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管好我們的心談何容易?
不能悟道,連蘇東坡這樣聰慧又有佛心的才子,也會偶爾有癡迷:
東坡在瓜洲任職時,和金山寺隻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法師,經常談佛論道。一日,東坡自覺修持有得,作詩一首,派遣書僮過江,送給佛印法師一閱,詩雲: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八風”,是指人們在生活上所遇到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種境況,能影響人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不是對佛法有相當的造詣,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好詩,所以東坡才急著向佛印顯擺。
佛印法師從書僮手中接過看了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就叫書僮帶回去了。
這邊東坡以為佛印一定會讚賞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開佛印的回信,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兩個大字:
放屁!
東坡不禁無名火起,立馬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快到金山寺時,佛印法師早已笑眯眯地站在江邊等候東坡了。
東坡一見佛印,就氣呼呼地說:“法師!我們是至交道友,我的詩、我的修行,你不讚賞也就罷了,怎可罵人呢?”
佛印若無其事地說:“罵你什麼呀?”
蘇東坡把詩上批的“放屁”兩字拿給法師看。
佛印哈哈大笑說:“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了呢?”
蘇東坡慚愧不已。
修行,不是嘴上說的,做到才是功夫。
人生短暫,與浩瀚的曆史長河相比,世間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祿,皆為短暫的一瞬。背著包袱走一生會很辛苦,懂得放下才會快樂。而更該看開的是:我們不過是人世間的一個匆匆過客。當我們怪罪外界環境給我們帶來苦惱和不安的時候,要返歸自心,檢點自己的善念惡念有幾分,就知道自己的心是什麼心了。
讀《金剛經》,悟佛心,不是每個字都要求甚解,依文解義不是了悟《金剛經》的妙法。
怎樣讀這部佛經?
釋迦牟尼老師在《金剛經》中,告訴我們四個字:
受、持、讀、誦。
受,就是接受;持,就是在心底堅持,持之以恒;讀,就是自己閱讀這本經典,如果可能,也教別人讀;誦,就是從頭到尾要讀誦出聲,聲音或大或小,最好是清晨,念完了把經卷一合,看看自己的心態有什麼變化。
如果有一天,在誦讀後,你能把《金剛經》所有的文字都忘掉,那你就是真正了悟這部佛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