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不必太執著(1 / 2)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花生裝在一個玻璃瓶裏,放到猴子的麵前。猴子立即盯著花生,抓住瓶子亂搖,急切地想把花生拿出來。如果猴子的眼睛隻看著花生,就永遠無法拿出來。如果它的視線離開花生,從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瓶子,也許它會發現瓶口在哪裏,從而找到拿出花生的方法。但是,猴子的眼睛就是牢牢地盯著花生,一直在那裏跳來跳去,抓耳撓腮。

猴子眼睛隻盯住花生的形象,恰恰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寫照。我們活著,往往就是為了眼前的花生在奔波、勞碌。花生本身沒有什麼不好,它是一種美味,帶給我們美食的愉悅。然而,許多人的問題,或者更嚴重地說,是疾病,在於他們讓花生淩駕於自己之上,成為生活的主體,乃至唯一的目標,自己的生命在花生麵前,反而萎縮了。

人間百態,各種各樣的事物包圍著我們,引起我們各種各樣的欲望,支配著我們的行為。讀誦《金剛經》,經常會看見“四相”的說法,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用現代的觀念,可以簡單地分為兩種:有形的相與無形的相,前者是物質層麵的,後者是精神層麵的。這兩個層麵,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我們就在人生的種種“相”中喜、怒、哀、樂。

《金剛經》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所賴以生活的“相”是虛妄的,必須從層層疊疊的“相”構築的牢房裏解放出來,回到你真正的自己。

亞曆山大時代,希臘有個特立獨行的哲學家,名叫第歐根尼,他決心像一條狗一樣地生活下去,當時的人稱他為“犬儒”。他認為,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須滿足外,其他的任何東西,包括社會生活和文化,都是無足輕重的。世人以為財富、地位是重要的,但第歐根尼卻認為,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人,隻是財富、地位的奴隸而已。據說他住在一個桶裏,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當時,顯赫的亞曆山大大帝聽說他的事兒後,覺得不可思議,便想親自去探個究竟。亞曆山大來到第歐根尼的桶麵前,見這位哲人沒有什麼反應,有些不快。但是,亞曆山大還是保持了風度,善意地問他:“尊敬的哲學家先生,我們的國土上怎麼能夠讓智慧的學者忍饑挨餓呢?說吧,無論您有什麼要求,我都會盡量滿足。”

第歐根尼輕輕地抬抬眼皮,懶洋洋地回答說:“勞駕你讓開一點點,別擋住我的陽光。”

在大批隨從的驚愕和竊笑中,亞曆山大轉過身,平靜地對身邊人說:“假如我不是亞曆山大,我一定做第歐根尼。”

“犬儒”第歐根尼對亞曆山大大帝的淡漠、對陽光的渴求,最可貴的,還有亞曆山大大帝的平靜話語,都是佛祖所說的“非相”。

“相”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我愛我的身體,我愛我的服裝,我愛我的居住環境,我愛我的地位,我愛我的事業,我愛我的妻子兒女,這些都是“相”。我們的心,時時牽掛這些外在的“相”,患得患失,內心就會出現不安、煩躁、焦慮等心理現象。

有一次,我在一個鑒寶類節目看到,有個人在古玩市場上買了一個青花瓷瓶,價錢還算公道,做工精細。回家以後,他一會兒擦擦,一會兒端在手裏看看,喜歡得不得了。有位朋友來了,他把青花瓷瓶拿出來展示,結果被朋友澆了一盆冷水:“你受騙了,這個瓷瓶是假的!”等朋友走後,這人再把瓶子端在手裏看,覺得原先精細的做工,現在感覺粗陋無比,原先的公道價錢,也變成了低賤不值。他愈想愈氣,便拿起瓶子就摔了。這時,又有一個朋友來敲門,他是個收藏家。收藏家撿起了地上的碎片一看,不禁驚呼一聲:“這可是寶貝啊!”然後把這個瓶子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這時,那個買瓶子的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