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探究》是自己近十年來係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宗教的論述而完成的一部專著,其中部分內容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部分的成果上交到有關部門,但其大部分內容迄今尚未公開發表過。感謝《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作品文庫》,使自己對這一課題重新加以係統梳理、補充和改寫,終於完成了這部新的專著。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開放性科學體係,其研究方興未艾,現在又正在全麵展開。為此,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的翻譯亦重新開始,且未真正完成。這種現狀也給我們在研究中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既反映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的最新成果,又能保證本課題研究的全麵性和係統性。這部專著在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品時采取了如下原則:在引用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時,首先是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第一版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為主;其次是對於在這一文集中尚找不到的作品,則采用該編譯局自1995年以來由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尚未完成的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卷;最後才是引用該編譯局自1956年至1985年由人民出版社完成出版的第一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在上述文集和全集尚未收錄出版的作品。在引用列寧的著作時,則首先選用該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第一版《列寧專題文集》各卷,然後才是在該編譯局自1984年至1990年由人民出版社完成出版的第二版《列寧全集》中選用上述文集未登的相關作品。由於我們這一研究時間拖得較長,其間不斷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新譯本問世,我們在根據新譯本而重新挑選譯文、核對查實上下了很大功夫,費了不少時間,但可能在譯文選擇上仍然會出現某種疏忽和不足,故而敬請讀者原諒。

在撰寫本部著作時,自己將此前已經發表或即將發表的少量文章糅入其中,不再以論文的形式來呈現,特此加以說明。其中所引文章包括:《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社會作用的論述及其當代意義》(《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叢(第7輯):宗教觀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9月,第35—47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方法論探究》(《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第3—9頁),《當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應關注的幾個問題》(《中國宗教》2010年第7期,第30—32頁),《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應從整體上理解》(《宗教與世界》2011年第6期,第1—2頁),《論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宗教觀》(《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等。

此外,在由自己主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宗教”課題時,曾邀請本單位的一些同事參加課題或相關寫作,撰寫了該課題中的部分章節或內容。這些內容包括龔學增撰寫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中國的研究”、金澤撰寫的“宗教與社會”、黃奎撰寫的“宗教與文化”、曾傳輝、張曉梅等撰寫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等部分。這些成果已經以集體項目成果的形式上交課題主管部門,其中有些內容尚未公開出版,有些研究內容則在自己主編的相關著作中得以發表。在撰寫本著作時,考慮到是個人專著,自己故對上述他人所寫部分重新進行了撰寫,或刪掉了相關部分或內容,以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知識產權。當然,由於在這些部分的基本構思是由自己所提出,文中所撰寫的又是同一主題,接觸的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同著作,因而在思路上、結構上或者行文上也難免會受到相關影響,有著在表述上的接近;在此,也對這些同事對相關課題的參與及貢獻的思路、智慧和啟迪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條件成熟時,這些集體撰寫的內容在修改、完善後,我們將以《國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這種合作著作的形式出版,故不在本專著中呈現,這裏也特此通告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