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菇管理
①後熟管理。一般情況下,經過25~35d菌絲可長滿菌袋。此時菌絲還未達到生理成熟,不能開袋出菇,采取降溫降濕(溫度8~18℃,濕度70%~75%),措施繼續培養30~40d,當菌棒表麵出現一層厚菌皮時,開袋出菇。
②搔菌。菌棒達到後熟階段進行搔菌,使出菇較為集中,搔菌挖出的菌塊不宜過大或過小,露出新鮮菌絲體即可。
③催蕾。搔菌過後,菌棒兩端有白色菌毛出現時進行冷熱刺激。給予6~12℃低溫刺激,白天用散射光刺激,並將棚內濕度調到75%~80%,一般經過10d左右出現塊狀、齒輪狀的原基。高於20℃時,很難分化成子實體。
④育菇管理。當原基長至蠶豆粒大小時,要及時疏蕾,留大去小,留壯去弱。一般每袋保留1~2個菌蕾。當子實體長至乒乓球大時,將菇房空氣相對濕度調至85%~95%,並給予散射光,光照時間為12~14h/d,並將溫度提高到13~18℃,常通風換氣及噴水保濕。
工廠化出菇管理,在投資安裝控溫、空濕、控製光照和通風供氧的工廠化出菇房,其溫度、濕度、光照、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按一定技術參數來調控,更有利於白靈菇的生長。
(4)采收
白靈菇從發生到采收需要10~15d的時間。當白靈菇菌蓋邊緣將變上繞時即可采收,每隻白靈菇50~300g,菌蓋直徑為8~15cm,菌蓋厚度為6~10cm,菌柄直徑小於2cm,采摘時最適宜。采收前一是停止噴水,早晚進行采收。
4)實訓總結
①如何完成白靈菇的後熟培養?
②工廠化栽培的關鍵技術措施有哪些?
情境實訓5病蟲害觀察及防治
1)目的要求
①通過模擬實訓,識別食用菌病蟲的形體特征及為害狀態。
②了解食用菌病蟲害對食用菌生長的影響和為害。
③掌握食用菌病蟲害物理及化學防治方法。
2)實訓準備
主要食用菌病害、蟲害標本、病原菌的培養物、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接種鉤、挑針、吸水紙、擦鏡紙、香柏油、無菌水滴瓶、染色劑、酒精燈、火柴等。
3)方法步驟
(1)食用菌子實體主要病害的識別
①細菌性病害。蘑菇細菌性褐斑病、平菇細菌性軟腐病、金針菇鏽斑病等子實體的為害特征(病狀及病症的觀察)。
②真菌性病害。平菇木黴病、蘑菇褐斑病、蘑菇或草菇褐腐病、蘑菇軟腐病、銀耳白粉病等子實體的為害特征(病狀及病症的觀察)。
③病毒性病害。蘑菇、香菇、平菇病毒病的病狀觀察。
④生理性病害。畸形子實體、死菇(子實體變黃、萎縮)、蘑菇硬開傘、二氧化硫中毒平菇等子實體病害特征觀察。
(2)食用菌主要蟲害的識別
①昆蟲類。菇蚊、癭蚊、蚤蠅、跳蟲等的幼蟲、蛹、成蟲形態特征的觀察。
②蟎類。蒲蟎、粉蟎形態特征的觀察。
③線蟲類。用顯微鏡觀察線蟲的形態特征。
(3)防治措施模擬
①物理防治措施。紫外線燈、黃色粘蟲板、害蟲誘殺燈、粘鼠紙板、酒精燈等。通過操作了解它們殺菌殺蟲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②化學防治措施。75%酒精液、袋裝氣霧熏蒸消毒劑、甲醛稀釋液、高錳酸鉀粉劑及1‰高錳酸鉀液、來蘇爾、家用滅害靈、樟腦丸、家用洗潔淨等。通過操作了解它們殺菌滅蟲的性能,學會配製一定濃度的消毒液和試劑,掌握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實訓報告
①比較食用菌細菌病害及真菌病害病狀的區別。
②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措施有何意義?
情境實訓6靈芝仿野生高產栽培
1)目的要求
了解靈芝的生物學特性,學習靈芝熟料栽培的生產程序,掌握其關鍵技術。
2)實訓器材
(1)材料
棉子皮、短樹枝、木屑、麥麩皮或米糠、蔗糖、石膏粉、石灰粉等。
(2)菌種
靈芝栽培種。
(3)用具
聚丙烯塑料袋(菌袋)、捆紮繩、接種箱式超淨工作台、接種工具、常壓滅菌鍋、高壓滅菌鍋、消毒殺菌劑等。
3)實訓內容
(1)備料
培養料配方:
①棉子殼80%、木屑10%、麥麩皮5%、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1%。
②短段木(或枝條)80%、木屑10%、麥麩皮5%、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1%。
(2)拌料與裝袋
加水拌勻,控製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以用手握料時,手指縫有水滲出但不滴下為宜。不發酵悶2~4h或發酵5~7d,翻堆2~3次再用。如用樹枝短段木要截成10~15cm長的,先用白糖水浸泡後撈出瀝水再裝袋,並且兩端裝木屑培養料,裝袋鬆緊適度,不留空角,套環棉塞封口或紮繩封口。
(3)滅菌與接種
高壓蒸汽滅菌時,加熱排冷氣後壓力為0.11~0.15MPa,溫度為121℃,維持1.5~2h;常壓蒸汽滅菌時溫度為100℃,維持8~12h,再悶4h。無菌操作,將環境用具嚴格消毒,待料溫降至30℃以下後進行接種。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方法,如紫外線燈消毒;化學方法,如藥液噴灑、擦洗,點燃熏蒸氣霧消毒。
(4)培養管理
①發菌期管理。將接種後的料袋移入培養室,在適宜溫度22~28℃下黑暗培養,不需澆水,培養30~40d,菌絲長滿袋。
②出靈芝管理。將菌絲長滿後的菌袋移入出菇房或大棚,解口供氧或脫袋覆土出靈芝,給予適宜的溫度、濕度、通風以及光照,調節環境條件,精心管理。
4)實訓思考題
①靈芝栽培的關鍵步驟是什麼?怎樣才能高產?
②覆土出靈芝有什麼意義?
③靈芝孢子什麼時間收集?
仿真模擬模塊仿真模擬實訓1食用菌液體菌種製作技術
1)目的要求
掌握食用菌液體菌種的操作方法,學會二級及三級栽培種培養料的滅菌和接種技術。
2)原理
食用菌液體菌種製作是在發酵罐中,采用液體培養基通入無菌空氣並加以攪拌,增加培養基中溶氧含量,提供食用菌菌體呼吸代謝所需要的氧氣,並控製適宜的外界條件,獲得大量的菌絲體或代謝產物。
3)特點及用途
(1)液體菌種的特點
①原料來源廣泛。原料主要是一些農副產品,如土豆、大豆粉、麩皮、玉米粉等。
②菌絲體生長快速。菌絲體在適宜溫度下,代謝旺盛,生長快速。
③生產周期短。食用菌深層發酵一般僅需2~7d就可獲得大量的菌絲體,而固體培養則需30~60d。
④工廠化生產,無季節性。食用菌深層發酵是在發酵罐內、控製最佳條件來培養菌體的,不受季節性限製。
(2)液體菌種製作的用途
①生產液體菌種。食用菌經深層發酵2~7d的幼嫩菌絲體,可用來作為食用菌栽培用的原種和栽培種,具有生長壯、萌發快、萌發點多的特點,分別稱為二級種子液或三級種子液。
②製備藥物或提取生化製品。許多食用菌種類,其深層發酵培養的菌絲體可作為提取藥物成分或生化製品的材料。
4)液體菌種製作的主要設備及流程
①試管斜麵母種→三角瓶複壯原種→一級種子罐液體菌種→二級種子罐液體菌種。
②搖床。食用菌為需氧菌,液體菌種培養需要增加氧氣的供應,因此,不斷振蕩有利於菌絲體的快速生長。搖床是液體菌種生產常用的設備。
③種子罐和發酵罐。一級種子罐通常為50~100L,二級種子罐為500~1000L。
④調控及記錄的參數。菌齡、接種量、溫度、通氣量、攪拌速度、酸堿度、汙染雜菌抽查、罐壓、泡沫控製、發酵終止點。
5)液體菌種製作的主要步驟
液體種子製備的目的是大量繁殖足夠數量的、健壯的、高純度的菌絲體。
(1)斜麵菌種製備
製備方法(培養基配方和操作步驟)同試管斜麵母種的製備,在此不再多講了。
(2)搖瓶種子製備
主要操作步驟:稱量→煮製→分裝→滅菌→無菌檢驗→接種→振蕩培養管理。
6)作業
液體菌種製作的主要參數(見習液體菌種廠參考)有哪些?
仿真模擬實訓2多孢雜交育種
1)目的要求
食用菌子實體生長健壯,八成熟時,可散發大量有性孢子,這些孢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配合,形成雙核菌絲體,從而製取母種。多孢分離技術是有性生殖繁殖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選育出優良菌種,有時還可使退化的菌種複壯。
通過實訓,學習食用菌(以平菇為例)多孢分離雜交育種技術。
2)實訓準備
新鮮子實體、無菌孢子收集器、孢子萌發培養基相關原料、無菌水、消毒劑、顯微鏡、超淨工作台或無菌室。
3)方法步驟
(1)製備培養基
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氫鉀3g,硫酸鎂1.5g,維生素B1微量,瓊脂18g,水1000ml,按常規方法製試管斜麵或三角瓶地麵0.5cm厚的瓊脂板。
(2)選擇種菇
選取生長健壯,八分熟,無病蟲害的鮮菇一朵待用。
(3)收集有性孢子
在無菌條件下,拔出斜麵試管口或瓶口的棉塞,在菌褶前端的2/5處剪取約1.5~2cm2的菌褶,用鑷子挑取一片菌褶,貼附在已滅菌的斜麵培養基正上方,迅速塞好棉塞,於24~26℃條件下恒溫培養6~24h後取出。
(4)孢子萌發培養及菌絲體純化
在酒精燈火焰附近去掉棉塞,用消毒小鉤鉤出管內的小片菇種,將棉塞連同試管口在火焰上灼燒後,迅速塞上棉塞,於24~26℃恒溫培養1周,待孢子萌發,並長成成片菌絲後,切取生長迅速、無雜菌汙染的菌絲團轉管純化,待菌絲長滿管後便可擴大繁殖備用。
雙核菌絲的鑒別方法:
①核染色直接觀察雙核鑒定。
②依據雙核菌絲的鎖狀聯合痕跡。
③出菇試驗。
④PCR鑒定。
4)實訓總結
①多孢雜交育種操作應注意什麼?
②多孢分離製作母種與組織分離製母種各有什麼優缺點?
仿真模擬實訓3靈芝造型盆景的研製
1)目的
掌握靈芝盆景製作技術,學會開發靈芝的觀賞價值。
2)原理及意義
靈芝是一種珍貴的藥用真菌。近來又通過人工控製栽培條件和藝術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出供觀賞的靈芝盆景。靈芝盆景造型獨特,形態各異,高雅大方,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供觀賞的靈芝盆景栩栩如生,古樸典雅,除了商品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3)材料
靈芝體(幹或鮮體)、盆景素材等。
4)製作工藝流程
靈芝盆景製作工藝:配花盆→配假“石”山飾品→題詩命名→幹燥上漆→入盆固定→盆景保存。
①花盆的要求。靈芝盆景製作——配盆:方形盆、長方形盆或橢圓形盆。以陶瓷盆為佳。
②靈芝盆景造型栽培。在靈芝生長過程中,控製一定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供應的條件下,使之形成一定的造型,千姿百態,美觀典雅。
③幹燥上漆。幹燥後適當進行打磨、修飾和清理幹淨,然後薄薄塗上一層清漆,晾幹後再塗刷一次,以增強光澤和起到防黴、防蛀的效果。活體靈芝盆景不用幹燥上漆。
④入盆固定。盆內填充沙泥和泡沫塑料,將白石子與乳膠或玻璃膠拌和放入盆的上部,然後裝入造型靈芝,幹燥後即固定於盆內。
⑤配假“石”山、亭閣、古人等和諧美觀,相映成趣。為反映出綜合藝術美和體現和諧自然美,還可設置亭閣、小橋、花木、草皮等配件,以豐富其形式和內容,體現傳統盆景的風格。
⑥盆景保存。為防止灰塵或蟲害入侵,還可以用粘製玻璃罩或透明軟塑料罩罩在盆景外麵。靈芝的子實層和菌管易被蟲害侵入產卵、蛀蝕,平時宜擺放在通風幹燥、潔淨處。
5)實訓總結
①發揮你的創作能力,設計一個靈芝盆景。
②通過盆景怎樣開發靈芝的文化底蘊?
仿真模擬實訓4靈芝保健飲料的研製
1)目的要求
了解靈芝的保健功能,掌握靈芝保健飲料的研製方法及調配的工藝技術。
2)實驗原理
靈芝是珍貴的中藥材,具有藥用保健功能,用靈芝加工研製成飲料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
3)實驗器材
靈芝幹體、甘草、茯苓、陳皮、白糖、蜂蜜、檸檬酸等。
60目粉碎機、水浴鍋、天平、燒杯、紗布、溫度計、玻璃棒等。
4)主要工藝流程
(1)配方
靈芝粉5~8g、蜂蜜或白糖10g、山楂汁、草莓汁,茯苓3g、陳皮3g、大棗10g、檸檬酸0.1%,水1000ml,靈芝母種。
①靈芝幹體保健飲料工藝流程茯苓、陳皮、大棗↓第一次濾渣檸檬酸、蜂蜜或白糖靈芝幹體→第一次80℃熱浴浸提3h過濾取濾汁→↓↓第二次80℃熱浴浸提3h過濾取濾汁→混合兩次濾汁→→調配→裝瓶→殺菌→冷卻包裝成品合並兩次浸提液後,如果製作飲料可作1∶(50~100)倍稀釋後再調配。
②靈芝菌絲體保健飲料工藝流程山楂汁、草莓汁↓靈芝菌種→發酵液→無菌空氣→過濾空氣→菌絲體原料→殺菌→調配等→裝瓶→殺菌→冷卻包裝成品(2)風味調料
加甜味劑——蜂蜜,白糖;加酸味劑——山梨酸,檸檬酸;加其他調味劑——食用香精,薄荷精。可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調配成不同風味的飲料。
(3)分裝消毒滅菌
軟包裝,罐裝。巴氏消毒80℃熱浴1h或紫外線分裝管殺菌。
熱飲、冷飲或貯藏(熱飲或置於冰箱5℃冷飲),冷飲風味更佳。
(4)感官檢查
飲料呈淡褐色,無沉澱物,無懸浮物;苦中微甜,清香可口;病原菌不得檢出,不得有異味。
5)實訓總結
①靈芝保健飲料的研製應注意是什麼?
②靈芝有哪些重要價值?其菌絲體飲料和幹體飲料的風味有什麼不同?
仿真模擬實訓5蛹蟲草高產栽培
1)目的要求
認知蛹蟲草的生物學特征,學習蛹蟲草熟料瓶栽的生產程序及關鍵技術。
2)實訓器材
(1)菌種
蛹蟲草栽培液體菌種,由本實驗室保存。
(2)碳、氮源和試劑
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雜交米、玉米和小麥;氮源有蛋白腖、酵母粉和蠶蛹粉;礦質元素有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鎂;維生素B1。
(3)實驗器材
罐頭瓶、高壓滅菌鍋、電熱爐、聚丙烯膜、電子天平、托盤天平、超淨工作台和接種工具。
3)實訓操作
(1)蛹蟲草人工栽培培養基配方
①雜交米35g、蠶蛹粉1g、營養液45ml。營養液組分為葡萄糖10g、蛋白腖5g、磷酸二氫鉀1g,硫酸鎂0.5g,維生素B125mg、水1000ml,pH值自然。
②雜交米89%、玉米(碎粒)10%、酵母粉0.5%、蛋白腖0.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05%、蠶蛹粉、蔗糖、維生素B1適量。
③小麥93.6%、蔗糖5%、磷酸二氫鉀0.5%、硫酸鎂0.1%、酵母粉0.5%、蛋白腖0.3%。
配料裝瓶:用罐頭瓶、塑料瓶(耐高溫高壓)作為栽培容器,每瓶裝主料30~40g,料水比1∶(1.2~1.5)。擦幹淨後封口。
(2)滅菌、接種
配製好的培養基應及時徹底滅菌,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時為40~60min,常壓蒸汽滅菌時為8~10h。滅菌後的培養基要求上下濕度一致,米粒間有空隙,不能黏稠成糊狀。
滅菌結束後取出冷卻,移入接種室,在超淨工作台中進行接種,在接種過程中要求嚴格無菌。每瓶接種液體菌種10ml。
(3)菌絲培養
把栽培料放到培養室避光培養7d,溫度為15~18℃;然後提高溫度到20~23℃培養20d;當菌絲長滿培養基就可以見光培養了。這個階段的空氣的濕度為60%,適當通風。
(4)轉色
當蟲草的菌絲長滿培養基表麵時,這個時候就可以見光了。光照時間為18h,光照強度為500~1000lx,這個階段的溫度為20℃,空氣濕度為60%,適當通風。需要7d的時間才能完成轉色。此時,菌絲由白色逐漸轉成橘黃色,表明菌絲的營養生長已經完成,可以誘導原基了。
(5)子實體培養
當蟲草培養基表麵和四周有橘黃色色素出現,開始分泌黃色水珠,並伴有大小不一的圓丘狀橘黃色隆起物時,子座開始形成。這時要加大通風量,可以在封口膜刺小孔,但不可揭掉封口膜,培養室要每天通風換氣2次,加大室內的空氣濕度,當蟲草長出3cm時,空氣濕度為85%~90%,光照時間為16h,強度為500~1000lx,溫度為20~22℃。
(6)采收加工
蟲草從出草到成熟需要15~20d,當蟲草長到5~8cm,蟲草頭部出現龜裂狀花紋,表麵可見有黃色粉末狀物時,就可以采收了。采收時,用無菌彎頭手術鑷將子實體從培養基上輕輕摘下即可。
子座采收後,應及時將根部整理幹淨,陰幹或低溫下烘幹。然後用適量的黃酒噴霧使其回軟,整理平直後紮成小捆,並包裝出售。
4)思考題
①如何進行蛹蟲草液體菌種的製作?接種有何要求?
②蛹蟲草子座生長期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怎樣獲得高產?
③蛹蟲草與冬蟲夏草有何異同點?
仿真模擬實訓6杏鮑菇工廠化栽培
1)目的要求
掌握杏鮑菇的栽培及管理方法,學會杏鮑菇工廠化栽培重要指標的調控方法。
2)材料及用具
(1)材料
棉子殼、木屑或玉米芯、麩皮或玉米粉、白糖、石膏、石灰等。
(2)菌種
杏鮑菇栽培種。
(3)器具
接種針、菌種瓶、菌種袋、天平、高壓滅菌鍋、超淨工作台、大塑料盆等。
3)操作內容及步驟
(1)備料
栽培料的配方:棉子殼80%、木屑或玉米芯10%、麩皮或玉米粉5%、石膏2%、石灰2%、白糖1%。
(2)拌料、裝袋
控製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不發酵時,悶2~4h;發酵時需5~7d,翻堆2~3次。裝袋鬆緊適宜,套環棉塞封口或紮繩封口。
(3)滅菌
高壓蒸汽滅菌時,排冷氣後,壓力升至0.1~0.15MPa維持2~3h;常壓蒸汽滅菌時,100℃維持8~12h,再悶4h取料冷卻。
(4)接種
無菌操作,將環境、用具嚴格消毒,待料溫降至30℃以下進行接種。
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方法,如紫外線燈滅菌;化學方法,如藥液噴灑、擦洗,點燃熏蒸氣霧消毒。
(5)培養與管理
①發菌期管理。將接種後的菌袋放入培養室,在適宜溫度下暗光培養,不需澆水,一般35d左右菌絲長滿袋。
②出菇管理。
a.小規模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後,可將菌袋搬進出菇房或大棚,建菌牆或排上菌架,解口出菇或覆土出菇。在2~3個月出菇期要細致管理催蕾、剔菇,調節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使之協調,從而獲得高產。
b.工廠化栽培出菇管理。在有空調的工廠出菇房間內安裝有自動化噴淋加濕器、溫度及二氧化碳感應器,壓縮無菌空氣淨化設備,照明燈管等,實現自動化控溫、控濕、調控通風以供給充足的氧氣。
通過實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設備的調控作用;仔細觀察杏鮑菇的生長狀態。
4)實訓總結
①杏鮑菇的栽培應注意哪些問題?
②工廠化栽培時是怎樣控溫、控濕、控氧和光照的?
③工廠化栽培有何優勢和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