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不必太執著(2 / 2)

在這個過程中,瓶子有貴賤、新舊的變化了嗎?

沒有。變化的隻是這個人自己的感覺,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妄念。

所有痛苦的源頭,都是對外在“相“的執著。當我們對一個東西非常執著的時候,就會受製於它。它的任何變化,都會牽動我們的喜怒哀樂;一旦我們對它失去執著以後,它就會變得與我們毫不相幹,不再能支配我們的心境,更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痛苦。比如愛情,當你對一個人非常執著、非常在乎、感情如膠似漆的時候,那個人的一顰一笑,都會牽動你的心。稍有不遂,便會生不如死。可當有一天兩人分手、形同陌路、根本沒有感情的時候,無論他/她的什麼事,都不會對你產生影響,更不會讓你痛不欲生。如果死抱著強烈的執著不放,就一定會產生極大的傷害與痛苦。這個傷害與痛苦,將遠遠超過它當初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佛陀所說的不執著於相,在我看來,用“解放”這個詞來形容,也許是最貼切的。

從哪兒解放出來呢?

從我們所執著的“相”,以及所執著的觀念中解放出來。

《金剛經》講空,講非相,無非是讓人看清存在的真相,從而達臻自由的境界。比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是對的,然後執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別人,攻擊別人,不肯舍棄自己狹隘的觀念。夫妻之間何以會吵架?因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屬何以會爭執?因為看法不同。由於強烈的執著,彼此之間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爭執——這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本。所以,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我們應該寬恕與包容,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然後理智和冷靜地思考,尋找一個讓雙方都盡量滿意的結果。那麼,我們的煩惱必然會大為減少,心魔也就無從產生了。

佛陀在《金剛經》裏所啟示的生活,是超越了手段、也超越了目的的生活。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願望,比如你想買一套房子,比如你想參加《中國好聲音》成為一個歌星,比如你想讀博士成為一個著名學者,等等。佛陀並沒有要求你拋棄這些目標,你可以有這些目標,但是,佛陀所啟示的是,這些目標,隻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束縛。在達到目標之前,你要努力。然而,你的努力,不是一種煎熬,而是一種活著,一種生命的展開。在那個所謂的目標,比如買下那套房子之前,你也應該在每個當下,享受生命的喜樂。

佛陀所要告訴我們的是:真正的目標隻有一個——當下的自在。

在每一個當下享受生命,這才是完整的人生、本色的人生、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