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色·戒”中間那一點(1 / 2)

我先來做一個假設:假設一個比範冰冰還美的美女,穿得很性感站在眾人麵前,大家都會怎麼想?

如果是一個淫蕩的男人,會覺得她很美妙,想象著她香豔的身體,意淫不已。

如果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女人,會嫉妒她,覺得她很討厭。盡管並不了解這個美女,這普通女人,也會在心裏想當然地認為這美女很淫亂,並一定會紅顏薄命!

如果是一個和尚,會看到美女的各種缺點,透過不淨觀覺悟。

如果是一個(男同性戀者),則會無動於衷,好像隻是在看一根電線杆或一個花盆。

美女就是那個美女,但在不同的人心裏,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如果佛陀看到這個美女,會怎麼樣呢?

我想了很久,希望能得出一個比較準確的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佛陀不會回避這個美女。一個比範冰冰還美的美女走過佛陀的麵前,對佛陀來說,實在不是一件什麼特別的事情,很平常。一個美女,隻是一個美女,沒有什麼特別的,就像每天都會見到太陽和藍天一樣。這世上有無數的女人和男人,有無數的樹木,有無數的花草,有無數的星星,佛陀都看到了,所以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當然,佛陀也會覺知到她的美,甚至能夠體會她的美給世人帶來的愉悅。但佛陀更會悲憫地覺知到,她的美在無常之中。比如衰老、比如疾病、比如意外死亡,都可能徹底摧毀她的美。佛陀也知道,她的軀體,不過是血肉之軀,和所有的人都一樣。所以,佛陀一定不會沉溺於美女的美,更不會因此而心生煩惱。

張愛玲有個中篇小說叫《色戒》,影響非常大,還被導演李安拍成電影《色·戒》,在國際上引起轟動。

《色·戒》這個名字,最妙就在中間那一點,因為色與戒,就在一念之間!

因為色,戒就分外地凸顯出來。

色要不要戒呢?

要的。即使是中國古代的豔情小說,也在大量的色情描寫後,警示耽於女色的危害。

張愛玲是女人,從女性的角度,她觸及到一個有趣的話題——性與情,色與戒。女大學生王佳芝(湯唯飾)的命運是無可選擇的,為了能夠暗殺漢奸易先生(梁朝偉飾),她不惜犧牲自己,以色相來作誘餌,拋出去原本是無情的利鉤,卻在鉤住對方的同時,不由自主地自己也上了鉤。情和欲,痛和愛,生和死,就這般死死糾纏、較量,而到了最後的一刹那,所有天真的革命理想,單純的信仰,都比不上對方看向自己的眼神——亂世裏,這也是王佳芝唯一能感受到的深情。就是這一念柔情,既成全了她,也最終毀滅了她,她和同伴無一例外地被拋向了死亡的深淵,被自己所救的易先生下令槍斃,在色與戒的矛盾糾結間,一步步走上了愛的不歸路。

老實說,作為女人,我不喜歡張愛玲的這篇小說。張愛玲總是強調女人在愛情麵前的軟弱,這會潛移默化引導許多愛她精靈文字的女孩沉溺於愛情,不能站在愛情之外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