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法步驟
原種的生產是由母種移入瓶內或袋內培養基中經培養長滿菌絲後稱為原種,也叫二級種。由原種移入到瓶內或袋內培養料中長滿菌絲後稱為是栽培種,又稱三級種,原種及栽培種的生產程序是相同的,即選配方、稱量、拌料(堆置0.5~1h或發酵3~5d)、裝袋或裝瓶、滅菌、接種、適宜條件培養。
(1)備料
原材料配方參考選用前麵教材提供的。
(2)拌料
分小組各取一種配方,按常規稱量,進行培養料的預處理,拌料時注意均勻、水分適宜(含水量60%~63%)。不發酵拌料後堆置0.5~1h讓水分滲透均勻或發酵堆置3~5d,期間翻堆2~3次使發酵均勻。
(3)裝袋或裝瓶
將拌好的培養料裝入菌袋(規格為直徑17~20cm×35cm聚丙烯塑料袋或瓶內)。將菌袋的一端用繩紮成活捆,然後開始裝袋或裝瓶,注意邊裝料邊壓實,鬆緊程度要一致。要求裝料的袋壁或瓶壁是一個平麵,將袋裝滿袋口剩餘6~7cm長的菌袋用繩紮好,如果裝瓶裝到瓶間,用粗2cm的尖木棒在料中央打穴後,用滅菌膜蓋瓶口,用繩紮好進行滅菌。
(4)滅菌
將料袋或瓶裝入高壓鍋或土蒸灶裏進行滅菌。裝鍋時分層排列,滅菌袋或瓶不能互相擠壓,留有一定的空隙,擺滿一層後,以上擺放的方法同第一層。裝好鍋後,點火升溫或用電升溫。高壓滅菌標準為0.1~0.15MPa的壓力,溫度上升到121℃滅菌1.5~2h;常壓滅菌標準為100℃條件下維持8~10h,再悶一夜第二天早晨出鍋。
(5)接種
滅菌後,待料溫降至30℃左右時,可移入已消過毒的接種箱或接種室進行接種(消毒滅菌方法同母種)。接種時在無菌條件下將菌種表麵的老菌皮去掉,然後快速解袋或解瓶接種,接種完畢移入培養室進行培養。
(6)發菌培養
將接種後的菌袋移入發菌室的菌架上進行培養。室溫應保持在23~25℃(除草菇、靈芝、金針菇外),空氣相對濕度為65%~70%為宜。要注意避光、通風良好,翻堆檢雜。一般經25~30d菌絲可長滿菌袋或瓶。培養好的原種和栽培種若菌絲健壯,細膩潔白,菌絲緊貼袋壁和瓶壁及菌柱不缺水,生命力強,有蘑菇香味,無雜菌即可使用。
4)實驗總結
①試述原種和栽培種製作的異同點。
②試述原種和栽培種的製作的關鍵環節。
情境實驗6秸稈發酵料袋栽平菇
1)目的要求
了解平菇的生物學特性,學習平菇栽培的生產程序,掌握其關鍵技術。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皮、玉米芯、木屑、麥麩皮或米糠、蔗糖、石膏粉、過磷酸鈣、石灰粉等。
(2)菌種
平菇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菌袋)、捆紮繩、接種工具、消毒殺菌劑等。
3)操作內容與步驟
(1)備料
培養料配方如下:
①純棉子殼培養基:棉子殼85%、麩皮12%、白糖1%、石膏粉1%、石灰粉1%,水為幹料的110%。
②棉子殼混合料培養基:棉子殼77%、玉米芯20%、白糖1%、石膏1%、石灰粉1%,水為幹料的110%。
③棉子殼綜合料培養基:棉子皮40%、木屑37%、玉米芯20%、蔗糖1%、石膏粉1%、石灰粉1%,水為幹料的110%。
注意:配方③用的最多,也可以不用木屑,玉米芯57%。
(2)拌料與發酵
首先選用無黴味、新鮮、幹燥的棉子殼,加石膏粉(每100kg料加1kg)混合,加水(每100kg料加100~110kg),然後充分拌勻,使料中水分含量在65%~70%,可用手緊捏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為宜。也可在水中加消毒劑石灰粉,按水質量的1%添加,石灰可使培養料pH值偏高,有利於抑製雜菌生長,經平菇生長過程產酸以後,正好為平菇生長所需的pH值。建堆發酵,料堆上紮通氣孔,發酵5~7d,期間翻堆2~3次使料發酵均勻,最後一次翻堆加入高錳酸鉀、多菌靈(按水或料質量的2‰)。不發酵的生料栽培可以在拌料時水中先加入多菌靈或高錳酸鉀,都可以使料中雜菌不易生長繁殖。
(3)接種(播種)
①發酵好的料攤開降溫後,裝袋與接種同時進行。常用的方法是袋內先鋪一薄層菌種,再裝一層浸拌好的培養料,用手按實;鋪一薄層菌種後,再裝料,再鋪一薄層菌種,共2層料3層菌種,然後把袋口紮好培養發菌。
②發酵料畦床栽培。將料鋪入菇房床架上或地中,采用穴播方式,穴距為16cm。分兩層,料中間一層,表麵一層。表麵宜多播一些菌種。菌種塊以棗大小為宜。菌種塊略露斜麵,然後用木板壓平壓實。一瓶(袋)菌種可播0.3m3床麵。播種完後,立即緊貼床麵覆蓋塑料薄膜,或貼料麵覆蓋一牛皮紙(或廢報紙)和塑料薄膜。
③生料塑料袋栽培。按上述配方選料加水拌料後,不再發酵立即裝袋接種,不宜隔夜,否則料將變酸或汙染雜菌。該法適合純棉籽殼配方,加秸稈或玉米芯最好是發酵處理後再栽培。
(4)發菌與培養
溫度控製在20~22℃,空氣相對濕度為60%,供氧、避光條件下培養30d左右,待菌絲長滿、小菌蕾出現時解開袋口進行出菇,置於室內或大棚內,排垛成6~8層高的菌牆兩端出菇。
(5)出菇管理
菌絲發好後,除控製溫度、濕度和供氧外,還在於晝夜溫差10℃左右的刺激和光照刺激,重點抓好桑葚期、珊瑚期管理。陽畦種平菇,由於不易保持相對濕度,桑葚期容易出現枯萎,這時應輕噴霧狀水,增加空氣濕度,不可大量噴水。幼蕾期的生長發育主要還是菌絲細胞的分裂繁殖,對水分需要很少,這一階段應控製直接噴水於料麵。珊瑚期需要低溫,如果氣溫突然升高,易造成萎縮和死菇現象,這時要多給料周圍和地麵噴冷水,加強通風換氣,噴水要少而勤。後期菇體生長代謝旺盛,要加強通風換氣和溫度、濕度的調節。
4)實驗總結
①平菇發酵料栽培有何意義?其關鍵技術是什麼?
②記錄你的產量,計算出菇3~4潮的總產量和利潤。
情境實驗7袋料香菇栽培
1)目的要求
了解香菇的生物學特性,學習香菇熟料長袋栽培的生產程序,掌握其關鍵技術。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皮、玉米芯、木屑、麥麩皮或米糠、蔗糖、石膏粉、過磷酸鈣、石灰粉等。
(2)菌種
香菇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菌袋)、捆紮繩、接種箱式超淨工作台、接種工具、常壓滅菌鍋、高壓滅菌鍋、消毒殺菌劑等。
3)操作內容及步驟
(1)備料
培養料配方如下:
①木屑78%、麥麩皮20%、蔗糖1%、石膏粉1%。
②棉子皮40%、木屑38%、麥麩皮18%、玉米粉2%、蔗糖1%、石膏粉1%。
(2)拌料與裝袋
實訓小組各取一配方,按比例將培養料拌勻,含水量在50%~55%。菌袋選用(15~17)cm×(50~55)cm規格的聚丙烯塑料袋。裝袋時要求壓實,同時要防止料袋漏洞,穿孔等,以防雜菌汙染。捆紮袋口時將袋口反折紮第二道。
(3)滅菌與接種
為避免培養料變酸,裝袋後要及時進行滅菌。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時,高壓滅菌鍋加熱排冷氣後,通常采用的壓力為0.11~0.15MPa。溫度為121℃,滅菌1.5~2.5h。如果采用常壓滅菌,溫度要盡快升至100℃並維持10~12h,再悶一夜(8~12h)才能徹底滅菌。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準備接種。接種時要嚴格滅菌操作。在菌袋表麵打洞接種。
(4)發菌與培養
溫度控製在25℃,空氣相對濕度為60%,需氧、避光培養。
(5)出菇管理
菌絲長滿後,調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使之轉色,進行脫袋或割袋、排場或排架出菇。後期調控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進行催花管理,可以使之多出花菇。
4)實驗總結
①香菇熟料長袋栽培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②普通香菇與花菇有什麼不同?你會識別嗎?
情境實驗8袋料金針菇栽培
1)目的要求
了解金針菇的生物學特性,學習金針菇熟料栽培的生產程序,掌握其關鍵技術。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殼、玉米芯、木屑、麥麩皮或米糠、石膏粉、白糖、過磷酸鈣、石灰粉等。
(2)菌種
金針菇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菌袋)、廣口瓶、捆紮繩、接種箱式超淨工作台、接種工具、常壓滅菌鍋、高壓滅菌鍋、消毒殺菌劑等。
3)操作內容及步驟
(1)備料稱量
選用培養料配方:棉子殼76%、麥麩皮18%、石膏粉1%、白糖1%、過磷酸鈣2%、石灰粉2%。
(2)拌料與裝袋裝瓶
控製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以用手抓料時,手指縫有水滲出但不滴下為宜,悶30min後再裝袋,裝袋鬆緊適度,兩頭留5~6cm(以便出菇),然後紮緊。
(3)滅菌與接種
高壓蒸汽滅菌時,加熱排冷氣後壓力為0.11~0.15MPa,溫度為121℃,維持1.5~2h,常壓蒸汽滅菌時溫度為100℃,維持8~12h,再悶4h,無菌操作接種,將環境用具嚴格消毒,待料溫降至30℃以下後進行接種。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紫外線燈消毒;化學方法,如藥液噴灑、擦洗,點燃熏蒸氣霧消毒。
(4)培養管理
①發菌期管理。將接種後的料袋移入培養室,置於適宜溫度(22~25℃)下,黑暗培養,不需澆水,培養30~40d,菌絲長滿袋。
②出菇管理。菌絲長滿後移入出菇房,給予適宜的溫度、濕度、通風及光照。
(5)出菇管理
①催蕾。將長滿菌絲的瓶子移到出菇房,去掉瓶口上的棉塞,進行搔菌。所謂搔菌,就是用鑷子等工具將老菌種扒掉,去掉白色菌膜,並刮平、按平培養料表麵,使其平整。也有不搔菌的,但搔菌後效果更好。然後用報紙覆蓋瓶口,每天在報紙上噴水2~3次。催蕾期溫度控製在12~13℃,濕度為85%~90%,每天通風3~4次,每次15min左右。
②抑製。現蕾後2~3d,菌柄伸長到3~5mm、菌蓋呈米粒大時,應抑製生長快的,促使生長慢的菇體生長,使菇體整齊一致。在5~7d內,減少噴水或停水,濕度控製在75%,溫度控製在5℃左右。
③瓶栽套筒。為了防止金針菇下垂散亂,減少氧氣供應,防止強光加深顏色,抑製菌蓋生長,促進菌柄伸長,常采用套筒措施。可用牛皮紙、塑料薄膜、蠟紙做成高10~15cm的筒,呈喇叭形。當金針菇伸出瓶口2~3cm時套筒。若套筒過早,隻有瓶中間的菇生長且不容易形成菌蓋;若套筒過遲,子實體矮小,沒有商品價值。為使空氣能從簡下部進入,常在筒下部打數個小圓孔。套筒後每天在紙筒上噴少量水,保持濕度90%左右,早晚通風15~20min,溫度保持在6~8℃。
(6)采收
菇體在菌蓋六七分開傘時采收,不宜太遲,以免菌柄基部呈褐色,絨毛增加而影響外觀和質量。一般金針菇可采收2~3批,但產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批,其中第一批產量占總產量的60%左右。從出菇到收獲完畢需40~60d。
4)實驗總結
①金針菇袋料栽培的生產步驟及關鍵技術是什麼?
②金針菇袋料栽培和平菇栽培在管理上有什麼不同?什麼叫熟料栽培?
情境實驗9袋料黑木耳栽培
1)目的要求
了解黑木耳的生物學特性,掌握黑木耳袋料栽培的關鍵技術。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殼、木屑、玉米芯、麩皮或米糠、玉米粉、石膏粉、過磷酸鈣、石灰等。
(2)菌種
黑木耳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捆紮繩、滅菌筐、水桶、磅秤、鐵鍬、拌料機、接種箱、接種工具、高壓滅菌鍋或常壓滅菌鍋、消毒殺菌劑等。
3)操作內容及步驟
(1)培養料配製
培養料配方參考袋料香菇中提供的選用。配方中木屑以硬質闊葉樹種為好,木屑應提前過篩,除去木塊、枝條;玉米芯要提前預濕,再與主料、輔料拌勻,邊加水邊攪拌,使含水量為65%~70%。
(2)經過滅菌、接種之後的栽培袋置於25℃左右培養室中培養,30d左右菌絲即可長到底。
(3)出耳管理
①劃口吊袋出耳。菌絲發滿菌袋1~2周後將菌袋移入菇房或大棚,菌袋周圍按“梅花點狀”劃V形口或紮孔,吊掛菌袋,保持室溫20~25℃,白天用散射光刺激,並將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調到85%~95%,一般經過15d左右即可形成原基。繼續調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讓耳片展開即可采收。
②室外地栽出耳管理。出耳場所要認真消毒滅菌,近水源且不積水,整理成畦床狀,同樣將菌袋按“梅花點狀”劃V形口或紮孔,再直立排放菌袋或倒扣於畦床上,間隔3~8cm。
前期覆蓋保溫保濕催耳,待菌絲扭結形成原基並已出現小耳芽時,掀開覆蓋物,加強通風和光照。溫度應控製在13~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切勿將水噴到耳芽體上,否則高溫高濕耳體會變軟“流耳”。
(4)采收
一般在現耳15d左右可采收,在耳基部收縮耳片伸展、孢子尚未彈射時采收。頭潮耳采收15d左右,又可出第二潮耳。產品主要幹製。
4)實驗總結
①試述黑木耳熟料袋栽培技術流程。
②怎樣進行黑木耳的後期管理?
③室外地栽出耳管理應主要注意哪些事項?
情境實訓模塊情境實訓1麥粒菌種製作
1)目的要求
掌握麥粒種的製作方法,學會用同樣的方法製作玉米、稻穀、高粱等原料的菌種。
2)原理
麥粒種是用麥粒培養基培養而成的菌種。麥粒種適合於各種食用菌作原種。
3)實驗器材
生長旺盛的母種、已滅菌的麥粒培養基、75%酒精棉球、酒精燈、接種鏟、接種箱、培養箱或培養室。
4)麥粒培養基的配方
麥粒96%、玉米粉或麩皮2%、石膏2%。
5)實驗步驟
①按配方稱量。
②浸泡。使之吸足水分至顆粒飽滿。
③煮製。煮透至“顆粒內無白心”。
④拌料。將其撈出瀝去多餘水分至表麵無水跡。
⑤裝瓶或裝袋。
⑥滅菌。高壓滅菌或常壓滅菌選其一種。要滅菌徹底。
⑦接種在無菌操作下進行。接種時將已滅菌的麥粒種培養基(瓶裝或袋裝)連同接種工具一起移入接種箱(室),進行消毒再接種。
⑧培養。接種完成後,即應打開接種箱,取出菌種瓶貼上標簽,注明菌種名稱,接種時間,移入培養箱(室),避光適溫條件下培養,一般20~30d菌絲即可長滿瓶,平菇22℃,香菇25℃,靈芝28℃。
6)實訓思考題
麥粒種製作應注意的事項是什麼?
情境實訓2孢子形態觀察
1)目的要求
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單位,產生於菌褶或菌管的次生菌絲頂端細胞。可分為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兩大類,通常所說的孢子大多指有性孢子。不同種類的真菌其孢子大小、性狀、顏色及外表飾紋都有較大差異,此為分類的重要特征和依據,也是孢子雜交的材料。
孢子印是指菇菌孢子散落而沉積的菌褶或菌管的著生模式,孢子印及其顏色是傘菌分類依據之一。各種真菌的孢子在形態、大小、顏色等各方麵都有很大差異,是真菌鑒定中的主要特征之一。通過實訓,識別各種食用菌孢子並了解其特征是孢子雜交育種的基礎。
2)實訓準備
新鮮蘑菇、平菇、香菇或靈芝,深色紙、白紙或玻璃板、培養皿或玻璃杯、玻璃鍾罩、解剖刀或解剖剪,放大鏡、顯微鏡等。
3)方法步驟
①選取一較大的新鮮蘑菇和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將從菌柄上取下來。(解剖刀很鋒利,操作時要小心!)
②把菌褶那麵朝下平放在深色紙、白紙或玻璃板上,扣上玻璃鍾罩或大型培養皿或玻璃杯做成孢子收集器,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風吹散、落塵埃或雜菌孢子等。
③第二天,拿開玻璃鍾罩(或玻璃杯)和菌蓋,可以看到在深色紙、白紙或玻璃板上留下與排列一致的放射狀狀的孢子印。
④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來的孢子組成的。做成孢子塗片,用顯微鏡放大觀察孢子的大小、形態和顏色。同時區別香菇、平菇、靈芝及雙孢蘑菇的孢子。
4)實訓報告
①通過製作孢子印,可以看到孢子長在什麼地方?數量有多少?
②什麼時候用深色紙或白紙收集孢子?新鮮蘑菇和香菇孢子顏色相同嗎?
情境實訓3茶薪菇栽培
1)目的要求
了解茶薪菇的生物學特性,掌握茶薪菇熟料栽培的關鍵技術。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殼、玉米芯、木屑、麥麩、豆餅或茶子餅肥、蔗糖、石膏粉、白糖等。
(2)菌種
茶薪菇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捆紮繩或套圈、接種箱式超淨工作台、接種鏟子、常壓滅菌鍋、高壓滅菌鍋、消毒殺菌藥品或紫外線燈等。
3)操作內容及步驟
(1)培養料的配方
①棉子殼79%、麥麩15%、豆餅3%、蔗糖1%、石膏粉1%、白糖1%。
②棉子殼35%、雜木屑30%、玉米芯30%、豆餅或茶子餅肥2%、石膏2%、白糖1%。
③雜木屑50%、玉米芯45%、玉米粉或麩皮2%、石膏2%、白糖1%。
(2)操作技術
①備料。按配方稱量。
②拌料。加水,控製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以用手抓料時,手指縫有水滲出但不滴下為宜,悶30min使水分均勻。
③裝袋。裝袋兩頭或單頭留出4~6cm,鬆緊適度,再兩頭或單頭紮緊即可。
④滅菌。如采取高壓蒸汽滅菌,加熱排冷氣後壓力為0.11~0.15MPa,溫度為121℃,維持1.5~2h;如采取常壓蒸汽滅菌,溫度為100℃,維持8~12h,再悶4h,保證滅菌徹底。
⑤接種。無菌操作,將環境用具嚴格消毒,待料溫降至30℃以下後進行接種。
⑥發菌期管理。將接種後的料袋移入培養室,在適宜溫度20~26℃下培養,培養室黑暗較好,不需澆水,培養30~40d,菌絲長滿袋。
⑦出菇管理。菌絲長滿後移入出菇房或大棚內,排垛或排上架,解口出菇,給予適宜的溫度、濕度、通風以及光照刺激。
⑧采收及加工。待茶薪菇生長至菌柄長達6~12cm,菌蓋呈半球形即可采收,然後進行保鮮或幹製銷售。
4)實訓總結
①茶薪菇代料栽培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②茶薪菇工廠化栽培怎樣才能獲得高產?
情境實訓4白靈菇袋料及工廠化栽培
1)目的要求
認知白靈菇的生物學特性,學習白靈菇熟料栽培的管理技術。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殼、木屑、玉米芯、麩皮或米糠、玉米粉、石膏粉、過磷酸鈣、石灰等。
(2)菌種
白靈菇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捆紮繩、滅菌筐、水桶、磅秤、鐵鍬、拌料機、接種箱、接種工具、高壓滅菌鍋或常壓滅菌鍋、消毒殺菌劑等。
3)操作內容及步驟
(1)培養料配製
培養料配方選用參照教材中提供的。
(2)裝袋與滅菌、冷卻與接種、發菌管理同袋料黑木耳的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