聖誕節,秀茨家族就會團聚家鄉尤他。聚會時會邀請專業的鋼琴演奏者,秀茨經常扮演兩種角色,既是小提琴演奏者又是演講者。後來,將每年的聖誕節之後的12月27日作為家族的聖誕團聚日。因為母親艾伯塔的生日在12月份,一年一度的聖誕就成為母親生日慶典的延續。從1981至2006年,秀茨家族在迎接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之時,也迎來了家族的團聚日,年年如此,從未間斷。
聖誕團聚日會選擇在不同的地點慶祝,有時在邁阿密,有時在奧蘭多,有時在拉斯維加斯,大多在希爾頓酒店歡度通宵。秀茨家的兄弟姊妹們從各地回到父母身邊。孩子們會準備豐盛的晚餐,邀請樂隊,還有上百位客人,大家都盛裝出席。父母非常喜歡這樣的聚會,尤其母親特別開心。瑪維琳娜·秀茨也很開心,她會盡情地跳舞,享受家人歡聚的時光。
每逢聖誕節,格林縣的人力資源部門都會發起社區募捐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接待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向聖誕基金會捐款,為0到18歲的孩子們購買聖誕禮物,為老年人購買禮物,捐贈食物。這是慶祝聖誕節的一種特殊的方式,它為愛心人士提供了幫助他人的理想途徑,也讓格林縣的人們共享基督精神,在給予中獲得真正的喜樂。
母親艾伯塔每年都積極參與捐助活動。2003年聖誕節,她為貧窮的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和善款。她端坐在裝飾華美的聖誕樹旁,一臉的慈愛和安詳……這是96歲的母親最後一次慶祝生日。
2004年的聖誕家族聚會,母親缺席。一天,秀茨為逝去的母親寫了一份生日獻詞:
12月3日,她應該97歲了,然而她卻追隨著天堂的號角歸入主的懷抱。
上帝說:“做得不錯,Alverta,來吧!和天使一同起舞,接受我永恒的仁慈吧。”
她96年的生命中,充滿了無限的給予和付出,她因此也獲得了生命的安寧和愉悅。
令人痛苦的是,我們帶著悲痛和感傷低下了的頭。
她小聲地對我們說:“忠誠於上帝會帶給你光輝的明天。”
母親去世後,秀茨和兄弟姐妹們更加珍惜彼此的親情。2010年齊聚加州尤托歡慶聖誕,2011年在塔斯卡盧薩(Tuscaloosa)芭芭拉的家裏舉辦了家族聚會。家人們非常享受圍坐在桌旁的溫馨愜意。
平等在家庭中意味著什麼
如果說父母雙親之愛和姊妹之情讓秀茨更有歸屬感,那麼,秀茨的丈夫大衛則給予了她無比的幸福感。無論身處榮耀還是困苦,大衛永遠是秀茨的忠實守護者,隨時準備在秀茨需要時施以援手。大衛既是秀茨忠實的愛人,又是秀茨信心與力量的源泉。秀茨打心眼兒裏承認,如果沒有大衛的陪伴,就不會有光彩照人的自己;如果沒有大衛的傾心鼓勵,自己也不會走這麼遠,更無法應對身為大學校長所麵對的種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