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情深燕爾(1 / 2)

馬克思離開《萊茵報》去了荷蘭。為了遠離故鄉,他走訪母親方麵的親戚,疏導自己同母親的關係,並同姨父萊昂·菲力浦談到父親的遺產問題。

可是回到母親身邊時,關係仍然十分緊張。母親不理解他的政治見解,也不同意他對職業的選擇,並以馬克思違背了父親生前要他當一名律師的意願等為緣由,仍然鐵麵一張。母親拒絕給馬克思生活上的接濟,享受父親的遺產也仍然沒有希望。

他徘徊在威斯特華倫住宅——這棟曾“收藏過他的瑰寶”的房子周圍,“心上人”同她的母親為擺脫很有權勢的同父異母哥哥的歧視,早已離開了這裏。

馬克思在特裏爾小居後,無言地告別了生養他的本應是充滿慈愛和留下幸福回憶的那塊眷戀的土地。

5月,馬克思去了萊茵河畔的一座小城——克羅茨納赫有名的礦泉浴場,燕妮和她的母親一塊住在這裏。

這位黑胡子青年,烏黑的波浪鬈發蓄得差不多披肩,裏穿坎肩,外披長翻領風衣,離開了《萊茵報》卻依然還是那一位主編的翩然風度。

他想起了燕妮,想起了自己的政治鬥爭一時連燕妮也不完全理解,何況母親那樣極僵化的頭腦。

進入《萊茵報》後,馬克思逐漸卷入了政治鬥爭的旋渦,燕妮關切地注視著馬克思的生活和鬥爭,她也擔心馬克思卷進政治鬥爭難免遇到危險。她給馬克思寫信說:親愛的,如今你甚至都卷進政治裏去了,這是最危險的。小卡爾,你時刻要考慮到:你家裏有一個愛人,她正期待著你,惦念著你,她與你休戚相關。親愛的,我的心上人,我是多麼想見到你。

唉,親愛的,多少個不眠之夜,我想念著你和你的愛,我是多麼經常地為你祈禱,為你祝福,祈求福祉降臨你頭上,然後,做著回憶過去和未來的幸福的夢,這又是多麼甜蜜。

“我回來了!我親愛的!”馬克思在元月份就決定要盡快結婚,並要帶燕妮離開德國僑居國外。馬克思的到來,未婚妻和未來的嶽母都已經知道了。

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婚姻。父親是政府的顧問官,兄長斐迪南·馮·威斯特華倫成了名利十足的普魯士內政大臣,貴族出身、年華似錦的燕妮,又被公認為特裏爾最美麗的姑娘、“舞會的皇後”,到處使人們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但燕妮卻蔑視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7年前就把自己許配給一個普通市民階級的子弟,眼下,這位沒有固定職業而四處流蕩的博士,又毅然放棄了普魯士請他做官的機會,可想而知,眼下完全不能預卜她(他)們共同生活後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