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土豆開啟“品牌”新生活(1 / 2)

土豆開啟“品牌”新生活

品牌

下午4點半,穿過兩側名為“奧斯卡”“勞倫斯”“普利策”等的會議室通道,一個頭戴鴨舌帽、身著時尚衛衣、拎著塗鴉滑板的員工快步進入辦公大廳,他身後是巨大的企業標識——臉頰上有朵小花的可愛圓臉,它的名字叫“土豆”。

“‘土豆’,25歲上下,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他/她的服飾不見得最時尚,但卻最舒適。他/她有時可能會出言不遜、不知天高地厚,但他/她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考。”土豆總裁楊偉東對“土豆”進行著擬人化描述。

今年以來楊偉東總是在各種場合強調,“請叫我們‘土豆’,去掉網”。這個上任剛一年的土豆總裁需要籌謀的事情還很多——視頻網站、APP、土豆映像節、土豆衍生品、土豆聯合出品、土豆藝人經濟……核心都是圍繞品牌“土豆”進行。

為何去“網”化?楊偉東解釋,去“網”也是去PC思維,土豆的資產不僅僅是視頻網站,還有APP、土豆映像節等。確切地說,一直強調“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的“土豆”是有價值觀、有魅力的一個品牌。另外,目前視頻網站產業發展主要是兩個方向——專注於視頻或者打造文化娛樂品牌。土豆傾向於後者,“致力於基於內容的所有衍生的文化,就像迪斯尼”。而要完成這個目標,“精品內容”與“內容主導的營銷”一個都不能少。

打造精品

兩年前優酷土豆合並時,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曾說過“優酷更優酷,土豆更土豆”,“左右手出拳,可以瞄準不同方向”。在此戰略指導下“哥倆”並肩作戰,優酷“大而全”走“寬廣”路線,“文藝氣質”的土豆則 “有恃無恐”向“縱深化、品牌化、娛樂化”發展。

前不久,由土豆和MINI中國共同策劃拍攝、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進藏》在亞洲陽光紀錄片大會上展映,成為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並被推送到法國陽光紀錄片大會中參與評獎。

《進藏》由《舌尖上的中國》執行導演程工帶隊與土豆團隊共同製作。記錄了10個人、8台MINI,7萬公裏,從川藏線、青藏線、新藏線、滇藏線、喜馬拉雅5條線路出發進藏的故事,呈現真實藏區的自然、民俗與宗教,揭秘了紮根這片神秘土地的人以及他們不為人知的生活方式——將肉身奉獻給鷹鷲的天葬儀式、鄉道邊禁語30年的閉關僧人、堅守藏王墓的喇嘛、一路“磕長頭”到拉薩的朝聖者……“有文戲、有車戲、有空鏡,有航拍”。其中川藏線攝製組為拍攝僧人“7天用細沙修築又在一瞬毀掉的密宗壇城製作”,工作人員每天早上5點起床跟進了整一周;為了呈現藏區瑰麗的星空,攝製組熬了一夜進行拍攝,每兩分鍾擦試鏡頭一次,用到片子裏的素材卻不到2秒。

最終,在近乎嚴苛的精益求精下,攝製團隊將40T容量的拍攝素材濃縮成了一部90分鍾“誠意出品”的紀錄片。

看過這部紀錄片後,一位獲得過兩屆艾美獎的導演主動向土豆伸出橄欖枝尋求合作。這部在網絡上創造了1200萬次整體播放量,並收獲時光網、豆瓣網8分評價的新媒體紀錄片,近期還將登陸衛視與廣大觀眾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