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年來播出的多部反映清朝的電視劇如《雍正王朝》等,觀眾對劇中的服裝和服飾鮮有異議,主要是清朝的服裝自從中華民國成立後就廢止了,一般人對那時的服飾不熟悉的緣故。實際上清朝的官場服裝規矩很嚴,“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清世祖福臨飭禮部製定《服色肩輿永例》,頒行天下。至此,文武百官的朝服、常服式樣、色彩、質料、紋樣等都有了詳細的規定。耄老、民兵、商人、雜役等的服裝,也都分別定明。”(陳茂同:《中國曆代衣冠服飾製》,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頁。)清朝對於服裝的規章製度是曆代最龐雜、最煩瑣的朝代。電視劇要把清朝的服飾製度反映出來雖無必要,但是出於尊重曆史的角度出發,也要盡量加以表現。比如戴花翎帽、穿馬褂長袍是清朝官員上朝時的服飾。而清朝官員的花翎帽,分為暖帽和涼帽,百官何時換暖帽必須由禮部奏請皇帝恩準。暖帽為圓形,周圍有一道簷邊,材料大多用皮、呢、緞製成。涼帽無簷,形狀如圓錐,俗稱喇叭式,帽料用藤、竹、蔑或麥秸製成。清朝官員春天必須戴涼帽,秋天必須戴暖帽,這一服飾製度被多數電視劇忽視了,電視劇裏的清朝官員經常是冬天戴涼帽,夏天戴暖帽或者皇帝戴暖帽,侍衛戴涼帽等現象。
近年來,以明朝為題材的電視劇數量也逐漸增多,如《大明王朝1566》、《大腳馬皇後》、《鄭和下西洋》等。明朝開國時對服裝的規定很嚴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初步製定出一套冠服製度,其內容包括皇帝冕服、常服,後妃禮服、常服,文武官員常服及士庶巾服等。”(陳茂同:《中國曆代衣冠服飾製》,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頁。)官員的常服為戴烏紗帽,穿團領衫,束腰帶。到了朝廷大祀等重要禮節,無論職務高低都要戴梁冠,穿赤羅衣裳。明朝規定的帽子也較多:其中“四方平定巾”又稱為“方巾”,是官員和讀書人戴的帽子;“六合一統帽”又稱“瓜皮小帽”,小商販和市民都戴這種帽子。電視劇《武林外傳》裏麵的服裝就是明朝平民衣著。
近年以宋朝題材的電視劇不多,前幾年拍攝的有《楊家將》、《少年包青天》、《水滸傳》等,從這些電視劇裏可以看出,宋代百官公服一律著“襆頭”,襆頭就是官帽。百官除在隆重慶典場合要戴冕冠外,平時上朝都戴襆頭。戲劇裏麵包公戴的襆頭稱為“長腳襆頭”。宋朝的服製規定:“有官者襆頭、帶、靴、笏,進士則襆頭、闌衫、帶,處士則襆頭、皂衫、帶,無官者通用帽子、衫、帶;又不能具,則或深衣,或涼衫。”(陳茂同:《中國曆代衣冠服飾製》,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頁。)
唐朝的服飾是頭戴烏紗帽、圓領窄袖衣、皮腰帶、烏皮六縫靴,這是上下通用的服飾,就是皇帝也是如此穿著。唐朝襆頭的兩腳都是向下垂,稱為“軟腳襆頭”。貴族婦女的裝束為頭戴鳳冠,插玉珠步搖,身穿寬袖短衫及長裙。婦女的衣領有圓領、方領、斜領、雞心領等,初唐時還流行過袒領,裏麵不穿襯衫,袒胸脯於外。(陳茂同:《中國曆代衣冠服飾製》,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頁。)電視劇《大明宮詞》的服裝雖然比較新派,受到非議,但是與唐初時裝開放的特點是吻合的。
電視劇《漢武大帝》所展現的漢代服飾,基本上都是依據出土文物的樣式製作的。衣服寬博,著曲裾袍,大口褲,勾履,這是西漢前期通行的一般式樣。漢帶的冠帽是區分等級差別的重要標誌,皇帝的冕冠有十二旒,用白玉做的;三公諸侯的冕冠有七旒,用青玉做的;卿大夫的冕冠有五旒,用黑玉做的。漢代婦女的禮服是“深衣”,一種連衣袍,腰部紮一條絲帶。發式以挽髻為主。(陳茂同:《中國曆代衣冠服飾製》,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頁。)漢代的服裝主要沿襲了西周的服裝,所以反映春秋戰國時期電視劇裏麵的服裝與漢代相同。
第三,布景。電視劇中的布景是為了營造出符合情節和事件展開的空間環境,可以分成敘事性空間環境、動作性空間環境和心理空間環境。“敘事性空間環境也稱為戲劇性空間,它應該符合劇情內容,體現時代特征、時間性質和特點;體現情節發生的時間、地點、季節、地區以及規定情境要求下的具體的空間環境。因此,它有明確的說明性和交代性。”(呂誌昌:《影視美術設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頁。)電視連續劇的開場戲中敘事空間環境的營造,對於判斷全劇製作是否精良,具有“先入為主”的導向作用。比如,電視連續劇《大明王朝1566》對於嘉靖皇帝住的玉熙宮的布景製作就很有獨創性。布景分為“玉熙宮外間大殿”和“玉熙宮裏間精舍”。對於外間大殿的布景是:房子的正中設一把紫檀木坐椅,坐椅後擺一尊偌大的三足加蓋銅香爐,銅香爐正上方的北牆中央掛著一幅中堂,上麵寫楷書大字:“吾有三德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外間大殿的右側有一道紗幔,紗幔的裏麵就是玉熙宮裏間精舍。精舍的布景是正吐著嫋嫋青煙的加蓋紫銅香爐,香爐前有一架鋪有明黃坐墊的圓形坐幾,坐幾旁便是一個架在紫檀木架子上的銅磬和一根同樣顏色的磬杵。(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頁。)這兩個場景的製作很有創意,與其他電視劇裏皇帝上朝之處迥然不同,營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敘事性空間環境。
對於多層故事結構的電視連續劇來說,每一個層次故事結構都有獨特的敘事性空間環境,因此,這些場景製作的質量高低,也是判斷電視劇質量的重要內容。電視劇的空間環境與劇中人物的動作關係密切,因此動作性空間環境的營造也是布景的重要內容。“動作性空間環境是為人物動作而設置、根據人物的行動做周密的計劃,通過空間的設計和組織而形成,它不同於僅僅隻起到背景作用的環境,不應是孤零零的、被動的、消極的遠離人物的背景,而是積極、主動地與人物勾連在一起,成為人物動作的環境。”(呂誌昌:《影視美術設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頁。)電視連續劇《闖關東》第30集,二龍山的震三江智取高家大院那場戲的布景,就營造了一個適於表現戲劇衝突的動作性空間環境。高大戶是當地有名的“高閻王”,電視劇的布景將三個場景連接在一起:前麵的場景是高家大院的圍牆,高高的圍牆上聳立著炮樓,幾十個炮手在城牆上巡邏;中間的場景是為了給高閻王做70大壽,在院子裏搭建的一座戲台;後麵的場景就是高閻王住的廂房,在廂房裏麵堆放著許多高閻王剝削來的金銀財寶。這場戲的動作性非常強烈,在拍攝中將三個場景的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表現:先是鮮兒化裝成戲班子在院中的舞台唱戲,高閻王及其家眷津津有味地看她的表演,接著鮮兒的手下進入炮樓裏麵收拾了站崗的炮手,然後打開高家大院的門,震三江帶著二龍山的隊伍衝進了院子裏麵,同時在舞台上演戲的鮮兒也拔出手槍,逼著高閻王投降,其他人也製服了高家的炮手,然後震三江帶著人來到高閻王住的廂房,把屋內的金銀財寶全部拿走。這場戲緊張、激烈,動作性很強,幾個場景的戲一氣嗬成,酣暢淋漓。
此外,電視劇場景中心理空間環境的運用也要精心製作,“心理空間環境是一種對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內心情感世界的空間襯托,是人物內心感情和情緒的延伸和外化形式。因此,也可以把這種空間環境稱之為情緒空間,有明顯的抒情性和表意的功能。”(呂誌昌:《影視美術設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頁。)電視劇對於心理空間的運用與電影相比顯得比較淡化,不像電影的抒情性鏡頭那樣突出,如電影《廣島之戀》為表現主人公的思想情緒,營造了大量的表現心理的空間環境。而電視劇的情節性比較強,心理空間環境往往表現在人物對往事的回憶、夢境、幻覺等鏡頭。如電視劇《雍正王朝》第44集,雍正把寫文章誹謗他的秀才曾進打入大牢,然後又在宮裏質問他緣由。曾進說:“聽說當今皇上是篡位奪取皇位的……”在他說到此時時,他的頭部右方疊顯黑白畫麵,隻見康熙躺在病床上,四阿哥手拿一碗毒藥灌進康熙口裏,康熙被毒死了的場麵。然後又出現四阿哥在康熙的遺詔上,將傳位十四子的“十”字改為“於”的畫麵,這些場麵就屬於心理空間環境,是再現想象中的情景。《士兵突擊》中大部分戲都是許三多回憶講述的故事,也可以視為心理空間環境鏡頭。
第四,道具。道具是電視劇中一種重要的造型手段,也是判斷電視劇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按照道具的功能,可以分為陳設道具和戲用道具兩類。“陳設道具是泛指根據劇情需要布置和陳設在室內和室外場景中的各種物件和道具。這是影視片中主要的,包括範圍很廣的一類道具:室內環境中的桌、椅、櫃、台、箱等大件家具及其他物品如鍾、壺、鏡框、茶具等小器皿、小擺設。室外場景中一切可以移動的物品,如車、船、飛機等等,又如商店門外懸掛的匾額、牌匾,以及各種廣告、招貼畫等等。戲用道具是指在影視片中與故事情節、人物行為動作有直接關聯的道具。例如,戲中人物手持的皮包、手杖、雨傘、玩具、手槍等等。”(呂誌昌:《影視美術設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頁。)道具是指引電視劇的時代感和時代特征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電視劇製作質量高低的重要內容之一。電視連續劇《金婚》是一部現代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反映了1956~2006年中國社會50年的時代變遷,對於這部電視劇反映的時代,多數電視觀眾都耳熟能詳。由於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我國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就沒有脫離物資短缺的怪圈,所以該劇男女主角的家庭環境、家具、器皿、裝飾等物品就比較簡陋,一直到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無論從服裝還是家具才從雷同式樣中解放出來,增加了個性化,並逐漸進入豐富多彩的階段。
電視連續劇《奮鬥》的布景和道具就反映了當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物質豐富,家居裝飾和服裝首飾的個性化、多元化特點。
相對於現代題材電視劇的道具觀眾比較熟悉而言,觀眾對古裝電視劇中的道具相對比較生疏,因此道具的製作也成為衡量電視劇質量高低的重要標誌。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曆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的總美術師何寶通說:“搞這種曆史題材的造型設計,更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但必須建立在了解、掌握曆史資料的前提下。……漢代室內陳設:席、帷幔、屏風、幾、案、熏、燈具。其他室內用具,如酒具:尊、耳杯、觴、壺、卣、觶、角;烹煮器:釜、甑、鬲;容器:簋、盂、敦等,都要經過嚴格考證並設計出來。漢代室內陳設用具,多為木製漆器、陶器、銅器。造型單純、古樸,花飾多為幾何圖案、人型、獸型、雲紋型等等。色彩以黑、紅、褐色為主。……該電視劇為了取得造型風格的統一,在總美術的指導下先設計了一大批道具,如戰車、輜車、軺車、各類戰旗、各種兵器、室內陳設道具,大大小小第一批設計製作了3萬件左右。保證了外景和局部內景的拍攝。”(何寶通:《漢文化與〈三國演義〉的造型設計》,《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說明該劇對於電視劇藝術創作的認真態度。
之所以說有的電視劇“粗製濫造”,首先就表現在布景、道具、服裝等方麵。有的表現革命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敵我雙方士兵拚刺刀時使用的步槍都沒有上刺刀,缺乏藝術真實性。電視連續劇《玉碎》,圍繞著天津一家叫“恒雅齋”的玉器古董行的老板趙如圭一家在“九一八”前後所經曆的悲慘遭遇,故事的核心是為了從溥儀那兒買來的“國寶”級的古董文物,不被日本侵略軍掠奪走。在電視中展現的文物道具很多,如:戰國的穀紋壁,漢朝的玉熊、青玉虎璜、蟠璃玉佩,唐朝的白玉臥獸、玉飛天,宋朝的玉鴨、乾隆用的玉碗等等。這些道具製作比較精致,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唐朝的文物“望天吼”,製作卻不盡如人意。按照編輯周振天描寫的是:“玉是新疆和田出的羊脂玉,而且還是‘水采玉’,決不是山上的料。底座是一張反扣著的蓮葉,葉上刻著絲絲絡絡的葉脈,密密麻麻,粗粗細細,活脫脫像剛從水裏摘下來的。蓮葉上麵是蓮花台,斜排著的蓮花瓣兒,圍著圈兒全衝上邊翹開著,每瓣蓮花都閃著油光,一條玉龍就蹲坐在蓮台上,左前爪用力抓著一隻火球,右爪子著著實實地撐在蓮台上,玉龍的肩膀上披著冒著火焰的飄帶,十分威武。更傳神的是玉龍的腦袋,朝天上高仰著,眼珠子瞪得滾圓,硬挺的犄角分兩岔,耳邊飄著的龍須和雲朵兒,暗刻的一縷一道兒都極仔細。露出的利牙的嘴巴張得挺大的,像是在吼、在喊,再加上它那彎彎的繃得緊緊的身子,好像立馬就要飛起來似的。”(周振天:《玉碎》,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頁。)這個道具是該劇最重要的戲用道具,不是作為陳設的道具。圍繞著它而引發了一係列的故事情節,成為日本侵略者主要掠奪的文物。如此彌足珍貴的文物,電視劇道具的製作卻比較簡單,沒有按照編劇的要求,將其精心製作。劇中出現的“望天吼”,看上去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白玉龍,沒有顯示出精雕細刻,更無法體現其無價之寶的珍貴性,因此,無形中使規定情境的再現受到了影響。
電視劇《潛伏》,餘則成的假妻子陳翠平從家鄉來到天津時帶了一顆手榴彈,這個道具從第5集出現一直到第28集才引爆。這明明是顆普通的美製手榴彈,所謂的“鬆球手榴彈”,但是劇裏卻硬把它說成“手雷”。手榴彈與手雷有很大區別,手雷的個頭比鬆球手榴彈大多了,可以用它炸坦克,手榴彈主要用於殺傷敵方士兵。在第28集裏,翠平把它投出去時,卻威力無比,不僅把在房子裏麵的幾個特務炸得身首異處,還把房子也炸成一堆瓦礫,連天津的軍統特務看了照片也認為是碰到共軍的炮彈了。由於道具的失當,這個情節就顯得非常離奇。
這些例子說明,電視連續劇裏的陳設道具和戲用道具對於體現藝術真實具有重要作用,戲用道具的製作一定要下工夫,才能真正發揮道具的作用,成為電視劇製作精良與否的重要指標。
四、開場戲中演員的表演對全劇的審美導向作用
電視劇是演劇的藝術,“電視劇是由演劇進行審美的藝術;在這種形式的藝術裏,它無疑包容了編、導、演及全體電視劇藝術家的創造活動,而在劇情的進展中,戲劇衝突、人物之間的戲劇動作、戲劇語言,又都是充分地藝術化的。”(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一卷·本質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頁。)本節研究電視劇的演劇藝術,側重於演員表演角色成功與否進行審美判斷以及開場戲所展示的審美導向的重要內容,這是研究電視劇開場戲的重要方麵。黑格爾在談到話劇演員時說:“他應該滲透到藝術作品裏整個人物性格裏去,連同他的身體形狀、麵貌、聲音等等都了然於心,他的任務就是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成一體。”(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下冊,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276頁。)演員在電視劇中的表演與在話劇中的表演有著很大的區別。在話劇演出中,演員的表演與觀眾的欣賞同步進行,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從觀眾的笑聲、哭聲、掌聲等反應中檢驗自己的表演是否到位。還可以總結頭天演出的經驗教訓,在第二天的演出中加以改進,使演出日臻完善。電視劇演員的表演是麵對電視攝像機,因此在電視劇完成之前,是無法得到觀眾的反饋意見的。“這就要求演員在創作時心中要對可能出現的演出效果有所預測,做到一次性就比較準確地完成自己的角色的創造。但是,這種一次性的創造,往往很難不出現演員自己和觀眾都不滿意的地方。”(梁伯龍:《電影表演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頁。)所以,電視劇又稱為“遺憾的藝術”。電視劇與電影在製作、播出、收看等“硬件”方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演員的表演在不同的媒介環境下也有各自的特點。通過觀看電視連續劇的開場戲,判斷演員表演質量的優劣,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衡量: