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許多卷上岸來的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用不了多久就會幹死。一個小男孩,拚命地從水窪裏撈起一條條小魚,然後扔回大海。大人對小男孩說:

“孩子,這水窪裏麵有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寓言展現的是,小男孩純真、執著、向善的人性之美。這種美,剔除了種種功利主義、現實主義的修飾,所以令人感動。而大人之所以“不在乎”,就是摻雜了後天諸多的雜念:救不過來,每天都有,我無法改變……

是的,每一條魚,都有自己的生命與世界,所以,在人生的點滴處,請多留一分心:你隨手摘掉一朵野花,看似無關緊要,但毀壞的很可能是蜂、蝶的一座天堂。

我覺得,我們不能把佛教當作普通的宗教,更不能把佛教當作迷信來看待,佛教是一種文化,一種讓我們善待地球上一花一木、尊重地球上一花一木的文化。

在佛法的世界裏,世間萬物都是擁有生命的。所謂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一花一草皆為生命,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一個人如何對待生命以外的東西,直接關係到他如何對待生命本身。要學會去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

一朵野花,雖然渺小,但對於蜂、蝶來說,卻是一個天堂。

隻有懂得見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開自己的世界。佛深知,再美麗的風景,隻有用心體悟,才能領略到其中的美。再高妙的佛法,也要經過親身踐行之後才能得道。

佛祖經常傳教世人:心若無物,一花也是一世界;心若太滿,萬物空如。

參透這些,一貧如洗的你,即便握住一粒沙子,也能擁有整個世界。

無論自己能力大小,隻要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切,都能獲得自在與幸福。如果你是一條小河,就努力流入大海吧;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盡情地展示你的綠色吧;如果你是一片浮雲,就隨風飄蕩去看世間美景吧。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盞燈,都有一分小小的溫暖,可以喚醒人間的歡樂、神聖和美好,化解愁苦與悲涼。

一沙一世界。這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一個世界,一個需要頓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