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上述思考,自己認為必須要做的首先就是要靜心讀書、認真學習,以此作為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科學態度和基本要求。於是,堅持在工作和科研中千方百計抽出時間來對關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宗教問題的主要著作加以通讀,並認真思考,寫出讀書筆記及心得。這對自己以往尚未係統地讀原典真是一種有益的彌補,也從中獲益匪淺,在見識、視野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這種讀原典的基礎上,自己也深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很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基本觀點加以係統化、條理化,這同時也是對自己學習思路的一種基本梳理。在這一過程中,則能形成比較清楚的問題意識,展開一些有意義的思索。當然,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不是一種封閉性的閱讀,不隻是滿足於閱讀的愉悅,而理應是開放性、開拓性的,為之有著現實的使命及責任;於是,在此基礎上進而探討了中外相關人士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習和理解,並有意識地觀察他們這種研討的問題意識及實際需求。這對我們理論聯係實際的研究亦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回歸中國社會實際,自己也深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不能局限於其章句之考,而應走出這種“內涵式”探究,找到其“外延式”結合。這樣,沿著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發展線索,進而從經典馬克思主義走到當代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從對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宗教觀的探討一直延續到對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宗教觀的研究,由此逐漸梳理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一些問題意識、基本思考、典型表述和方針政策。這樣,自己也感到振奮、充滿信心,看到了在當前所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構建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理論的光輝前景。這種信心和興奮會激勵自己今後更加深入、更為廣泛、更能結合實際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由於工作繁忙、時間緊迫,這部著作從總體來看還是寫得有點匆忙,在其係統性、理論性和創新性方麵仍然遠遠不夠。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專門研究前後也已經有十年之久,相關研究曾分屬不同的研究課題,加之其中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構設,因而在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時亦難免有重複之處,在對多種研究加以整合時深感難以避免。但又覺得這種反複論證是相關部分所必須或有其必然的邏輯關聯,它們可自成獨立部分,並有其時讀時新之感,故而未能加以刪減或重新歸納,這也是有必要加以說明的。從全書的主題思想、章節結構的設計上,自己努力走出自有的道路而不與以往的研究相雷同,故有現在這樣的內容安排。另外,基於認真讀書、正確體會的研讀原則,本書以引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論述為主,個人的詮釋、闡發為輔,所以在自己的理解、消化和創新方麵還有很多工作可做。這應該可為今後的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作好鋪墊。對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結合當下中國國情、國際世情來研究並運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也誠懇希望讀者批評指正,提出充滿建設性的建議和富有啟迪性的想法。當然,我也希望今後自己能有機會對這一研究做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在此,還要特別感謝中華書局的編輯們,正是在大家的鼓勵和關心下,此書方得及時完成。當然,在目前中國開放發展的形勢下,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導和鼓舞下,對於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我們還將繼續努力。

卓新平

2013年3月18日於北京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