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探究,是自己這三十多年宗教研究一直所堅持和強調的。早在德國留學期間,自己就搜集了大量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德文、英文等第一手材料和相關研究成果,參加論及馬克思主義的各種講座,並密切關注其研究進展。在自己的眾多宗教研究論述中,亦體現出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堅持和應用。近些年來,自己關注並學習了由中央編譯局重新根據德文翻譯出版的MEGA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對照德文、英文發現了中譯本尚未搜集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宗教的論述或書信,因而深感這一研究博大精深、領域廣泛,仍然值得進一步深入而係統地探究。計劃組織編寫《國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就是這一研究繼續拓展的構設之一。此外,馬克思、恩格斯本人都是在西方宗教氛圍中提出並發展其宗教理論的;因此,探討馬克思、恩格斯與相關宗教的關係,尤其是與猶太教、基督教的關係,也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從這一思路出發,應該說,“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基督教”這種關係的研究也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範圍內的一個必要選題。對於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而言,我們還急需一種理論與實踐相吻合、思想與政策相一致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中國版”、“當代版”,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重要構成。這就是說,我們應該建立起係統、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宗教觀理論體係,而這一探究則更富有開創性和挑戰性。隨著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探究的全麵開展,自然會相應產生許多“學術夢”、“中國夢”。
中國的宗教問題是未來了解中國國情、爭取中國可持續發展、確保中國社會穩定、民族和諧等關鍵層麵最值得研究的問題之一。中國宗教是本土宗教與世界宗教的複雜交織,而所有宗教在中國的生存與發展都因與中國社會文化的適應而或多或少發生了變化,尤其與西方傳統的宗教明顯不同;如中國宗教的人文性、此岸性、包容性、道德性、社會責任性,以及中國神明信仰的神人關聯、交織、轉換等,都有中國宗教自己的特色。當西方等地強調宗教的排他性時,我們看到的中國宗教是多元通和、“三教合一”;當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以其宗教“組織”形態進入中華大地時,卻深受中國宗教“彌散”性氛圍的影響和侵蝕。所以,宗教的所謂“普遍性”一定要基於其“地域性”才能真正理解。我們不能以西方宗教理解的標準來界說中國社會環境中的宗教。目前我們的理論界和整個社會對於宗教問題仍存有不少困惑,特別是仍然在過於負麵地看待、評價宗教,對宗教與當今中國社會的關係看不清、說不透,缺乏深入、係統、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同理,在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理解上也還缺少具體、務實、係統、求真的研究,不少人仍然滿足於人雲亦雲、望文生義、不求甚解、斷章取義,沒有科學地對待、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這對於我們在當前中國社會發展、文化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堅持並發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今天我國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有著學習態度的轉變、研究方法的轉變、問題意識的轉變,也需要在研究中國當代宗教問題上有必要的觀念轉變;這種轉變的實質即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對中國社會發展、文化命運有著義不容辭的擔當和責任。從這些方麵來思考,我們的確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的相關研究也隻是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