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藝術創新與審美震撼(2 / 3)

一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來說,服從組織決定是具有黨性的表現。第1集表現了紅四軍黨的七大,經過投票罷免了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務,作為共產黨黨員來說,應該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毛澤東就離開了前委,到福建龍岩地區指導工作。第3集,臨時中央的負責人李立三派特派員周以農到紅軍當“欽差大臣”,毛澤東對中央派來的人組織上也是服從的,盡管這是個不了解實際情況的毛頭小子,下車伊始就指手畫腳。對他推行的盲動主義路線,毛澤東隻能做耐心的工作加以糾正。周以農說:“你當不了中央的家。”毛澤東說:“我要當得了這個家還輪得到你在這兒指手畫腳嗎?”說明毛澤東的組織觀念很強。第17集,表現紅軍指揮部就是否打贛州時發生爭論,毛澤東不同意打贛州,但是中央代表團認為毛澤東是右傾保守主義,最後紅軍指揮部的大多數人都同意打,毛澤東是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毛澤東隻好離開了紅軍指揮部到東華山去休息。紅三軍團打贛州,久攻不克,反而被敵軍包圍了。這時,朱德提出請毛澤東出山,項英認為毛澤東不會出來幫忙,朱德認為毛澤東會出來。果真,當項英來到毛澤東住所說明情況時,他立即就答應到前線去。他對賀子珍說:“有鹽同鹹,無鹽同淡。”救兵如救火,立即奔赴紅軍指揮所,發揮紅五軍團的作用,解救了紅三軍團的困境。這個故事情節充分表現了毛澤東不計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的黨性修養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毛澤東作為紅軍前委書記期間,是個“好班長”。他善於充分發揚民主,做紅軍黨委成員一班人的思想工作。第1集表現了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糾正紅軍黨內錯誤思想,始終把黨指揮槍作為紅軍的建軍原則。並且規定紅軍不是單純打仗的,而是一個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是紅軍的三大任務。第2集,毛澤東召開紅軍前委會議,討論贛西在土地革命上落後於閩西的問題。有的幹部認為部隊打仗,根據地不穩定,一會白,一會黑,不好分土地。毛澤東耐心地說:“我們在井岡山的時候,距離敵人隻有五十米,轉個彎,坐下來就能分田。”為了做這些同誌的思想工作,毛澤東還請來了一個老鄉。這個老鄉在會上說,當地的許多農民主動幫助紅軍打仗,就是因為分到了土地,不幫助紅軍消滅白狗子,白狗子來了,農民的土地就又丟了。說明毛澤東非常善於做幹部的思想工作。第5集,紅軍前委在湖南瀏陽開會研究打長沙的問題,毛澤東反對進攻長沙,但是他是少數,他說:“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如果我軍進攻長沙受阻,要停止進攻,撤圍長沙。”紅軍進攻受阻,準備撤離。特派員周以農以為楊開慧報仇的名義,煽動紅軍繼續進攻長沙,毛澤東知道後反複做其他前委委員的思想工作,才使紅軍撤圍長沙,沒有進入敵人設下的圈套,轉而進攻江西吉安取得了勝利。第7集,毛澤東召開紅軍前委會議,討論如何對付敵人的第一次圍剿,聽取大家意見。毛澤東充分讓大家發表意見,會上毛澤東提出誘敵深入的戰略,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尤其紅三軍團同誌的反對聲音最大,後來彭德懷同意毛澤東的意見,才取得了一致意見。但是,由於敵人的離間計,使紅三軍團的部分同誌對毛澤東產生了誤解,毛澤東到紅三軍團司令部了解情況時,被鄧萍軟禁起來,毛澤東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毛澤東被放出來後,為了團結紅三軍團的同誌,他壓根不把這件事當回事兒,將個人恩怨置之度外,而是希望紅三軍團早日渡過贛江,以奪取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三是,毛澤東的軍事統率才能在《紅色搖籃》中得到充分展現,表現了他具有非凡的戰略頭腦,善於運籌帷幄,洞察秋毫,果斷決策。第4集,中央特派員周以農要紅軍進攻南昌,毛澤東指揮紅一軍團邊行軍邊觀察,沒有急於進攻南昌。紅三軍團攻下長沙後,毛澤東和朱德立即看出紅三軍團將陷入被動局麵,立即命令紅一軍團開赴瀏陽。他對周以農說:“我認為紅三軍團要撤出長沙,據我判斷紅三軍團已離開了長沙,退到瀏陽。”紅一軍團在黃茅全殲了包圍紅三軍團的圍敵,實現了與紅三軍團的“永和會師”,並且成立了紅一方麵軍。第12集,在取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之後,緊接著就開始第二次反圍剿的戰鬥。麵對蔣介石20萬大軍的圍剿,毛澤東抵製了有些紅軍領導人撤離蘇區的想法,而是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將部隊埋伏在東固先打了公秉藩,十五天內走七百裏,打五仗取得了勝利。第14集,表現了毛澤東領導的第三次反圍剿戰鬥。敵軍30萬,長驅直入企圖消滅紅軍。毛澤東說:“自從紅一方麵軍成立以來,每逢大戰必有爭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統一過。”紅軍從敵人之間的一個空隙跳出了包圍圈,來到蓮塘,連打三仗,取得了勝利。當其他地方的敵人聞訊趕來,紅軍又跳到了敵人的背後,以逸待勞,敵人隻好撤退了,紅軍乘勝追擊,消滅大量敵人,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毛澤東說:“到江西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時,‘誘敵深入’的方針提出來了,而且運用成功了。等到戰勝敵人第三次‘圍剿’,於是全部紅軍作戰原則就形成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頁。)但是,在第三次反圍剿勝利之後,當時的王明左傾路線已經在中央占據統治地位,他們將毛澤東排擠出了紅軍領導集體。他們要紅軍打贛州失利,周恩來請毛澤東出山幫助解決了紅三軍團被圍的困境後,毛澤東隨中路軍行動。此時,毛澤東提出打漳州,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些情節充分展示了毛澤東的軍事統率才幹。

四是,1932年10月,在江西寧都召開了中央局全體會議,批判毛澤東並剝奪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職務。從1932年10月到1934年10月,三年期間,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到地方指導工作。從第22集開始,重點表現了這三年時間內毛澤東作為政府主席,如何當好人民公仆的故事情節。首先表現了他離開軍隊後,來到瑞金大柏地,幫助老鄉安裝玻璃明瓦的細節。還有個情節,一個女紅軍戰士通知他隻要他承認右傾保守主義的錯誤,就可以參加中央局舉辦的慶祝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一周年的慶祝會,毛澤東說他寧可戴著這頂帽子,也不承認錯誤。表現了他堅持原則的思想品質。第24集,毛澤東來到福建永定土樓調查研究,了解階級劃分問題。第25集,毛澤東解決了蘇區金融危機的問題,開展與白區的貿易,了解《勞動法》和蘇區教育問題。第26集,解決政府官員的貪汙腐化問題。他到長崗鄉調查,寫下了長崗鄉調查報告,在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做了《注意工作方法,關心群眾生活》的政府工作報告。該劇還幾處表現了毛澤東幫助老鄉插秧、耕田,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的情節。第29集,毛澤東專程看望一個病重的老農民,他的八個兒子都參加了紅軍,但是都犧牲了。毛澤東在他彌留之際,來到他身旁,說自己就是他的兒子,來看他了。表現了毛澤東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五是,《紅色搖籃》對毛澤東的形象塑造成功之處,還在於充分表現了毛澤東是個特別重視親情的人,是個好父親、好丈夫。第2集,李立三對周恩來說,毛澤東來信,要他幫助找到毛澤東的三個兒子,表現了毛澤東在戎馬倥傯的情況下依然掛念著自己的孩子。第3集,毛澤東要賀子珍到上杭縣城上學,改名為杜小秀。毛澤東親自到學校上課,上完課後,毛澤東說要去看看女兒和她們的住處。他還為女兒毛金花買了個發夾子,準備送給自己的女兒。第5集,表現了毛澤東知道楊開慧犧牲後,頂著瓢潑大雨,遙祭楊開慧,仰天長嘯:“百身莫贖,百身莫贖啊!”表現了他對楊開慧的深情厚誼。第6集,毛澤東聽毛澤覃說在長沙找到了他的三個兒子,高興地喝酒慶祝。第16集,毛澤東接到弟弟毛澤民轉來大兒子毛岸英的信之後,他對賀子珍說:“我毛澤東槍林彈雨,出生入死,今天受批評,明天挨處分,妻離子散不說,還被挖了祖墳,值得嗎?岸英的信讓我想了很多,我們天天講奮鬥終生,無怨無悔,可受點委屈就想不開啊。那些一起建黨的同誌,那些井岡山的子弟,還有千千萬萬的蘇區人民,都犧牲在了我們麵前,已經看不到明天了。我自己的兒子,母親被殺害,他們流落街頭,忍饑挨餓,還要讓我為老百姓做事情。想到這些,我個人那些委屈,真的不算什麼。”第22集,賀子珍在福建長汀生了兒子之後,毛澤東親自為賀子珍殺雞,熬雞湯,他還告訴警衛員,要把雞骨頭煮爛,喝下去才能催奶。他給兒子取名為:毛岸紅。第29集,長征前,毛澤東要與兒子分別時,他緊緊抱著兒子戀戀不舍,都非常感人。

六是,《紅》劇充分表現了作為詩人的毛澤東。不僅表現他淵博的知識學問,而且還表現了他是如何寫下那些著名詩篇的。第1集在開完古田會議之後,毛澤東填寫了《如夢令·元旦》這首詞:“寧化、清流、歸化,路隘苔深林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第3集,通過毛澤東在學校課堂上提問賀子珍的方式,回顧了毛澤東1929年填的詞《清平樂·蔣桂戰爭》:“風雨突變,軍閥重開戰。灑下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第14集,通過黃公略的話,說毛澤東把自己都寫進詩詞裏麵了,說明了毛澤東1930年填的詞《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第22集,表現寧都會議之後,毛澤東被迫離開紅軍領導崗位,於1933年夏天,來到瑞金大柏地,寫下著名的詩詞《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複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第28集,朱德等紅軍領導在讀毛澤東填的詞《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這首寫於1934年夏天的詞,朱德說是毛澤東為紅軍突圍指出了前進方向。

電視劇從上述幾個方麵刻畫毛澤東的形象,既新穎又全麵,加上王瑛同誌形神兼備的表演,對毛澤東形象的塑造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29集電視連續劇《紅色搖籃》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采取電視劇交叉敘事的結構方式,分別講述了在上海、南京、南昌、長沙、中央蘇區前線、中央蘇區後方等廣闊地域,在相同時間不同空間發生的眾多故事,在敘事中塑造人物形象。這些人物之多,就電視劇的容量而言,應該算是人物形象塑造最多的一部電視劇。這些人物形象可以歸納成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上海臨時黨中央機關的領導人。第1集到第6集,主要表現了李立三“左傾”盲動主義。在上海中國共產黨臨時中央機關的主要人物是李立三、項英、任弼時、周恩來、向仲發、陳賡、何長工、周以農、林育南、瞿秋白。其中李立三的人物性格比較鮮明。第2集,周恩來到莫斯科開會之後,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他立即就提出盲動主義的主張,要毛澤東進攻南昌、九江,奪取武漢政權等等。他對毛澤東在政治上是不滿意的,但是幫助找毛澤東的三個兒子卻是盡心的。向仲發的性格也很鮮明,作為總書記,水平不高,卻善於見風使舵,他積極支持李立三的路線,但是當他知道共產國際否定了立三路線之後,立馬掉頭批判立三路線,一點自我批評也沒有,顯得很不正派。不過,是他提議毛澤東擔任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主席的。他怕艱苦,不願到蘇區去,最後當了叛徒。陳賡是中央特科的負責人,他幾次救了周恩來,而且他向周恩來彙報工作時,還提到了錢壯飛的成績。

第9集到第23集,主要表現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中共中央占統治地位的故事情節。新出現的人物有王明、博古、米夫、王稼祥、洛甫、顧作霖、鄧發、顧順章、錢壯飛、陳雲、聶榮臻等。他們的人物造型都比較年輕,和曆史上這些人的年齡相當,比較符合曆史真實。在這些革命曆史人物中間,周恩來是一貫地任勞任怨,為黨的事業操勞,維持上海臨時中央機關的正常運轉。王明和博古都具有野心家的特征,妒賢嫉能,一上台就反對毛澤東。其中,博古是最令人討厭的人物形象,專橫跋扈,拉幫結派,對同誌搞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對李德卻奉為神明,把王明路線的危害性發揮到極致。其他人員也是各有各的個性,如洛甫處世靈活、王稼祥為人厚道、項英辦事古板、顧作霖幼稚偏激。在上海,當顧順章叛變後,周恩來主要依靠陳雲、聶榮臻等緊急把上海所有顧順章知道的人員都進行了緊急轉移。電視劇基本上是按照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精神來表現犯了“左傾”錯誤的同誌,《決議》指出:“應當指出:犯了這些錯誤的同誌們的觀點中,並不是一切都錯了,他們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蔣戰爭等問題上的若幹觀點,同主張正確路線的同誌們仍然是一致的。”(《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0頁。)因此電視劇的藝術表現是比較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