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成功的時候會感到幸福,當自己能夠幫助別人取得成功的時候更會感到幸福。
——瑪維琳娜·秀茨
瑪維琳娜·秀茨成功的秘訣是自信。秀茨常說:“當你相信自己時,你就會給自己設立很高的目標。”
她的自信來源於哪裏?秀茨說,“假如我實現了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我就會設定更高的目標。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難。我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回饋母校
秀茨是佛羅裏達州立大學(FSU)第一位獲得管理谘詢專業博士學位的非裔美國黑人女性。在一個完全由白人、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秀茨克服了種種歧視和挑戰,成為一名出色的博士畢業生。可以說,秀茨的名字對於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具有特別的意義。
2001年秀茨獲得了佛羅裏達州傑出教育家獎。2003年佛羅裏達州立大學舉辦了一個“先鋒人”的活動,即向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的第一批成功的非裔美國學生致敬的活動。這些非裔美國人大都成為相關領域的領導者,秀茨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直以來,秀茨希望能為母校做點兒什麼。關鍵是,怎樣才能把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呢?
假如說在1969年,秀茨可能對學校谘詢和機構谘詢有一定的認識和想法,那麼現在的畢業生所受到的鍛煉就更加專業化。麵對市場更多元化的需求,大學的專業結構更加明晰,如今的FSU一共有15個學院,其中藝術與科學學院建院時間最長,包括26個係,有人文、外語、計算機、數學、生物、物理、地理等。秀茨讀博曾就讀的教育學院,現如今也有4個係,43個專業。其中,教育係是最大的係,所有專業都跟師資教育相關,最小的係是體育管理係,有兩個研究部是關於教育領導力的,教育心理學包括三個專業。
教育學院師生總數差不多3000多人,有85位全職老師,45位行政工作人員,學生總數45%為研究生,剩下的是本科生。教育學院培養的博士生數量位居全校第二,碩士畢業生數量為第一。在碩士之後,博士之前還提供一種專業學位教育,在教育學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學士學位相比,更注重實踐。教育谘詢管理專業發展越來越成熟,有更多的專業方向,什麼樣的專業對應什麼樣的工作,都具有明確的方向性,每個人都明白自己是從事哪種谘詢服務的,所以學生們有更多的事情可做。畢業生越來越多,學生構成更複雜些,如果說,在秀茨的年代,攻讀博士學位是因為自己特別想成為領導者,而如今則不同,學生們更關注是否能拿到學位,因為很多谘詢崗位也需要博士。
秀茨考慮再三後表示,她想集資支持教育學院教師們的工作,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工作和學生們的研究,那麼,有什麼方法能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呢?後來,集思廣益,教育學院建立了一個研究平台,每年夏天,教育學院會舉辦教師研討會,並以秀茨的名字命名。通過報告會的方式,教師和博士生們對他們所做的研究進行彙報,使教育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能及時交流學術觀點,展示研究成果。
秀茨對這個研討會很感興趣,不僅年年為它提供資金支持,而且每次都親臨現場。在5年時間裏,40多個人做過報告,總花費是35000美元。
秀茨大力支持的這一項目,極大地挖掘了教育學院師生們的學術潛力,為學院的學術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由於秀茨對母校的卓越貢獻,2011年,FSU準備提名秀茨為FSU基金會的成員,秀茨為能加入其中感到榮幸。因為FSU基金會通常隻有25位成員,為了保證公平,成員一般來自不同的學院,性別、年齡和民族也都不一樣,自該基金會成立之後,隻有兩位成員出自教育學院,秀茨即是其一。2012年秀茨得到了任命,當年9月份第一次參與了FSU基金會會議。
秀茨希望母校變得更好,希望能幫助母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秀茨說:“我對FSU很有感情,希望退休之後為她做些事情。”出於管理工作的需要,秀茨總是毫不猶豫地與美國社會各界名流交往,比如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前國務卿鮑威爾、著名演員比爾·科斯比等。
秀茨尊重別人,更尊重自己的事業,這或許是她總能有效地組織社會資源,讓自己的事業走得更遠的原因。
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結緣
作為一名女性和一個美國黑人,秀茨深知自己處在一種雙重的不利地位,但她努力克服種種局限。秀茨渴望成功,也希望幫助他人克服障礙,享受成功。“我的快樂源自觀察和幫助他人成長,我十分享受這種幫助他人的幸福感”。
秀茨一直熱衷於推動女性領導力的工作。1995年9月4—15日,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中國北京召開。會議主題為:以行動謀求平等、發展與和平;次主題為:健康、教育和就業。大會製定並通過《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指出了提高全球婦女地位的主要障礙,製定了今後的戰略目標和具體行動。
作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斯坦尼斯洛斯分校的女校長,秀茨應邀參加。在金秋的北京,時任北京廣播學院院長的劉繼南教授正醞釀中國女性領導力研究,兩位傑出大學女校長相逢。
相逢雖然短暫,但兩位校長達成諸多共識。她們認為,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女性意識到要維護她們在政治、經濟和教育方麵的平等權利。
共同的使命感讓兩位女校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自劉繼南校長開啟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之後,秀茨校長每次都親臨參加予以支持。當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來襲時,劉校長擔憂秀茨的安危,發動在美國一切可能的關係,尋找秀茨女士的下落,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讓秀茨難以忘懷。
卡特裏娜颶風後不久,2006年第三屆大學女校長論壇在北京召開,秀茨讓戴宏博士陪同自己參加會議。在迪拉德大學恢複重建的過程中,戴宏身先士卒,積極推動數學係的重建,這讓秀茨注意到了這位非常能幹的華裔教授。
行程中,戴宏周到安排、妥帖照顧,使秀茨與中國的朋友們進行了更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是秀茨第三次到北京參加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她在人民大會堂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她講了卡特裏娜颶風給迪拉德大學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她如何四處奔走籌款重建……人們凝神靜聽,對眼前這位看似弱小卻堅強勇敢的女性肅然起敬。
而當秀茨講到不到一年時間,新的教學樓已經落成,畢業生如期穿行在橡樹林間舉行畢業典禮時,會場裏瞬間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此時的劉校長內心更是百感交集,她敬重秀茨曆盡艱難所取得的成就,更理解秀茨作為一位女性校長為事業的全身心付出。
2011年11月,第五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在廈門舉行。秀茨說,她欣賞劉繼南的價值觀念,以及她的智慧、她的知識和她的所作所為。其實,令秀茨欣賞的人跟她自己有某些相似之處,共同點是追求自我成功的同時幫助他人獲得成功。秀茨認為,劉繼南在女性領導力方麵做的工作非常有成效,她理解劉校長把這個論壇帶到中國來的深遠意義。
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聽到女性的聲音。秀茨確信全球的女校長可以有所作為,讓女性在世界和平、經濟發展、人類平等和民主等方麵展現她們獨特的力量,綻放她們絢麗的光芒。
最珍視的榮譽
秀茨所從事的科研與著述主要分布在教育學、組織管理學、人類行為多元化等方麵,她還是諸多重要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她曾在全球做過上百場主題演講,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哥斯達黎加、俄國、立陶宛、中國、百慕大群島、約旦、埃塞俄比亞……並在多個國內外獎項中獲得殊榮。
秀茨一直活躍於教育領域,曾當選美國大學人才協會的主席,最近被任命為四年期的美國政府關係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她正在撰寫有關大學及社區建設的著作。秀茨還是諸多組織的委員,包括美國州立大學聯盟(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美國公立和贈地大學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Public and Land-grant Universities)、美國學院人事協會(the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和國立谘詢中心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seling Center)。
秀茨獲得過很多國內外獎項,其中大部分是有關人類權益、學術、出版和教育等方麵的。在這些獎項中,秀茨最為珍視的一項榮譽,是2010年美國教育委員會(ACE)頒發的“導師獎”。
美國教育委員會是美國最大的高等教育專業組織。1965年ACE夥伴計劃建立,旨在通過為大學高級行政部門遴選和儲備人才,來完善美國高等教育製度,促進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導師獎”每年頒發,由大學校長們親自投票選舉產生。
2010年3月7日,在美國亞利桑納州首府鳳凰城中心的喜來登酒店,美國教育委員會舉行了第92次年會。本屆“導師獎”的獲得者是:迪拉德大學校長瑪維琳娜·秀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名譽校長史蒂芬·喬爾·特拉亨伯格。
特拉亨伯格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第15任校長,現為名譽主席,公共服務學教授。特拉亨伯格先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紐約)文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此外,他還擁有16個榮譽博士學位。他的高等教育事業始於波士頓大學,後來出任哈特福德大學校長。他撰寫了大量著作,比如《美國高校的招聘藝術》(The Art of Hiring in America's Colleges & Universities)、《從聲音中思考》(Thinking Out Loud)、《高等教育的反響》(Reflections on Higher Education)、《說出他的想法》(Speaking His Mind)和《大學裏的牛人》(Big Man on Campus)。
在秀茨心目中,特拉亨伯格是自己的偶像。讓秀茨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經過4000多位大學校長的投票選舉,竟和自己的偶像一起獲此殊榮。
秀茨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指導別人成為成功者、佼佼者,她認為,沒有什麼比促進他人的成功更令自己滿足的了。
當問及秀茨為什麼獲得的眾多獎項中,最鍾愛ACE的“導師獎”時,她說,“什麼是‘導師’?導師就是能把人培養成為他們理想境界的人”。
一席話,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迪拉德大學對外交流辦公室的主任史密斯博士曾說,秀茨校長跟學生的關係很好,經常會有學生找秀茨,向她彙報自己在做什麼。秀茨的職業生涯中,長期居於校長的職位,但實際上,她不僅僅是一名校長,她還會騰出時間來與學生們溝通並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
史密斯記得,有一天,秀茨給她打電話說,有一位新入學的女生情緒很糟糕,因為她一直在祖母身邊長大,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家,很不適應,需要找人聊聊天兒。隨後,史密斯找到了這位女生,不僅安撫了她,還答應會定期地去看望。後來,這位女生經常找史密斯,她們成了好朋友。就連史密斯也不知道秀茨是和這位女生談過還是和她的祖母談過,史密斯所知道的是,秀茨博士率先發現了這個女孩的心理問題,並打電話告訴自己要想辦法去幫助這個女孩。
當然,秀茨對師生的關切,不僅僅體現在細微之處,她還積極組織很多項目為他人提供成功的平台。秀茨作為一位導師率先在美國組織了一項全國性訓練計劃,該計劃更大程度上是麵向那些想成為校長的有色人種,因為他們雖然想成為校長,但自身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克服。該項計劃在華盛頓實施,每年一個多星期。秀茨自願把個人的及全國的大學校長朋友們的經驗傳授給來這裏交流的優秀人才。後來,項目結束前,全國範圍內總共培養出了50位大學校長。秀茨覺得,能如此這般地影響到別人,可以說再沒有比這更令人開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