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卡爾已經意識到,個人和社會是可以一致起來的,而且必須一致起來。他說,人們隻有為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善。他還說,古羅馬的奧古斯都是應當受到尊敬的,因此同奧古斯都以前的時代相比較,奧古斯都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進步,包括文化的繁榮。因此,曆史將永遠懷念這樣的人。
中學畢業在即,全班同學幾乎都在談論選擇未來職業的問題。有的想當官,有的要經商,有的願做醫生,有的甘心獻身宗教,有的則以投筆從戎為理想。卡爾卻坦率地表達了自己選擇職業的看法:不論什麼職業,任何時候也不能使其思想脫離具體行動,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能使其具體行動缺乏理智和思想。
卡爾把對職業選擇的看法,一直當成自己生活的基本準則,並準備把自己獻給崇高的事業。他說:“曆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而使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的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
17歲的卡爾在題為《青年選擇職業的考慮》的畢業論文中是這樣用他瀟灑而又濃重的筆墨結尾的:“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服務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任何沉重負擔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得到的將不是可憐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億萬人,我們的事業雖然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發揮作用,當我們離開人世之後,高尚的人們將在我們的骨灰上灑下熱淚。”
年輕的卡爾在中學時期就留下了如此鏗鏘的言辭,表現出他的思想才華和崇高誌向。這誌向雖然還不是具體的,但卻是真摯的、淳樸的聲音;雖然還不能說明人類生活的發展和變化,但卻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追求和思索;雖然還沒有高深的哲理,但卻擺脫了個人天地而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正如他在一首詩歌中所說的:假如有這麼一股洶湧澎湃的波濤,向前奔,不絕滔滔,奔向那險灘隘道。
向著我和我的渴望猛撲過來,想把我摧跨、壓倒,後退——這事兒我才不幹,這字眼——我連看都不看。
為了達到目的,我願和風浪搏鬥,甚至烈火的威風,也會被我製伏。
即使和我一起戰鬥的人,一個個全都犧牲:即使他們全都意誌消沉,對付任何力量我還是能夠勝任!
1835年9月,17歲的卡爾在這種為爭取自由而鬥爭的潮水中畢業了。他獲得了校長、師生、家長都滿意的優秀學習成績。校長維登巴赫給卡爾的評語是:“思維豐富,文學結構嚴謹,然而有追求與眾不同的形象用語的傾向。”學校考試委員會在他的“中學畢業證書”的鑒定上最後寫道:“本委員會衷心希望卡爾將由於得天獨厚而獲得應有的美好前程。”
按照當時的傳統習俗,中學畢業的時候學生都要向校長和各位老師告別。副校長摩爾斯又是卡爾的希臘文和拉丁文任課老師,畢業時,卡爾拿到畢業證後,唯獨不去與他告別。全校不去與他告別的隻有兩個學生,摩爾斯對卡爾這位希臘文和拉丁文功底十分出色的學生不去同他告別,深感婉惜、悵然……
一個成績優秀,愛憎分明,性格正像他那剛健的黝黑肌膚的中學生,帶著他的高中畢業證書,興致高昂地奔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