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觀後感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厚重的文化積存,是中國電視劇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之一。優秀的曆史題材電視劇是新中國文藝百花園中絢麗奪目的奇葩,為億萬電視觀眾提供難以忘懷的精神食糧,成為他們向曆史汲取智慧,在審美中增加關注現實的曆史感的重要陣地。中華民族,勇於把自己的曆史作為鏡鑒,勤於對自己的曆史進行審視,從中鑄就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方舟。濫觴於宋雜劇和金院本的戲劇藝術,開創了對曆史史實進行藝術觀照的先河。曆史題材電視劇傳承了悠久的民族傳統,並且與時俱進,運用電視的聲、光、電三結合的高科技手段,將曆史故事形象化地呈現在熒屏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品種。改革開放以來,曆史題材電視劇拍攝技術日臻成熟,湧現出了大批可圈可點的精品力作。2010年年初,在多家衛視台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是近幾年來難得一見的高質量的曆史劇,是一部在運用史料方麵能夠善於創新的藝術品,值得認真研究總結。
一、善於用藝術虛構填充史料留下的敘事空間
與戲說曆史電視劇不同,《大秦帝國》是一部正說曆史電視劇。作為藝術創作的前提,尊重史冊記載的史實,是“正說”曆史電視劇的基本要求。就曆史文獻來說,相對戰國時期的其他六國而言,秦國的曆史資料是比較多的。司馬遷在《史記》的《六國表》中說:“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複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他在文中提到《秦記》寫作比較簡陋,既不標明日月,文字又過於簡略。司馬遷在《史記》裏麵,詳細記述了秦國曆史,主要體現在《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商君列傳》、《六國表》等著名篇章中。仔細觀看《大秦帝國》就能發現,電視劇基本上忠實於《史記》的記述,凡是《秦本紀》和《商君列傳》記載的史實,基本上都在電視劇裏得以展現。如《秦本紀》裏記載:“(獻公)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史記》對於少梁之戰的記載,隻用了短短的16個字,而電視劇卻用了4集的篇幅描述這場大戰,生動形象地敘述了秦魏雙方的攻防態勢,包括雙方統帥部裏麵的爭論,武器裝備、後勤供應等等,最後嬴渠梁在重兵防守之中,活捉魏軍主將公孫痤,秦獻公中箭,雙方撤軍等故事情節,這說明電視劇的創作者,善於用藝術想象填補史料留下的空間,技高一籌;這也說明電視劇主創人員具有尊重史實的嚴肅的藝術創作態度。《秦本紀》裏麵對於公孫痤被俘之後的命運沒有交代。但是,在《商君列傳》裏麵卻提到公孫痤臨終前對魏惠王說如不能用衛鞅,就殺了他。把兩篇文章聯係起來看,就知道公孫痤後來回到了魏國,怎麼回來的,司馬遷沒有記述。電視劇的創作者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想象出了衛鞅赴櫟陽救公孫痤的故事情節。《秦本紀》記載秦獻公、秦孝公生平事跡的文字共有768個字,《商君列傳》有3720個字。所謂推陳出新,就是要在這些文字所記載的框架內進行藝術創造。《秦本紀》裏麵記載:“獻公元年,止從死。二年,城櫟陽。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司馬遷在記述其他秦王時,都寫到了太子的出生,唯獨對孝公沒有標明是否是“太子”。在《商君列傳》裏麵,提到了公子虔。由於這些文字沒有說明誰是太子,也就是沒有標明誰是長子,因此電視劇裏進行合理想象,把嬴渠梁即後來的孝公安排為秦獻公的二公子,把嬴虔作為秦獻公的長子,並由此創作了嬴虔同意弟弟接父位的故事情節。《商君列傳》記載:“於是太子犯法。”由於沒有具體指明所犯何罪,電視劇就虛構出了太子殺了自己封地納糧的村民,引起民變,結果衛鞅鼻刑公子虔、黥公孫賈才使事態平息下來的故事情節,非常有創意。再如,龐涓兵敗馬陵道的故事情節,也是《秦本紀》裏麵記載了的。這些故事情節之所以合理,就是在曆史文獻記載的空間內進行合理的藝術虛構的結果,這種創作態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這是正說曆史電視劇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